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144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144节

  一个小时后,几位公安同志在面馆老板的带领下找到了坐在手术室走廊外的宋援朝,看见他们到来宋援朝起身,一个领头的中年公安带着严肃却又客气的表情和宋援朝握了握手,先是感谢他的救人行为,随后询问他是否方便做个笔录。
  车祸的发生和事后情况很是清晰,宋援朝作为救人者非但没有责任,相反还值得他们这些公安的尊敬。何况现在这个时代也很少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再加上还有面馆老板和前来帮忙的群众证明,这件事在宋援朝这边也就是走个流程罢了。
  做完笔录后,中年公安告诉宋援朝他可以随时离开了,并再次感谢他的出手相助。通过和中年公安的对话,宋援朝才知道自己今天救的人居然还是个领导,坐212的是姑苏的一个什么局的副局长和他的司机,不过想想也是,在这个时代能有车子坐的都是领导,像宋援朝开着一辆沪海牌轿车的普通人简直凤毛麟角。
  离开医院已是傍晚时分,宋援朝看看时间现在赶回去还来得及。
  上了自己的车,宋援朝点起一支烟抽了几口,这才发动车子掉头顺着来的路往回走。
  等宋援朝回到沪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等他生怕张家阿娘见了担心特意蹑手蹑脚地跑回家,还没拿钥匙开门呢,三层阁那边罗阳就听到动静下来了。
  “老宋,你……你这是什么情况?”昏暗的楼梯灯,罗阳一眼就看见宋援朝一身狼狈,头发、衣服、裤子全是乱糟糟的,白衬衣上还有着不少干了的血迹,由于时间长了,这些血迹已经变成了褐色,再加上汗渍和泥土还有救人时沾上的油污,让罗阳惊愕无比。
  “别提了,碰到个意外。”宋援朝苦笑着说道。
  “意外?”
  “嗯,车祸。”
  “什么?你出车祸了?伤哪里了?去医院看过没有?”听到宋援朝的回答罗阳赶紧上前查看,伸手就在宋援朝身上摸了起来。
  “行了行了,我又不是大闺女你瞎摸什么?我说车祸不是我出车祸,是回来路上遇到别人出了车祸,这身都是救人时候弄的,要不也不会这么晚回。”
  “我说老宋,你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差一点吓死我了。”罗阳这才松了口气。
  “早点去睡吧,我洗个澡也歇息了。”打开门,宋援朝进了屋,拉开抽屉找出换洗的衣服对罗阳道。
  “本来已经躺下了,看你一直没有回来不担心你么?听到动静下来现在反而睡不着了,对了,你晚饭吃过没?”罗阳跟进来问。
  他这一问宋援朝才反应过来自车祸前吃了那碗面后自己到现在别说吃饭了,连口水都没喝呢。
  “那行,你等我会,我先去洗澡,洗完带你吃好东西去。”宋援朝笑着和罗阳说了这么一句,拿起衣服就去了卫生间。
  夏天洗澡方便的很,宋援朝家的卫生间本就有洗澡的地方,虽然没有热水器,可用凉水也是一样洗。
  洗完,换上干净的衣裤,把换下来的那一身团了一个团,等会下楼时顺便丢了。
  这身衣服已经没办法再穿了,尤其是那些油污和血迹就算用整块肥皂也是洗不干净,而且摆着万一给张家阿娘看见反而让老人家担心,倒不如直接丢了算了。
  回到房间和罗阳招呼一声,拿上钥匙和要丢的东西带着罗阳下了楼。两人走到弄堂口,宋援朝先把衣服丢进垃圾箱里,之后带着罗阳继续往外走。
  “去哪儿?现在都十点半了,还有店开着?”外面的天色已经很晚了,路上的行人也不多,就连晚饭后出来纳凉的街坊邻居也陆续回了自己家,马路上显得很是冷清。
  “跟我走就是。”宋援朝对罗阳说道,带着罗阳穿过马路朝东走,走出了一条街后到了一处十字路口,当宋援朝看见路口一边摆着一个小摊的时候,嘴角露出了笑容。
  这个是个用木头挑子做的小摊,就在路口旁,小摊前摆着一张四方折叠小桌,还有几张小板凳。
  摊子生着火,里面烧的是一条条木柴,上面架着个锅子也不知道煮的是什么东西,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妻,女人在摊子旁的木架子上忙活着,男人正蹲在地上看火,同时手里拿着根细长的铁签拨弄着火苗。
  看见这个摊子,宋援朝一时间想起了许多往事。这是一个卖柴爿馄饨的小摊,这对夫妻在这个地方摆摊摆了好多年,前世的时候宋援朝在电信局下属工程队干活的时候每次晚回家骑车路过这里都会停下来吃一碗柴爿馄饨。
  柴爿馄饨在沪海历史悠久,前清时候就有了。
  香江写武侠小说的老金在他的《笑傲江湖》里曾经写过一个叫何三七以馄饨摊谋生的江湖高手,或许当时老金写这个角色的时候很可能是回想到了自己当年年轻时在沪海混迹报社的往事,看来他当年加班回家路上也没少吃柴爿馄饨,要不然怎么会在小说里弄出这么个人物来?
