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唐朝笔记> 第一百二二章 观灯【二更】

第一百二二章 观灯【二更】

  【这章是为书友“红豆牛奶冰”打赏的和氏璧加更,前几天就该加了,工作忙一直拖到今天,嘿嘿,抱歉啦~~】
  崔家的门第高,元娘以前不曾动过崔家的心思,但此时崔家主动问来了,让她格外惊喜。
  她对周夫人解释道:“不是柔娘和萍娘,那是我娘家的两个妹妹,十一娘和十二娘,跟着大嫂一起去串门的。”
  周夫人听了觉得非常意外,哪想得到鲁氏带的是高家的姑娘?想到问到正主跟前了,索性敞开问道:“妹妹别怪我唐突,我听慎郎说其中有个女孩儿的曲子唱的格外好,不知是哪一个?”
  元娘笑着说:“应该是我的胞妹十一娘,她自小嗓子好,我母亲专门给她请了师傅调教,琴谈的不错,也能唱两首。哎,这孩子,出门也不安分,真是的……”
  周夫人忙客气说:“不怪她,是慎郎鲁莽,冲撞了她们。”
  说了几句,周夫人有些坐不住,匆匆告辞回去了。元娘也赶紧去娉婷小楼找十一娘细谈。
  周夫人找到了嫂嫂崔夫人,又命人把崔贞慎喊了过来,把此事说了。
  岂料崔夫人是个厉害脾气的,也不心疼崔贞慎,当即拿起台几上的拂尘打到他的腰上,训道:“小小年纪不学好,倒学会勾搭小娘子了!给我到院子里跪着去!”
  崔贞慎一双眼睛瞅着周夫人,周夫人连忙说:“哎呀,大嫂,这是两个孩子的缘分,也不怪慎郎无礼。再说这还没过完年呢,真有错等到年后再罚他也不迟。”
  崔夫人一是气崔贞慎不稳重,二是气小姑子瞒着她先去打听了消息,儿子的婚事自然由她说的算,老夫人尚未插手,小姑子却先行一步,怎叫她不生气?
  但碍于姑嫂的情面,又顾及崔家的颜面,怕在外面闹个没脸,便忍着气让儿子下去,其后问周夫人道:“那小娘子究竟是什么情况,你同我好好说说。”
  周夫人急忙说:“高家祖上是开隋九老之一的大元帅高颖,再往上头追溯,跟咱们太爷是同僚。这十一娘的父亲是高大元帅的长孙,现任五品下府折冲都尉,十一娘是他的嫡次女,她姐姐嫁给了门下省侍诏王大人的次子。”
  两家都是从北周至隋,乃至唐朝的显贵家族,而双方孩子的父亲一个是五品下府折冲都尉,一方是五品定襄都督府司马,比较相当。但最大的差别在于上一辈的地位不同,崔老爷是太子少师,而高家在上一辈已经落没了。
  崔夫人思量道:“高家门第虽然渊源,但现今不比从前,我还是想找个跟咱们相当的,免得委屈了慎郎。”
  周夫人笑着说:“这事自然是大嫂拿主意,只是慎郎到我跟前打听,我原本想着旁敲侧击问一问,谁知问了高元娘那么巧就是她的妹妹。这事瞒不住,她家指不定怎么想,所以来跟嫂嫂说一说。”
  言下之意就是说女方已经知道了,不管崔夫人满不满意这门亲事,都不能没下文,好歹要把这件事圆过去。
  崔夫人只好说:“你不是跟高元娘越好十五去拜王母娘娘吗?我那天随你一起去,你让她把十一娘也带着我瞧瞧。”
  得了她的音,周夫人很高兴,她能给元娘一个交代了。不管事情成不成,她不会在元娘面前丢脸。
  走之前她不忘说:“其实我瞧着慎郎眼光挺不错,高老爷如今在波斯外放,那边本就动荡,随便立个什么功,到时候回来定会升迁,跟大哥在军中有个照顾,多好。”
  她这句话倒是说到了崔夫人的心坎上。她丈夫在定襄外放当官有两年了,再过几年也该挪动一下。她想让公公想些办法把丈夫弄回长安,到时候亲家若能与崔家互相扶持,倒是好的。
  元娘得了周夫人的消息,要带十一娘去上香。十一娘也不是不开情窍的小丫头,元娘前后问了两次,她自然知道与崔贞慎有关,扭捏的不行。
  去上香前一晚,她跑到十二娘床上与她同睡,说着心里话:“以前总觉得说亲嫁人离我们很远,我还可以在家玩几年,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眼前,我好怕啊……”
  十二娘安慰道:“不要怕,明天只是去见一见,有大姐在呢。”
  “嗯。”十一娘声音细若蚊蝇的说,“你说,要是我真的与他……我该怎么办呀?”
