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岁岁平安> 第217节

第217节

  范钊:“皇上,臣第一次上战场就是跟着您去的,自那之后咱们君臣再也没有分开过,这次臣也要随您去打梁国!”
  鲁恭攥了攥拳头,他也想去,可他知道,皇上自有深意。
  果然,兴平帝呵斥范钊道:“你是御前军统领,负责洛城安危,没有朕的命令一步都不得离开洛城。鲁恭率四万步军驻守城外,一旦洛城附近出现敌情,你可随机应变。”
  洛城是他的都城,城内有太子有二相有担负整个大裕军务政务的文武百官,更有一群功臣武将的家眷,是最不能有闪失的重地。
  范钊有勇,二相有智,便是大军压境凭这三人也能率两万御前军与百姓们守住洛城一年半载,城外更是有智勇双全的鲁恭做最后一道防线。
  鲁恭跪下领旨:“请皇上放心,臣在一日,便不会让敌兵靠近洛城半步。”
  京防交代清楚了,萧穆才劝谏兴平帝:“皇上,陵国、梁国兵将都是跟前朝交战六年而留下的精锐之师,且二国已经休养生息三年,粮草充足,我大裕前年腊月建国,满打满算才休养了一年零三个月,各地兵营半数都是扩招的新兵,因此臣建议,此次西、南用兵皆以守城为主,待北边安稳下来,凉州、青州、南线的边患都解除了,再细细商议伐梁伐陵之策。”
  魏琦、宋澜都赞成老爷子的话。
  兴平帝笑道:“朕明白,朕到汉中后会等你们这边的战报,如果全局形势于伐梁不利,朕不会轻举妄动的。”
  言外之意,如果形势利于伐梁,他还是会进军梁国。
  萧穆还想再劝,对上的却是兴平帝眼中的雄心壮志。
  论身份,兴平帝是帝王,他是臣,论资历,兴平帝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他只是一个带兵三年都不到的老夫。
  犹豫的功夫,魏琦道:“皇上,朝务有宋相一人辅佐太子便可,让臣随您同行吧!”
  兴平帝摆摆手:“朝务繁忙,你们还要监管四路大军的粮草调运,你们两个都要忙得焦头烂额,岂能再走开。”
  宋澜有智,但宋澜压不住太子、范钊,魏琦必须留下。
  连魏琦都不能改变兴平帝的旨意,萧穆便将嘴边的劝谏咽了回去。
  .
  东营、西营加起来三十万步军,兴平帝从东营点出十万,剩下五万给齐恒父子,齐恒父子俩又去鲁恭的西营领了三万。
  萧穆、赵瑾也要来西营领八万步兵。
  东营、西营的十五万步兵都是青壮,区别在于有半数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半数是才操练一年的新兵。
  鲁恭尽量把老兵都分给了齐恒、萧穆。
  老兵新兵看精气神就能看出来,萧穆劝道:“将军留守都城,肩上的胆子比我们还重,还是多留一些老兵吧。”
  鲁恭笑道:“我把老兵分给你们,你们稳住南线的胜算就越大,南线都稳了,我这四万兵便没了用武之地。而且您老放心,你们在南线镇守多久,我便能继续操练这些新兵多久,三个月后跟老兵也没多大区别了。”
  萧穆钦佩道:“皇上留将军守城,真是英明啊。”
  提到皇上,鲁恭脸上的笑淡了下来,将萧穆请到一旁,低声道:“皇上恐有伐梁之意,我越想心里就越不踏实。”
  梁国占据的是川蜀之地,其险要比晋州犹甚,纵使皇上三十年几乎没有败绩,此时伐梁也非智举。
  萧穆:“将军既然不赞成,为何不劝谏皇上?”
  鲁恭:“皇上只说了他会见机行事,并未言明一定会伐梁,您老劝了,我们再劝,皇上定会不喜。”
  大家都是蓟州将领的时候,是同僚也是挚友,有不同意见直言就是,如今同僚变成了君臣,虽然情分犹在,君臣之别却让他们不得不谨慎开口。
  鲁恭:“为今之计,只有麻烦您老了,就算您老有能一举对付谢坚的本事,也请您多拖延一段时间,只要荆州形势未稳,皇上便不会冒然伐梁。”
  萧穆:“不瞒将军,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将来皇上若因此怪罪老夫贻误战机,还请将军替我说情。”
  鲁恭:“您老放心,若皇上责怪下来,我与您老一起承担。”
  萧穆:“忠勇侯那边?”