  尤其是天冷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带着香气的柴爿馄饨下肚,简直是最好的享受了。
  这对夫妻姓什么叫什么,宋援朝并不知道,但是前世接触旧了双方都成了熟人,每次宋援朝晚归回家,在他们摊子前停下车,憨厚的摊主都会笑眯眯地问一句“老样子?”
  而宋援朝也会回答一句:“老样子!”
  然后坐下,等着一碗柴爿馄饨端上来,摊主老婆的馄饨包的特别好,用料也十足,尤其是用鳝骨和牛骨炖的底汤鲜美无比,用沪海话来形容就是一口下去鲜得眉毛都要落下来了。
  “先生,衲要吃馄饨伐?”当宋援朝和罗阳走到摊子面前停下,刚起身的摊主就留意到他们的到来,用沪海话微笑地询问。
  “来两碗小馄饨。”一句话脱口而出,出口后宋援朝才想起还没征求罗阳的意见,扭头问罗阳:“小馄饨可以吧?尝尝,沪海的特色,如果觉得吃不饱等会让老板给你下碗大馄饨。”
  “呵呵,我无所谓,反正是陪你来的,大的小的都行。”罗阳笑着说道。
  见他没有异议,宋援朝回头向摊主点点头,摊主笑着说了声:“好嘞,先生衲坐一歇,马上就好。”
  坐在小板凳上,宋援朝给罗阳递了支烟,两人点起眼看着在夜色中忙活的摊主夫妻。
  当年宋援朝在这里吃了近二十年的柴爿馄饨,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直吃到四十来岁,摊主夫妻也从中年人成了老人。
  就算后来因为弄堂拆迁,宋援朝不再住在附近的时候,当想起柴爿馄饨的滋味时宋援朝依旧会从很远的地方特意骑车过来吃上一碗。
  可惜的是,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对摊贩进行了限制和管理,并出现了所谓“城管”的一种职业。就这样,这家摆了近二十年的摊子一夜间就消失了,当宋援朝再一次来到这试图寻找它的踪影时,却只见到空荡荡的十字路口却再也看不见熟悉的摊位和摊主夫妻了。
  一支烟抽完,两碗小馄饨刚刚好。
  摊主和摊主妻子各端了一碗放在宋援朝和罗阳面前,微笑着告诉他们小桌上有辣火(辣子)、醋和胡椒粉调料,如果需要可以自己加。
  道了声谢,早就饿了的宋援朝拿起调羹就吃了起来,一口下去,记忆深处的那种味道和现实瞬间重合,没错!就是这个味,那曾经已经消失却让他怀念无比的味道,后世喜欢吃汉堡牛排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明白这种味道代表着一种时代的记忆。
  柴爿馄饨其实不是一种馄饨的叫法,而是这种小摊子和烧柴的炉子的传统称呼,每家柴爿馄饨的做法和口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柴爿馄饨的鲜香是后世连锁馄饨店和饭店永远也做不到的。
  小馄饨用薄如蝉翼的手擀面皮包的,煮过后半透明状几乎能看得到里面的肉馅。至于肉馅用的都是上好的猪肉,再加上鲜虾仁剁碎后和猪肉混合在一起。
  此外,白浓的汤底和撒在上面的葱花、虾皮、紫菜、榨菜沫等等,混在一起如同化学反应一般美味无比,宋援朝吃得极为开心,一口一个,转眼间就一碗吃完了,抹抹嘴意犹未尽看了眼也快吃完的罗阳,笑问:“味道怎么样?”
