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节

  王浩强压着心里的激动,朝着过道走了过去,旁边的人让开了位置,他走过的时候也拍了拍他的手臂,说出了各种恭喜的声音。
  王浩甚至都忘记了回应,只是一步步的朝着主席台走去。
  现场掌声持续不断。
  在热烈的掌声中,王浩走上了主席台,转身面对台下,满是激动的接受了领导的颁奖。
  他手持着奖章和证书,面对着台下用力抿抿嘴。
  这时候,颁奖的领导感叹说道,“王教授,恭喜你了。我们在讨论的时候,都说你已经走到了数学的巅峰,是百年来最优秀的数学家,你理应获得这个奖项。”
  “你还很年轻,你依旧代表着未来。我们期待你能在科学研究上,能有更多的成果!”
  “谢谢!”
  王浩很用力的道了声谢。
  颁奖领导说完就让出了位置。
  王浩自然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他面对着台下开口道,“我知道,现在应该说获奖感言,但我确实很激动,而且也没有准备。”
  他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奖牌和证书,随后道,“特等奖,是完全没有想到的,这个奖项,很沉重、很沉重!”
  王浩说到这里的时候,现场已经变得一片安静。
  他放下了手里的奖章和证书,继续道,“现在站在这里,我感觉压力很大。想想,我成了唯一的自然科学特等奖获奖人。等走出去以后,或许我说的每一句都会变得无比重要。”
  “我都能想象那种情景,比如,我说‘1加1等于3’,有人把这句话传出去,说是王浩说的,那可是获得自然科学特等奖的王浩,他说的还能有错吗?”
  “然后,1加1等于3,就可能会被一些人接受,甚至说,很多人连反驳都不敢。”
  “我的意思是,以后我说的每一个和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能会被当做是至理名言。”
  “这会带来很大压力,我感觉以后说话,都要小心翼翼才行。”
  台下不少人都听的笑了出来。
  他们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这并不是玩笑。
  当真正站在高处的时候,偶尔说的话可能就会被当真,尤其是自己领域相关的内容。
  现在王浩就是最顶级的数学家。
  他在数学方面说的话,极少有人敢直接反驳,即便说的是错误的,可能有些人也会深入去思考。
  王浩继续道,“我想起了几年前,那时候我寂寂无名,只是个刚毕业的博士,从来没有想过能拿到什么奖项。”
  “我一步步的走过来,整个过程中,感觉是真的很艰辛,我几乎每天都不断的在做研究,脑子里就只有一件事——研究。”
  “但是,我很高兴,因为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数学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基础,数学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和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
  “我希望未来更多的人,能投入到数学基础的研究中,为科学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谢谢!”
  王浩带着激动说了几句以后,就结束了获奖感言,他对于获得特等奖没有心理准备,根本没有准备获奖感言。
  一切都是临时发挥。
  他只是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等说完以后,王浩礼貌的鞠了个躬,在掌声的欢送下走回了位置,他感觉自己说的非常诚恳,也确实得到了台下剧烈的掌声。
  台下好多人代入到自己,就感觉有那么点难受了,他们听到王浩说自己‘一路走来非常艰难’。
  王浩才多大年纪啊?
  不到二十七岁!
  台下有好多人都已经七老八十,他们科研岗位上努力了一辈子,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会场,还只能拿到一个小小的奖项。
  他们感觉自己才叫‘非常非常的艰难’。
  王浩那种应该称作是……
  一帆风顺!
  ……
  在王浩回到了座位以后,颁奖仪式继续进行。
  今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空置,接下来颁发的就是自然科学二等奖。
  自然科学二等奖就只是公布获奖的项目,并没有对应的颁奖仪式。
  之后颁发的是科技进步一等奖。
  物理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排在了第二个领奖,何毅和向乾生代表实验室走上了讲台,两个人表现的比王浩还要激动。
  不管是何毅还是向乾生,都是第一次站在这么高的舞台上。
  何毅甚至激动的哭了出来,向乾生表现的相对好一些,但满脸潮红也明显非常激动。
  台下的反应倒是很平淡很多。
  好多人都觉得何毅、向乾生的运气很好。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跟着王浩做研究,估计也是能够拿奖的,因为理论工作明显王浩完成的,也正因为理论研究工作,物理实验室的项目才能够获奖。
  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不少年轻一些的学者,都想着是不是该去西海大学,能和王浩一合作进行研究,也许他们也能够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即便不去西海大学,和王浩合作也可以啊!