  鲁恭笑道:“侯爷父子勇武过人,谋略照您老就差远了,我不嘱咐,他们都未必能顺利夺取秦思柱的兵权,我嘱咐了,他们没准要败,还是算了吧。”
  萧穆倒是想到了已经在秦思柱身边做了半年多副将的潘勇,不过鲁恭的顾虑也有道理,守城、夺取兵权才是他与齐恒的第一要务,连他都没有顺利完成军令的把握,凭什么去给齐恒先绑上一道枷锁?
  领了兵,萧穆、赵瑾便带着八万将士先去南营安顿了。
  说是八万,其实是十四卫共七万八千余兵,剩下的都是伙夫等后勤兵。
  众人抵达空荡荡的南营时,发现营前候着一队十人,其中两人站在最前方,后面跟着八个近卫。
  赵瑾当然认得佟穗了,朝老爷子笑道:“看来夫人这次又要跟着您老出征了。”
  双方离得近了,萧穆、赵瑾与十四个卫指挥都下了马。
  陪在佟穗身边的公公朝萧穆、赵瑾笑笑,再取出圣旨,对佟穗道:“安国夫人接旨。”
  佟穗是披甲来的,此时也以武将之礼单膝跪下领旨。
  兴平帝的旨意,便是封安国夫人佟穗为副将,让她与赵瑾一同辅佐萧穆击溃陵国敌军。
  而这道旨意是佟穗亲自进宫求来的,兴平帝派个公公来南营宣旨,便是要当众为佟穗树立副将的威信,好让众将士们知道,佟穗是兴平帝钦点的副将,而非萧穆因私心从家里带出来的孙媳妇。
  “臣领旨!”
  佟穗双手接过圣旨,站了起来。
  与此同时,站在萧穆、赵瑾身后的十四卫指挥使之一的江天阔率先跪了下去,拱手朝佟穗道:“末将见过佟将军!”
  另外十三个指挥使见了,立即也跪了下去,齐声道:“末将见过佟将军!”
  佟穗手握圣旨,淡然道:“免礼。
  第218章
  大军明日就要出发, 今晚老爷子直接宿在军营了,派佟穗回城与家人们道别。
  按照从南往北的顺序,佟穗先去的乔家, 得知萧姑母已经去了国公府, 佟穗便离开安业坊, 来了佟家所在的恭安坊。
  佟有余是个闲不住的人, 来洛城后一直想找点事干。佟穗跟萧缜、老爷子商量过后, 干脆把萧家两府的两百顷田地交给了父亲打理, 地给佃户种, 佃户有庄头们管束, 佟有余要做的就是监管那些庄头们, 不许他们欺凌佃户、克扣田租。
  正逢春耕时节, 佟有余这几日都在庄子上住的,今晚也没有回来。
  周青与侄媳妇田氏在家。
  佟贵成亲比萧野早, 去年冬月田氏号出的喜脉,现在已经显怀了。
  周青最近一门心思扑在侄媳妇身上, 但自打佟贵与萧家一众儿郎去打乌国后, 周青就跟萧姑母一样都担心南边两个伪帝会趁机打过来, 一开打, 老爷子与女儿就有可能要带兵。
  这会儿看到女儿穿着战甲走进家门, 周青的心就沉了下去。
  佟穗将母亲、堂嫂扶到厅里,笑着道:“我跟老爷子去荆州,这次咱们是守城, 没攻城那么危险,放心吧。”
  田氏不懂那些, 紧张地看向婆母。
  周青不想侄媳妇担心,就顺着女儿的意思说, 等母女俩单独相处时,周青才抱住女儿,难受道:“以前你跟着老爷子打仗,那是没办法,现在好不容易太平了,皇上身边那么多大将,你们这一老一少的,何必再去逞这个能?”
