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211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11节

  有人说过,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其实也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对人的心态把握有着良好判断,正是因为如此才能面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从而达到所需要的目的。
  他们这些年轻人刚刚踏入这行,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但在孙耀良这个优秀的“老师”教导下,想来成功的日子不会太远。
  总结会开到晚上7点才结束,完了后孙耀良自己掏钱请大家下馆子好好吃了一顿,以为他们今天的“开张”以示祝贺。
  在饭馆敬酒的时候,孙耀良告诉他们今天只是刚刚开始,万里长征才踏出第一步,接下来所有人要再接再厉,反思今天犯过的错误,仔细琢磨他说的每一句话,努力把销售工作做好。
  孙耀良承诺,只要完成了销售任务,不仅他们的工资奖金都有保证,而且他个人也会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至于这个惊喜是什么暂时就不说了,希望大家能够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孙耀良的能力在这个时代是极强的,同样在供销方面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专业人士。再加上孙耀良善于鼓动,又懂得他们这些人的心理,他这一针鸡血加画饼给大家打的顿时让所有人兴奋不已,精神高亢神采奕奕,摩拳擦掌嚷嚷着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好,请领导看他们的实际表现。
  销售的手段已经使出了了,接下来就看这帮年轻人的了,孙耀良有足够的信心能够从这方面打开局面。
  但局面打开后,除去销售外还要做的事有许多,首先就是物流问题。
  目前国内还没城配服务,真正的城配在国内形成模式还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目前有关物流也就是运输方面基本都是自行解决,大企业都有自己的车队,小企业只能使用一些专业的货运公司服务。
  张建国做的就是这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市场对物流的需求逐步增大,使得目前运输市场形成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八十年代初,搞运输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行当,普通人胆子大的贷款买辆车跑运输一年下来就能把本钱给赚回来,第二年成个万元户根本不在话下,如果干的好的几万元户也是有可能的。
  南都的企业规模不小,总厂那边自己也有一个车队,大小车加起来也有好几辆,平日里主要是为南都总厂进行服务。之前一分厂这边有拉货业务通常也是会配合的,毕竟一分厂的业务量不大,并不会对总厂那边会造成什么影响。
  可现在不同了,宋援朝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使用南都的车队为一分厂服务,一来车队不属于一分厂而属于总厂,就算他是总厂的副厂长由于分管的原因也管不到车队。
  如果使用车队那边的车子使用手续繁琐不算,还往往要至少提前两到三天进行调度安排,假恰好碰到总厂临时急需要车的情况都是先满足总厂需求再考虑一分厂,这样一来黄花菜都凉了。
  二来,因为目前销售模式的变更,后续的运输使用会非常频繁,物流是为销售服务的,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如果物流跟不上或者受限制人的话,那么就根本谈不上后续的销售需求。
  因为这个原因宋援朝和孙耀良商量后采取了两种模式,第一个模式是由销售公司的名义对社会招聘运输人员,这些运输人员用板车(三轮车)进行负责配送。
  虽然这种车辆装载率不大,一辆板车(三轮车)最多也就装25—30件左右的货物,可问题在于这样的运输对于目前针对性的客户群体还是比较便利的,毕竟能够一次性进100件货的烟纸店不多,而且也不是所有人愿意联合进货的,有人有这个想法,自然也会有人有其他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事,面对这样的群体每家店最多十件左右的货量,一辆板车(三轮车)装这些一次顺路配送三四家正好。
  而且这些车跑起来也很方便,在金陵许多老区小巷子那边大车根本进不去,反而是这样的车更合适些。
  就这样,销售公司那边除继续招聘合适的销售员外,同时还招了一批骑板车(三轮车)的运输配送员,从而组成了一个比较另类的车队。
  除去这个安排外,汽车运输也是必须的,宋援朝在沪海有这样的资源,直接电话就打给了张建国那边,由销售公司名义和张建国的车队签了个运输合同,让他从沪海调了两辆卡车过来专门为一分厂的运输服务。
  这样下来整体的成本并不算高,因为根据孙耀良的建议重新制定了销售价格,剔除了本来供销社这些渠道的中间利润,不仅给了终端销售部分让利,同时还等于增加了原来的销售利润。
  增加的利润这部分用来支付运输成本完全足够,如果后续业务量不断上升,运输成本整体也会相应下降,达到一定数额后整体利润还会有所超出,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七月八日,星期四。