  “味道不错,就是少了点。”罗阳同样吃的眉开眼笑,但作为北方人来说这一碗小馄饨对他的确是少了些。
  “再来一碗?”宋援朝笑问。
  “再来一碗!”罗阳点头。
  宋援朝转身就对摊主招呼了一声,摊主笑呵呵地应了声,又开始忙活了起来,等摊主的第二碗小馄饨上来,罗阳就连汤都已喝得干干净净。
  第293章 琐事
  第二碗馄饨吃的就比第一碗慢了许多,两人边吃边聊着。
  问了问罗阳今天去了哪里,罗阳笑呵呵地告诉他今天去了城隍庙和外滩,然后再从外滩走到第一百货转了转。
  相比燕京,沪海的商业气氛更是浓郁,尤其是城隍庙那边和燕京的大栅栏差不多,但人气更足,商品也更丰富。
  可惜的是罗阳现在已经不做这些买卖了,他只是兴致勃勃地逛了一大圈,感受了下这种井市烟火气,并且好好看了看被誉为东方明珠沪海的一些特色。
  “明天呢?你和晓芸约好明天去哪?”
  “晓芸说明天带我去霞飞路逛逛,对了,还有一条什么路来着……”罗阳想了下试探地问:“烧麦路?”
  “烧麦路?你说的是麦阳路吧?”宋援朝在沪海生活了那么多年还没听过沪海有烧麦路这条路,转念一想反问。
  “对对对!麦阳路,呵呵,我记岔了,今天中午在城隍庙吃的小笼包和烧麦来着,两个麦给搞混了。”
  “哈哈哈,你小子……”宋援朝顿时乐了起来,罗阳这家伙吃了烧麦就把麦阳路喊成了烧麦路,亏得他没吃别的,要不然鬼知道会记成什么玩意。
  笑了几声,宋援朝突然间愣了下,麦阳路不就是张勇的地盘么?李晓芸这丫头怎么搞的?怎么带罗阳去那边转?
  无论是罗阳还是张勇,李晓芸和他们的关系都很微妙,说句不好听的这两个人还算得上是“情敌”。李晓芸大大咧咧的居然没想到这点?还是她神经大条根本就没往那处琢磨?这两个人明天见面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宋援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不会到时候打起来吧?”宋援朝心里暗想,可仔细琢磨后又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
  罗阳和张勇他都认识,对于他们的性格也很清楚,虽然有可能发生针锋相对的场面,但打起来应该不会,可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果,宋援朝就吃不准了。
  “我说老宋,你这样看我干嘛?眼神怪怪的。”当宋援朝一边思索一边看着罗阳的时候,感觉到他的目光的罗阳忍不住问了一句。
  “呵呵,没什么,估计是今天太累了有些走神。”宋援朝笑着找了个理由解释一句,接着又道:“老罗呀,沪海和燕京风俗不一样,沪海人相比燕京人更注重人与人的社交距离感,这点倒有些类似西方的风俗,毕竟这是沪海的历史造成的。”
  “这几天我手上有事,没时间陪你逛,所以和你晓芸在外面别和在燕京时候那样大大咧咧的,要不容易被人误会,晓得伐?”
