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130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130节

  “行了,没事了,长途坐212是头一回,让你们看笑话了。”宋援朝自嘲地说了一句。
  “没关系的宋老师,这路况是差,我这开车的都颠得一颗心差一点蹦出来了,别说是您了。”吕科长在一旁说了一句。
  宋援朝笑笑,对林宇航问:“去你办公室?”
  “走!”
  林宇航就等着宋援朝这句话,点点头带着宋援朝和吕科长去了自己办公室,进了办公室后吕科长主动忙碌着洗杯子泡茶,喝了口热茶,再点起支烟,宋援朝彻底缓过来了。
  “这些天辛苦大家了。”林宇航也点了一支烟,开口先说了这么一句。
  “为工作,不辛苦。”吕科长连忙笑着说道,至于宋援朝虽然没说什么,可表情却告诉了林宇航同样的答案。
  “援朝,这些天跑下来你觉得用那家毕竟合适?”林宇航把目光落在宋援朝身上开口询问。
  “吕科长,您是老供销,从您供销的角度来看呢?”宋援朝并没有马上回答林宇航的问题,反而问了吕科长。
  “这个……”吕科长迟疑了下,抬眼看看林宇航。
  “老吕,让你说就说吧,供销这块你是行家,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对于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很重要。”
  “谢谢厂长信任,既然这样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吕科长略有感激地看了林宇航一眼,清了清嗓子说起了自己的观点。
  “这些天我们走访了燕京、津门、常山三地一共十一家工厂,其中燕京五家,津门四家,常山两家,对于这些厂子的规模、产品、质量和价格也有所了解。”
  说到这,吕科长从随时携带的提包里取出个小本子来,手指沾了沾唾沫翻开,翻到记录的一页。
  “根据实际考察,其中燕京本地的五家厂子里有两家符合我们的需求,津门的四家厂子同样也有两家符合,至于常山的两家全都符合需求,所以从最终符合需求的厂子来看十一家厂子有六家符合需求,基本占了一半。”
  “从产品质量、工艺来看,这六家基本相差不大,但从出厂价格来比较,燕京本地的两家略高,津门的其次,价格最低的是常山的两家。”
  “那么你的意思是选常山的产品?”听到这,林宇航忍不住问了一句。
  吕科长摇摇头:“不!常山的价格虽然最低,但常山到燕京的路况太差了,我想厂长和宋老师都已经亲身感受过,这样的路况运输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在运输中导致货物损耗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从这点来看,常山虽然价格最低,却是最不能选择的。”
  “如果考虑货物运输的话,那么还是燕京当地选择更为合适?老吕,你怎么看?”林宇航想了想问。
  “从整体来看燕京本地的价格稍高些,但去掉运输环节以到厂成本来计算却也和津门的差不多,从这点来说求近不求远,我觉得采用本地厂子更为便利。”
  看来,吕科长的想法和林宇航的差不多,他们都倾向于采取燕京当地厂的产品,原因也就是吕科长说的那样,除非津门产品的价格能做到和常山那边一致,这样的话加上运费和路途的损耗依旧比燕京本地的便宜,才会选择津门。
  “援朝,你认为呢?”听吕科长这样回答,林宇航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开口询问。
  “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有不同意见。”宋援朝把手上的烟头掐灭,却没有赞同他们的看法,反而直截了当说自己的看法不同。
  这话一出让两人顿时愣了愣,有些不明白地望向宋援朝。
  “吕科长,我问您一个问题。”
  “您请问。”
  “我们需求的产品这些厂子都能生产这没错吧?”
  “这是当然!”
  “那么从完成设计到建模生产再到交货需要多少时间?”宋援朝继续问道。
  “这个……”吕科长回忆了下说道:“最快一个月吧,慢一点的话一个半月左右,毕竟我们要求的产品和他们现在的产品不一样,开模和生产前的样品确定、调整都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可节省不了,等完成这些步骤后接下来的速度就快了。”
  “吕科长说的没错,正是这样的考虑我觉得才不应该选择燕京本地的厂子。”听到吕科长这样回答,宋援朝当即就笑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是什么道理?”一时间林宇航和吕科长全一头雾水,他们不明白这和选择厂子又有什么关系?