  一个最顶级的数学家,尤其还是数学分析专家,对于任何研究项目,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颁奖工作结束。
  好多媒体也做出了即时的报道,外界对于王浩获得自然科学特等奖有很多讨论,多数人都认为他理应获得这个奖项。
  “王浩的数学成果太多了,如果还是拿到自然科学一等奖,感觉和其他获奖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他是国内第一个菲尔兹获奖者,未来还很可能拿到诺贝尔,集菲尔兹和诺贝尔于一身,能算是历史第一人了吧?”
  “现在获得自然科学特等奖也是理所当然!”
  “特等奖奖励的是个人,颁发给王浩刚刚好。”
  “如果能有谁和王浩的成果相当,拿到自然科学特等奖,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于此同时,王浩也接受了记者的现场采访,“我在听到获奖消息的时候很惊讶,非常意外。”
  “我知道能获得自然科学奖,其他人也都说是一等奖,但没想到是特等奖,当宣布的时候,都有些措手不及。”
  记者问道,“现在获得了自然科学特等奖,你相对其他人说什么?”
  王浩想了想,说道,“我还是说获奖感言的那句吧,希望更多的学者能投身数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中。”
  “数学工作很重要,另外,数学是美轮美奂的,这是很让人着迷的工作。”
  记者明显不理解数学的美,他赶紧转了个话题,“能谈谈反重力和超导研究吗?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内容。”
  “比如呢?”
  “比如,反重力,很多人都关心反重力技术,什么时候能够应用?”
  王浩摇头道,“反重力,暂时还属于未来科技,这个技术现在很不完善,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制造反重力空间,但每一次实验的花费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实现反重力的时间很短暂。”
  “我认为反重力想要实现应用,前提是超导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
  记者继续问道,“那么超导技术,什么时候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呢?”
  王浩道,“超导想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是要在技术方向有突破,比如,很直接的,制造更高温的超导材料。”
  “超导这项技术,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直接相关,临界温度每提升十度,技术应用范围都会呈指数型上升。”
  “我一直在做相关的理论研究。”
  “希望能通过理论支持技术的提升,也希望能够尽快的,让技术有更大的突破……”
  ……
  颁奖终于全部结束了。
  王浩并没有离开首都,而是在第二天去了水木大学找到了比尔卡尔。
  和比尔卡尔去西海大学一样,王浩也是直接去了水木大学,他是和比尔卡尔一起走进大学的,他们一边说着一边走着。
  王浩带了一顶帽子,并没有被几个人认出来,但是认出来的人还是惊呼了一声,好在没有直接打扰。
  王浩和比尔卡尔去了一个办公楼,他们到办公室谈起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
  “我的研究陷入了瓶颈。”
  王浩首先说道,“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继续,我需要找到下一步的灵感方向。”
  比尔卡尔顿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也一样。自从回到这里,我就再也没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为什么,和你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感觉有很多的想法。”
  他用那种非常迫切的眼神看着王浩。
  王浩被看的浑身发冷,好在他知道比尔卡尔是有家庭的,他问道,“我只知道你在做极小模型纲领的研究,能具体说说吗?”
  比尔卡尔点头道,“我是在研究一个极小模型纲领的奇点问题……”
  他详细说了起来。
  比尔卡尔的研究领域是双有理几何,特别注重其中的理论研究以及奇点问题。
  当真正说起相关研究的时候,王浩都感觉有些跟不上节奏,他对于代数几何也有研究,但并没有研究过这么深入的问题。
  数学,范围太博大了。
  代数几何一个学科,就足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了。
  其实从比尔卡尔擅长的领域,就能够窥探出数学有多么广博,代数几何包含了双有理几何,双有理几何有个重要领域叫做极小模型纲领。
  极小模型纲领中,有一个问题叫做borisov-alexeev-borisov猜想。
  比尔卡尔用130页的论文,证明了borisov-alexeev-borisov猜想,也即证明了‘一类有奇点的fano代数簇的有界性’。
  然后他获得了菲尔兹奖。
  所以单单是极小模型纲领,就够顶级天才研究一辈子,扩大到双有理几何范围就更大,不知道有多少数学家都在这个领域探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