  佟穗:“将军多,要打的地方也多,老爷子是其中翘楚,皇上当然要派最有胜算的将军去。”
  周青看着还笑得出来的女儿,叹口气,道:“罢了罢了,你想去就去吧,记住,娘跟你爹都在家里等着呢。”
  佟穗给母亲磕了三个头,没让母亲再送,快步离去。
  周家这边,周景春、周元白会留在京城,周献周桂都准备好了,会继续跟着佟穗随军。
  约定好明早出发的时间,佟穗终于回了萧家。
  两府众人都在国公府这边,萧姑母、萧姑父也在。
  祖孙俩的行囊都已经收拾好了,告别的话以前也说过几次了,总之一片低落。
  佟穗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递给萧姑母:“这是祖父让我给您的,说是让您回家了再看。”
  信很厚,萧姑母一接过来,眼眶就红了。作为女儿,她不用看也知道老爷子会在信里说什么。
  佟穗同样能猜到,但她会拼尽全力让老爷子的这封信变成一摞废纸。
  至于佟穗自己,她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嘱咐,唯独没跟林凝芳说一句话。
  夜幕早已降临,佟穗劝众人回房休息。
  颜明秀想等佟穗同回侯府那边,柳初挽住新媳妇的手,笑道:“走吧,今晚阿满会跟你三嫂一起睡。”
  颜明秀惊讶地回头,二嫂三嫂感情这么好吗?
  .
  国公府东院的上房,阿真往床上铺了一床从未用过的被褥,留下一盏灯便退下了。
  佟穗没有用夫妻俩的浴桶,在西屋简单擦了擦就过来了,看见林凝芳坐在拔步床内的梳妆台前,正在通发。
  佟穗坐到床上,摸了摸那床珍珠白的锦褥,笑道:“还是你这边的东西精致,一看就知道主人是雅士。”
  林凝芳:“这床做好后还从未用过,因为我跟三爷都配不上,只有安国夫人才有资格用。”
  佟穗:“……”
  林凝芳离开座椅,示意佟穗坐过来:“我也给你通通发,在外面可没这份闲心了。”
  佟穗:“那倒是,军情紧急的时候我都绑着发髻入睡,不过我可不敢劳动你。”
  林凝芳:“又不累,我现在还没感觉呢。”
  佟穗这才坐了过去。
  镜子里映照出两人的脸。
  目光相触,佟穗遗憾道:“不知道孩子出生时,我们能不能赶回来。”
  林凝芳托着她的长发,一边梳一边道:“平安就好,几时回来并不重要,就算你早早回来了,生的时候也是我自己的事,你又帮不了我,其他的,有大嫂明秀姑母舅母陪着我,婆母跟玉蝉也越来越懂事了,不用你惦记。”
  佟穗故意道:“原来我在你这边并没有二爷、三爷他们调侃的那么重要。”
  林凝芳笑,看着手里的乌发道:“你在外面好好的,我在家里就能好好的。”
  她没说后半句不吉利的话,佟穗却听出来了。
  通完发,妯娌俩并肩躺下。
  眼睛习惯了黑暗后,能看清拔步床的轮廓与纱帐的影子,佟穗握住林凝芳的手,数着她的手指道:“十年前南边两个伪帝刚跟朝廷对着干时,我们桃花沟的村民还挺高兴的,盼着他们能打败昏君,换个好人做皇帝,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没多久,朝廷兵力不够了,要从各村征兵,我大伯我爹我大哥都被征了去,那时我又不觉得两个伪帝好了,因为他们没闹事的话,朝廷就不会打仗,我们家的男人也不用去战场上冒险。”
  “等朝廷跟两个伪帝讲和了,我大伯死了,大哥没了下落,我爹瞎了眼睛,村里其他人也各有各的苦,但战事总算结束了,我就盼着接下来能过安稳日子,谁知道又有了流民、山匪、反王,小战变成大战,没完没了。”
  “每波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流民是饿极了只能抢,山匪是被官府逼的,反王也是没了活路才不得不反,可他们为了自己连无辜的百姓也杀,这一路走过来,真正为百姓着想的我亲眼见到的只有两个,一是老爷子,一是皇上。”
  “我觉得皇上是好人,陵国、梁国的百姓应该也觉得那两个皇帝是好人,现在三个地方的百姓渐渐都要过上好日子了,可皇上登基之初就在为攻打陵国、梁国做准备,那两个皇帝也抓住机会就来打咱们,这个时候,他们为的还是百姓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