  今天是一分厂正式接手订单的日子,宋援朝没有呆在自己的办公室,一大早到了厂里就和孙耀良直接来到离厂长办公室不远的一间办公室。
  这里原本是杂物间,面积不大也就不到八个平米,之前宋援朝要给陶桃安排办公室的时候郭宝胜提到过这间屋子,不过最后陶桃还是把办公室定在了仓库后面的实验室那边,没有看中这里。
  孙耀良来后,供销方面进行了分离,再加上销售公司的成立,孙耀良这些人不适合和其他人在大办公室办公,所以宋援朝让郭宝胜把这间屋子给收拾了出来,找了几张桌椅摆上,再拉了几门电话(一门直线和几门分机),这样就成了销售公司的临时办公地点。
  屋里面积本就不大,再加上已经放了三张桌椅,显得有些紧巴巴的。
  孙耀良和宋援朝站在一边,桌椅处坐着三个女同志,这三个女同志是从一分厂内部精心挑选出来的,她们的年龄都在三十到四十左右,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思维反应灵敏,说话吐字清晰,手脚利落,做事认真仔细。
  她们三个之前都是在车间包装间工作,经车间的推荐和孙耀良面试合格通过后才由车间临时调至销售公司上班。
  相比在车间,在这里上班可要强多了。车间干活是工人,在这里可是坐办公室的,虽然她们的身份目前依旧是工人,可不管如何也勉强算是办公室人员了,得知自己被选中后她们无不欢喜雀跃。
  她们三个工作主要是客服,当然现在还没有客服这个名词,用的是“办事员”的名义。
  既然是客服,工作就是负责接电话,记录电话那头的客户和订单需求,然后把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确认,无误后再按孙耀良的要求归纳汇总,在下班前按照销售员负责的区域分类制表,表格一式三份,一份由办公室留存,一份交负责的销售员保管,还有一份转交配送那边进行调度安排,以便第二天的配送安排。
  目前六个销售员已经不再分组,在经过了两天的分组锻炼后,孙耀良就把所有人全部拆散,给各自安排了具体负责区域。
  孙耀良之前把整个金陵划分为十一个销售区域,目前除去郊区的五个区域外,市区的六个销售区域正好一人负责一块。
  孙耀良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模式,先把市区的五个区域全部完成,毕竟以整个金陵的市场来说,整体市场的大部分都在市区范围,郊区那边的业务量并不算多。
  当然这不代表郊区就能放弃,只不过是目前暂时放一放,做事总要有个轻重缓急,现在市区还顾不过来呢,等市区的业务稳定后再处理郊区的问题也不迟。
  现在是早上八点二十五分,等八点半一过就是正式上班时间了,三位女同志已经全部到位,她们每人面前摆着一门电话,桌上厚厚的单据已经准备好了,还有纸笔和算盘这些玩意。
  屋里的静悄悄的,只能依稀听到各自的呼吸声,所有人都在安静地等待着,同时也略有些期盼和不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挂在墙上的石英钟无声无息走着,当指针走过八点半的时候,依旧没有半分动静。宋援朝看了一眼身边略微有些紧张的孙耀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耐心的眼神,孙耀良点点头,开口正要说什么的时候,突然间一门电话就响了起来。
  第424章 开门红
  叮铃铃……叮铃铃……
  老式的电话铃声很大,一下子就把之前的平静给彻底打破。
  “您好……这里是南都食品厂一分厂销售科,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么?”负责这部电话的一位胖胖的女同志连忙接起了电话,看她的表情很是紧张,天气本就有些热,现在她的额头更是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电话铃响起的一刻,她先是一愣,等第二次再响才回过神,赶紧伸手摘下电话把话筒放在耳边。
  声音有些颤抖,就连脸上的表情也很不自然,可不管怎么说她依旧记得用孙耀良为她们提前交代过的口吻和内容对电话那边说道。
  “您是大光路小学对面的为民店?您姓陈,耳东陈?好的好的,您要100件橘子汽水?好的,明天直接送到您店里对吧?好的好的……这样,来我重复一下,您看看有没有问题……”
  女同志边和电话那边说着,手里拿着比飞快地在纸上记录着,等记录完后她对电话那头重复了一下内容,对方确认无误后挂上了电话。
  当电话挂回机子后,这位女同志额头的汗都已经滴下来了,她根本就没来得及擦,拿过准备好的单据工工整整地在上面按照刚才记录的内容填写上去,等填完后她再核对了一眼,起身递给了早就在一旁等候的孙耀良。
  孙耀良接过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姐干的不错,大家向她学习,等会再来电话大家就按照这个流程,把应该问的全部问清楚,然后和对方再确认一遍,确认无误后填写好单据,等下班前统一汇总。”
  “啪啪啪……”宋援朝在一旁鼓起了掌,随着他的掌声响起,大家也笑着拍起了手。
  胖胖的王姐得到表扬高兴极了,心里简直和喝了蜂蜜水一般甜,她只是按照要求接电话和记录并且填写单据,一开始的确很紧张,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等挂了电话后她又不紧张了,甚至觉得这也没什么难的。
  现在不仅是主管销售的孙同志对她表示满意,就连宋厂长都在一旁为自己鼓掌,这让王姐心里忍不住自豪和骄傲,更对做好这份工作有了无比的信心。
  其他人也是如此,看着王姐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赢得了领导的表扬,心中的忐忑早就不翼而飞了,今天可是长脸的好机会,王姐运气好,第一个电话打到她那边去了,如果是打到自己这边,那么领导表扬的不就是自己了么?