  拿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宋援朝笑问:“对于这一次寻找生产厂家,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一旦这个事做起来必须达到完成库存消化和改变目前八厂销售状态的问题,这点大家也知道。既然在这些方面已经达成了一致,此外对于这样操作在准备之前也形成了统一意见,那么无论是谁对于这件事都有几分把握的,是不是这样?”
  “这当然,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做现在这些工作了嘛。”林宇航下意识地回答道。
  在宋援朝说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林宇航考虑了许多,同时还叫来吕科长一起商议。虽说宋援朝的这个方案就如同他当初说的那样有些叛经离道和走歪路子,可真细想起来一不违规违法,二也有极大可能改变目前八厂的状况。
  尤其是吕科长作为一个老供销,对于这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听完宋援朝的方案后当场就激动了起来,拍着大腿连声赞好,以他的经验来看宋援朝的方案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极有可能成功。
  也正是对宋援朝的信任再加吕科长的认可,这才坚定了林宇航的决心,拍板对这件事下了决定。
  听林宇航这么回答,宋援朝淡淡一笑,继续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们觉得一旦八厂通过这种方式产品打开销路,甚至兴旺起来的话其他厂子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其他厂子?”林宇航一愣,不由得皱眉琢磨了起来,而吕科长毕竟是老供销反应比较快,脑子一转立即就明白了宋援朝这话的所指。
  “我明白了,宋老师的意思是担心其他厂子见我们的产品出风头后一窝蜂地效仿。如果是这样的话,到时候一厂二厂,甚至三厂四厂他们一定会和我们一样弄这些玩意,如果我们在燕京本地进行采购,他们很快就会摸到生产厂家,等到那时就会有大量同类的产品出现,这对于我们八厂来说等于白白辛苦反而给人做了嫁衣。”
  “吕科长说的没错!”宋援朝赞誉道,这个老吕虽然对于供销的思想上有着长期固定的模式,还没有完全接受市场开放的改变。但不得不承认能干到供销科长的人是有几把刷子的。
  老吕这个人脑子活,对于供销流程也很专业,尤其是这些日子跟着他们跑的时候发现他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个人用好了,以后绝对是林宇航的得力助手。
  这个时代可没什么知识产权的说法(其实后世同样也没有),他们为了改变八厂现状辛辛苦苦想出来的办法如果不做好防范极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其他厂子效仿。
  而一旦效仿,八厂好不容易改变的优势荡然无存,面对这样可能产生的结果,八厂必须要做好防范手段,而最好的防范手段就是利用时间抢占先机,尽量延迟其他厂子效仿的时间。
  吕科长刚才说过,从产品设计、开模到调试和最终生产起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晚点一个半月也有可能。假如八厂在燕京当地采购的话,那么当竞争者采取同样的手段时,他们完全可以直接采用八厂前期准备的这些产品设计,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和八厂同样的产品来。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这对于八厂将是一个沉重打击。所以从这点来看绝对不能采取燕京本地采购的方式,转而从外地采购。至于外地相比常山,津门那边更合适些,到时候就算燕京的同行要效仿八厂的手段,一时间也不会留意到津门,而是先在本地寻找厂家,这样一来就给八厂预留了至少一个月的窗口。
  第266章 瑞雪
  当宋援朝把这些问题详细解释完后,林宇航恍然大悟。
  他不得不承认宋援朝考虑问题的周全,而且仔细想想,宋援朝所提出的这种可能极有会发生,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要做的,总不能自己辛辛苦苦给人做了嫁衣吧?