  “晓得来!”罗阳用着别扭的口音回了他一句沪海话,接着白了他一眼:“你以为我傻子呀?出门在外低调的道理我明白,放心好了。”
  “呵呵……”宋援朝笑着点点头,有些话他不能明说,只能用这种方式善意地提醒下罗阳,至于罗阳能听进去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总比不说的强。
  吃完了馄饨,掏钱结账后起身回家。
  一夜好睡,第二天宋援朝吃了早饭后就开车去了同济大学。
  现在已经是暑假,同济大学和京师大学一样都已放假,不过同济大学的建筑系是全国闻名的,由于建筑系的特殊,所以同济大学的一些老师还在学校里办公。
  到了同济,找人询问了下潘教授的办公室,宋援朝很快就找到了地方。
  提着特意带回来的礼物敲开了潘教授的办公室门,开门的正是潘教授。
  相比姚教授,潘教授要显得年轻一些,穿着打扮也比姚教授新潮许多,用沪海话来形容就是穿的“山青水绿”再加上他一副儒雅的面容,极有帅大叔的气质。
  和潘教授的见面很是顺利,在宋援朝来前姚教授就帮忙给潘教授打了电话,有了姚教授这层关系,潘教授热情地接待而来宋援朝的到来。
  先是聊了一会儿在燕京的姚教授,接着宋援朝这才说出了来意。对于宋援朝说的来意潘教授已经知道了,当即询问宋援朝那套房子的所在位置,当宋援朝说出那套房子的路名和门牌号的时候,潘教授的神色显得有些惊讶。
  和姚教授一样,在燕京姚教授对燕京市里那些老建筑了如指掌,而在沪海的潘教授因为专业的缘故对于沪海的那些百年历史的老洋房同样也是如此。
  宋援朝的那套房子位于法租界的祁齐路北端,这条路非常有名,沪海有个建筑中外驰名,那就是马勒别墅。可很少有人知道马勒别墅其实有两处,一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幢,而另一幢就藏在祁齐路的高墙林荫之中。
  除去这另一幢很少为人所知的马勒别墅外,南北长947米的祁齐路还是沪海老年大学、音乐学院、生命科学院等著名单位的所在,当年许多名人曾经在沪海的故居也在那边,而宋援朝购下的那套老洋房就临近老年大学,曾是法租界董事局副总董的私宅,和大名鼎鼎的白公馆仅一墙之隔。
  诧异的目光一闪而过,虽然对宋援朝居然有能力拿下这套房子感觉意外,可潘教授却没在这方面过多询问。
  正如宋援朝和罗阳说的那样,沪海人的社交习惯更类似于西方,这是沪海的历史造成的,尤其像潘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更能体现这种特点,对于个人隐私很少会直接打听。
  知道了情况,潘教授心里也就有底了。沪海的许多老建筑当年的图纸还都保留着,以潘教授的身份地位和人脉要从管辖地房管局把图纸调出来不难。
  所以潘教授主要是询问了宋援朝打算怎么修缮这套房子,并且问了些内部软装的问题。对此宋援朝早就考虑过了,和燕京的四合院不同,沪海的这些老洋房都是西方建筑,当年最早的主人也不是中国人,所以无论是建筑和布局都带有鲜明的西方特色。
  宋援朝提出具体工作一切都有潘教授为主导,他只希望按原来的要求进行整体修缮并添加适应现代生活所必要的设施和布局。此外,对于装饰包括家具和软装,宋援朝希望按原本的历史风格恢复,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等修缮和装饰完毕,宋援朝希望看见它最初的面貌,无论是内外都是如此。
  对于这点得到了潘教授的认可,同样也让潘教授对这个项目大感兴趣。不过他告诉宋援朝,如果要做到这点需要的费用可不低,对此早就有准备的宋援朝明确告诉潘教授费用不是问题,同时还拿出了和姚教授修缮四合院的同样条件,邀请潘教授帮忙。
  既然宋援朝这边没问题,那么潘教授这里就更没问题了,当即潘教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两人约好先找时间一起看看房子,然后再出方案,等方案出来后宋援朝这边认可后就开始动工。
  谈完事,留下礼物的宋援朝起身告辞,心情颇佳的潘教授亲自送宋援朝下楼,并握手道别。
  开着车离开了同济大学,宋援朝径直就去了腾飞厂,等到了腾飞厂的时候恰好是午饭时间。
  到了厂里,恰好先遇见小七,看见宋援朝来小七很是热情,和小七在楼下聊了几句,宋援朝顺便把车钥匙给他,托他帮忙找人把车子清洗一下。
  因为昨天的车祸和救人,车里的内饰已经脏了,再加上跑了一趟姑苏,车身也到处都是灰尘。现在可不比以后,要洗车只能靠自己,但在弄堂那边可没这个条件,也只能在厂子里弄了。
  “援朝哥你就放心吧,车子交给我,等你下来保证让它干干净净的和新的一样。”小七笑呵呵地接过车钥匙说道。
  “那行,我先上去了。”宋援朝拍拍他肩膀点头。
  “对了援朝哥,你还没吃午饭吧?要不我给你去食堂打点送上去?”
  “不麻烦吧?”
  “这有什么麻烦的,你先去,我等会就给送上来,今天食堂正好烧大排,我们厂的葱烤大排味道很不错的,你还没尝过吧,等会给你打一块。”
  “好啊!那我就等着了。”宋援朝笑着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