  正在这么想的时候,电话又响起了,这次打到的是另外一个女同事负责的电话上,这位女同志反应可比刚才王姐快多了,毕竟已经有了王姐的经验,电话刚响了一下她就接了起来,用着和她相貌完全不符的甜蜜女声按照要求和对方沟通起来。
  片刻后第二个电话也完成了,正当她准备开单的时候,第三、第四个电话接踵而来,刚前还宁静的办公室突然一下子变得喧闹无比,三位女同志一下子全忙活了起来,接电话的接电话,写单据的写单据,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见到这一幕,孙耀良彻底松了一口气,准备了几天的开门红终于没让他失望。仅仅不到半小时就进来了七个电话,总订货量达到了310件左右,这七个订单中有两个订单是联合进货的,都是100件的整数,而其余五个订单合起来也有110件,这个数字很不错了,要知道之前和供销社合作的时候,供销社单次叫货量也就四五百件的样子,而现在才是第一个半小时。
  孙耀良嘴角露出了笑容,他期盼着等下午四点截止的时候会有多少数额。
  看着大家忙忙碌碌,宋援朝也放心了,看来孙耀良干的不错,成绩是摆在眼前的,接下来就等到后续的成果了。
  宋援朝在这边只待了半小时,九点后就先行离开了。毕竟他手上还有许多其他工作,销售这边有孙耀良负责他肯定放心,今天过来只是因为是第一天接受订单的日子,他不放心看看而已。
  等到下午四点过十分,宋援朝的办公室门被孙耀良敲开,一脸喜色的孙耀良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今天销售了多少?”宋援朝见他笑呵呵的样子就知道今天的开门红肯定不错,当即直截了当问。
  孙耀良向宋援朝伸出右手做了个手势,兴奋道:“2715件,我的宋大厂长,没想到吧,第一天就是2715件的量,呵呵,这下我总算能和你交代了,幸不辱命啊!”
  听到这个数字宋援朝眉毛顿时一挑,这个数字的确有些超过了宋援朝的预期,比他预料的好了许多。
  一分厂的汽水流水线每天的满额产量在6万瓶上下,以一件24瓶来计算大概也就是2500件左右。当然这是理论数据,实际上一分厂目前还达不到满额,宋援朝正式接手开始每天的最高产品也就在32000—33000瓶左右,换算下来大概1370件左右的样子。
  这是因为设备和原料的问题所至,由于之前一分厂开工不足,再加上贾凡对设备保养不善,车间没有做好定期保养,设备老化没办法全力运行。至于原料也是这样,因为开工不足的原因厂里本就没备多少原料,在这种情况下想全面恢复生产也是一个问题。
  宋援朝到任后就开始解决这两个问题,原料采购由李家福负责,李家福销售水平不怎么样,采购倒是一把好手,花了不少力气终于把原料问题给解决了。
  至于设备,在佘亮的亲自跟进下也在不断完成修理和保养,几天前总算全部完成了要做的事,使得产品得到了满额的恢复。
  从这点来说,目前一分厂满额生产可以恢复到6万瓶的生产量,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少,可从实际来讲并不算太多。
  要知道1921年的时候,一个名叫科赛恩的英国人在江城成立了一家“和利汽水厂”,这家工厂当年投产的日产品就达到了24000瓶,要知道这可是60年前的产量,相比当初如今的技术可要进步许多,从这点来说一分厂日产量6万瓶并不算什么。
  中国饮料界著名的一个品牌“北冰洋”日产量就更高了,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北冰洋的产量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峰,日产量最高超过了百万瓶,和这个数字相比,一分厂的产量连北冰洋的零头都没。
  固然这其中有产品品牌影响力,工厂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的原因,但这足以看出一分厂和真正饮料大厂的区别。和国内大厂相比都是如此,就更不用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了,按照2016年的统计,可口可乐每秒钟的销量是19400瓶,以这个数字来衡量,一分厂一天的产量还不够人家4秒钟销售的,其差距可想而知。
  人比人气死人,企业和企业比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之前半死不活的一分厂来说,目前的销售情况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就连宋援朝也没想到仅仅几天的时间孙耀良就给出了这么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今天是第一天,进货的数量我估计相对会多些,等明后天恐怕就不会这么多了。”孙耀良在高兴之余依旧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如是对宋援朝道:“最终销售额在第一个周期会有上下变动,一来是我刚才提到的,二来由于时间太紧,我们的销售员对市场的铺设才刚刚开始,不过我相信一个月下来后就基本可以确定未来的销售总额了,销售公司这边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及时的调整。”
  宋援朝微微点头,他明白孙耀良话里的意思。孙耀良的意思是销售这边已经不用担心了,接下来就是不断深入和稳定向上的阶段,但生产这边还需要宋援朝多关照一下,总不能到时候销售的子弹打光了,后面的供应却供应不上吧?