  十二娘这两天也想过,十一娘若真能嫁入崔家,门第背景绝对是好的,至少高夫人和元娘绝对不会反对。而且崔贞慎的长相她们见过,不仅不丑还有些俊秀,只是不知他品行如何。
  与十一娘说着话,两人渐渐入睡。
  第二天元娘亲自来帮十一娘梳妆打扮,带着她出门了。
  吃过中饭,王励、王勃、柔娘、萍娘来约十二娘上街玩,十二娘见柔娘她们都去,一人待着无聊,也答应出去玩。
  因八皇子李旦的出生,这一年的元宵节格外热闹。
  坐在车上,王励不听的说着:“从昨日起,城里就开始日夜歌舞,戏台有八里长,听说今晚的灯市中有五万盏花灯,还在宫门前搭了巨型灯楼呢!”
  纵使在后世,十二娘也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庆典,与他们一样兴致高昂。
  灯市及戏台起于东市,经务本、光禄、太平、延寿四坊,止于西市。一路上处处张灯结彩,车流涌动,蔚为壮观!
  到了东市门口,因为路上太挤,众人只好弃车步行,王励王勃两人一前一后护着三个妹妹往里走,慢慢逛下去。
  待走累了,众人准备寻个饭馆坐下吃饭,等到晚上继续看花灯,可谁知出来玩的人太多,到处都满座,一连寻了四家也没有空位。
  正发愁着,笔洗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家十郎在仙客来二楼,请诸位上去。”
  十二娘仰头一看,姚元崇果真双手撑着窗沿站在楼上向他们招手。
  挤上楼,进到包间正要打招呼,却见里面还坐着两个人,沛王和房玉馨!
  对于这个组合,十二娘有说不出的惊讶。
  王勃遇见旧主,稍觉得尴尬,但沛王待他不错,且当时出面为他求情,于是恭敬的上前行礼。
  王励、柔娘、萍娘三人见他们脸色不对,也拘谨下来,经介绍之后,虽然意外,但并不慌乱,礼貌的行礼拜见后,众人依次落座,颇显王家大气的家风。
  “本王听说灯市非常热闹,出来看看。现在正要赶进宫里参加筵席,这包间就留给你们吧。”
  众人起身与他道别,门口的数名便衣护卫拥着他离开了,气氛也随之轻松了几分。
  十二娘看着双颊布满红云的房玉馨,思考着该不该询问。不问的话,她对他们的组合实在好奇,问的话又显得多事了一些。
  正犹豫着,房家的丫鬟前来请房玉馨回家,她红着脸站起来与大家道别,临走时对十二娘说:“咱们好些日子没见,明日去馆里,我有很多话跟你和嘉娘说。”
  十二娘笑着点头,送她下楼。
  姚元崇留了下来,命人收拾桌面,重新布了酒席。
  王勃与他聊起姚都督进京的事情,姚元崇抱怨道:“我爹在官驿里歇着不想动,就让我陪着吐蕃赞普和他的小儿子,今日去大昭寺,明日去曲江池,再择个日子去城外转一转。这冰天雪地的,我就没吃过一顿热饭,总陪着他们到处跑。好不容易今日得了沛王的传召,我才脱了身。”
  众人听他说的有意思,一会儿问吐蕃人长的什么样,一会儿问他们说不说官话,席间热闹极了。
  十二娘知道吐蕃人就是藏族人,并不是十分好奇,所以专心吃着东西,喝着热汤,想着馨娘脸上那诡异的红云是怎么回事。
  窗外夜幕降临,灯笼都点起来了,灯火璀璨,十二娘的心思也就飘出去了。
  姚元崇看天色不早,对众人说:“咱们上街看灯吧。”
  众人纷纷起身,收拾整理了一下就往外走去。
  街上人真多,平时宵禁不能上街,现在过节夜放,似乎全城的人倾巢而出了。
  三个男生护着三个女生随着人流一边看灯一边走,姚元崇与十二娘走到了一起。
  “一段时日不见,你的话怎么变少了?”街上太吵闹,姚元崇微微低下头在十二娘耳边问道。
  十二娘搓了搓手,说:“没有啊,大概是太吵了,反而不知道说什么。”
  姚元崇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木雕的坠子,正面是释迦牟尼佛像,背面的云纹中刻了一个“芸”字,下面装饰着半尺长的大红流苏,十分好看。
  “今年是你的本命年吧?这个送给你,在大昭寺开过光的,可以避邪免祸。”
  “谢谢你!”十二娘十分惊喜,她没料到姚元崇连这个都记得。
  接过坠子,十二娘直接把坠子系在腰上,用来压裙摆正好。
  姚元崇见十二娘又笑了,心中舒畅了不少,遂与他念叨起家常。走在前面几步的王勃偶有回头,听见他们说笑,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可又觉得他们与往常一样,也不知自己心中是什么在作祟。
  且观且行,柔娘和萍娘在前面的一处灯笼小摊上停下,挑选起灯笼。
  王勃回头问十二娘:“你要不要买一个?”
  十二娘凑上来,说:“我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王勃挑了一个精致的八角宫灯给十二娘,说:“我瞧这个做的不错。”
  姚元崇却在角落里拿了一个做功一般的小狗模样的灯笼,说:“我觉得这个适合十二娘。”
  十二娘看了噗哧一笑,却又不得不承认姚元崇说的对,谁叫她属狗呢!
  她接过姚元崇手中的灯笼,向老板付了铜板,王勃默默把八角宫灯放回原处,手心空落落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