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看来,国库里不是粮食堆积成山都吃不掉,用来串铜钱的绳子都腐烂掉,财政就是不健康的。
  两千万的盈余,白万熙下意识的便忽略掉了。
  但是对朱宏煜来说,朝廷财政有两千万的盈余,便是朝廷花钱慢了。
  这不对啊!
  钱只有花出去了,用到了实处,刺激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那才能叫钱。
  否则和好看点的石头没区别!
  朝廷准备从财政里预留一部分储备金,用于随时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没错,但朝廷的国库里绝对不能变成只进不出的死水。
  社会想要发展,那就必须得让整个社会所有的阶级,包括朝廷手里都不能有死钱,都得把钱给花出去,用于投资或者建设。
  这个社会才能发展!
  否则的话,如果大家都把钱攒起来不花,那社会发展就要停滞了。
  而朱宏煜作为统治者,他手上攒太多的钱更是没有意义。
  把钱合理的花出去,把漂亮的石头变成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资源,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实际情况允许的话,朝廷财政稍微有些赤字,朝廷借一些国债,适当欠债用于投入在社会发展产业进步方面才是最好的。
  只要不是借债借的太多,财政还不起,导致一但要还钱,财政和货币信用瞬间就要崩溃就可以。
  不用怀疑,这里内涵的就是鹰酱。
  就鹰酱那国债规模,迟早完犊子,谁都救不了。
  白万熙闻言,有些错愕,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很明显的是,他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路。
  第八百二十四章大明的铁路网修建规划与人情世故
  朱宏煜见此一幕,并没有恼火,而是开口解释道。
  “在朕看来,朝廷手上留着太多的财政盈余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把钱花出去,把钱变成资源,变成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那钱才能叫钱!”
  “朝廷把钱攒着舍不得花,那和在国库里藏着一堆漂亮的石头没什么分别。”
  “没有意义的!”
  白万熙闻言,下拜道。
  “陛下所言甚是,但为了防止有意外情况发生,朝廷还是该预留一部分的财政盈余用于应急。”
  朱宏煜点头表示了赞同,然后接着开口说道。
  “卿家所言甚是!从今年开始,朝廷财政预留百分之五用于应急储备,防备突发情况。”
  很显然,朱宏煜是一个能听得进去劝的人。
  语罢,朱宏煜又接着说道。
  “财政之事,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这两点。”
  “与其琢磨着如何省钱,还不如想一想怎么确保税收的准确,怎么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要知道,很多钱都是不能省的!”
  “当年思宗皇帝裁撤驿站体系,确实为朝廷节省下了一笔开支,可却也裁撤出了一个李自成。”
  “若朝廷当年不裁撤驿站,殊知李自成不会继续做我大明的驿卒吗?”
  “除此之外,驿站的裁撤也使得朝廷上下传递公文战报的体系崩溃,使得朝政政令无法通达,地方将领跋扈逐渐做大。”
  “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卿家作为朕的财政部部长,要为朕管好钱袋子,可该花的钱也不能省。”
  白万熙闻言,开口说道。
  “微臣惶恐!”
  朱宏煜缓缓摇头,然后开口说道。
  “无需惶恐,你也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已。”
  “好好做事吧,回头统计一份去年朝廷的税收报告然后送上来,朕要亲自过目一下。”
  这些年下来,大明朝廷的税收总额一直在增加。
  一是工商发展对商税的刺激增长。
  二是朝廷对地方许诺的三年不征五年半税的安抚政策逐渐到期,地方也开始逐步恢复农税的征收。
  而要知道的是,在封建时代,农税才是所有税收中的大头。
  哪怕现在的大明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可农税的重要性依旧不容忽视。
  哪怕是朱宏煜废除了三饷,废除了那些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统一计为正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朝廷的农税总额也在增加。
  还有就是,农税可不光关乎朝廷的财政收入,更关乎朝廷的粮食储备。
  可谓是重中之重!
  第三点,便是朝廷对盐税,茶税,车船税,等税务的整顿,以及对印花税的增收等……
  要知道的是,满清盐税收入的最巅峰时候,光是盐税一项就年入数千万两。
  这还是满清中期,出了一个和大人之后,朝政贪腐横行,税赋被地方官员和盐商严重节流的情况下。
  可见盐政的收入究竟能有多高!
  哪怕是大明现在人口没满清巅峰时期的人口多,且对底下的盘剥没不能像满清那么丧心病狂。
  可光盐税一项,年入千万也是轻轻松松的。
  更别说还有茶税了,车船税,印花税等税种了。
  朝廷每年的税赋都在递增,这也是为什么朱宏煜有底气好大喜功的大规模对外征伐,宣扬天朝国威。
  对内大兴土木,修建基础设施的原因所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有钱,也舍得花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