  “这个事等下周一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让老佘一起参加,生产他管着,他最有发言权。”
  “这没问题,这几天我会把数据整理出来给厂里一个大概的销售数额作为参考,让生产那边心里有个数。”孙耀良会意地说道。
  宋援朝点头表示赞同。
  孙耀良点起烟抽了一口,想了想对宋援朝道:“我这几天在琢磨一个事,或许有点不成熟,要不你一起参谋一下?”
  “什么事你说。”宋援朝见他这样说饶有兴趣地问。
  孙耀良道:“一分厂的瓶装汽水产品再怎么样也是有限的,这是设备的限制,哪怕生产那边三班倒我估计每天产品也就10万瓶左右。按照24瓶1件,10万瓶算下来不到4200件,假如后面销售额继续上升,估计就供不应求了。”
  “所以我琢磨着除了正常的橘子汽水外,我们还应该琢磨琢磨盐汽水这边的生产,但是你也知道盐汽水的销售和橘子汽水不同,按照以前的模式盐汽水都是零卖的,直接在厂子内对外进行销售,这样实在是太浪费了,所以我想是不是盐汽水也可以按现在橘子汽水的模式进行销售。”
  “你的意思是用玻璃瓶灌装销售?”
  孙耀良摇摇头:“灌装销售不划算,盐汽水和橘子汽水不一样,价格便宜许多,灌装瓶销售的话成本太高,再加上目前许多厂家自己夏天都会调配盐汽水生产供应职工,从技术来看非常简单,真要这样卖的话恐怕卖不出去。”
  宋援朝点头表示理解,关于盐汽水的确是如此,目前盐汽水都是零卖零拷,每到夏天的时候在一分厂门口有定点的打盐汽水点,附近的居民什么的会拿着热水瓶什么的来打一壶,一般一壶也就卖一毛五的样子,一般的暖水壶容量是2升,玻璃瓶的汽水275毫升左右,如果盐汽水按这个分量灌装的话成本太高,根本得不偿失。
  在后世盐汽水早就有瓶装了,也产生了许多品牌盐汽水。可相对而言盐汽水瓶装价格在所有饮料中是最低的,甚至价格比一些好的矿泉水还低些,其中的道理就是这样。
  鉴于目前一分厂的生产能力,孙耀良觉得如果暂时无法在橘子汽水上挖掘更多的产生话,倒不如把目光投向销量不怎么样的盐汽水方面。
  和橘子汽水不同,盐汽水的生产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蒸馏水加柠檬香精加盐加糖再打气进去,这种生产没什么太高的技术要求,只要有很简单的设备就行。
  “我打算把目前厂子对外销售盐汽水的模式和瓶装汽水的模式进行结合,直接向市场推出,你看怎么样?”
  孙耀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宋援朝颇有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新鲜,虽然还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销售模式,可仔细琢磨也不是不可行。
  第425章 何伟
  对于这个问题孙耀良已经考虑过了,当即把自己的想法和宋援朝说了说。
  听完后,宋援朝一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坐着抽着烟,思索着孙耀良刚才话里的内容。
  不得不说孙耀良给了宋援朝一个很大的惊喜,他对于盐汽水的销售不仅有了一个非常可行的销售方式,此外还和其他产品结合起来,造成了一个类似广告的效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