  对此,吕科长惭愧地做了自我批评,表示自己在这方面考虑不周,亏得宋老师提醒这才没犯下错误。对此林宇航笑着安慰了他几句,说自己也没考虑到,都是宋援朝的提醒,看来请宋援朝帮忙是真请对了。
  既然已经决定用津门那边厂子生产,对于使用津门两家的那一家三人再商量了一番,最后确定了合作工厂。
  接下来吕科长马上打电话联系津门工厂那边,告知他们的结果,准备正式签合同下订单。
  时间不等人,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是津门那边最后一天上班,所以这些事需要提前确定好,等初四一过津门那边上班,吕科长就会带着正式合同和汇票赶到津门,随后还会在津门呆上一段日子,直等对方的样品生产出来后再确定下一步的生产和交货。
  任务下达,吕科长不敢有丝毫耽搁告辞离开了厂长办公室,急冲冲地回他的供销科联系对方去了。
  等吕科长走后,林宇航放松了神情,笑呵呵地对宋援朝表示感谢。
  “二哥,自己人就不说这些话了。”宋援朝摆手:“这个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一个月很重要,另外产品的到位和后期的销售您也要盯着。不过您放心,虽然前期投资不小,可一旦运行起来销路不会是什么问题,弄不好到时候你一仓库的产品还不够卖呢,所以到时候你还得琢磨琢磨生产跟上销售的问题。”
  “呵呵,如果这样我恐怕睡觉都会笑醒了。”林宇航递了支烟给宋援朝笑着道:“我的要求也不高,不奢望供不应求,只能把现在库存的产品顺利销出去,让厂子好起来就心满意足了。”
  “二哥,您说这我就得批评你了。”宋援朝突然口气严肃地说了这么一句。
  林宇航一愣,有些不明白地看着宋援朝。
  “您可是当过兵打过仗的,不是有句话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现在您虽然脱下了军装,可商场同样也是战场,相比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的战场,商场没有枪林弹雨,可同样也存在着无数风险和危机。您作为八厂的厂长就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员,作为指挥员难道不应该带领八厂上下打好这一仗么?赢得这场胜利,然后继续带着八厂从第一场胜利走向下一场胜利,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怎么能说这样消极的话呢?”
  林宇航一时间沉默不语,他眉头紧皱似乎在思索什么,过了片刻重重点了点头站起身:“援朝,你给我上了一课,你说的对!我的确不应该那么想,商场和战场一样,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面对每一场战役都要全力以赴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对不起,我刚才的想法太狭隘了,我向你道歉!”
  说完,林宇航郑重其事给宋援朝敬了个礼,他这样的态度倒让宋援朝有些不好意思了,刚才说那些话仅仅只是提醒林宇航,但没想到会给林宇航带来如此大的冲击。
  “二哥,我刚才的话重了些,您别介意……”
  “不不,你说的没错,是你提醒了我,这个提醒的好啊!”林宇航感慨道:“这场仗必须要打好,而且要打的漂亮!”
  说这话时,林宇航捏了捏拳头,心中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看着他的表情和反应,宋援朝也不由得感慨和佩服林宇航。
  “对了,你刚才说的到时候可能供不应求是不是真的?”林宇航突然问。
  “有这个可能,如果旺销起来以目前库存是不够的,所以年后生产计划要尽快调整,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措手不及。”宋援朝点点头说道。
  “那行,这个事我这几天先想想,等过完年就安排。”
  “还有二哥,有件事我要提醒你。”
  “什么事?”
  “如果我判断的没错话,接下来产品会旺销一段时间,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等到其他厂家反应过来陆续跟进后,八厂暂时拥有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宋援朝认真地对林宇航道,林宇航点点头,刚才关于产品采购问题提到过,这点他心里清楚。
  “占了先手,在短时间内八厂产品销售不会有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尽快占领市场,推销产品,回笼更多的货款。等两三个月后,市场的情况可能就会产生改变,毕竟八厂的底子太薄,同类产品竞争怕是竞争不过人家,所以后续怎么办还得另外想办法。”
  林宇航眉头紧皱问:“那么援朝,你还有什么办法么?”
  “这个……暂时还没考虑好,但不管是什么办法终究还是要以产品来说话,只有把自己的底子打牢了,基础做扎实了,才能立足不败之地。”宋援朝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提醒道:“之前我们讨论过厂子的技术问题,新产品的研制迫在眉睫。靠老三样八厂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必须还得靠新产品才能彻底改变。”
  林宇航默默点头,他承认宋援朝说的没错,技术和产品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手段仅仅只是商业手段,却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林宇航心里也有了打算,要想彻底改变八厂,这些工作必须要做起来。
  当天,宋援朝在林宇航的办公室里聊了许久,直到天黑他们才离开八厂。
  原本林宇航要请宋援朝吃饭的,但看他一脸疲倦的样子宋援朝还是笑着拒绝了。
  天色不早了,明天就是除夕,累了这么多天终于把后续的工作确定了下来,今天早点回去休息,等高高兴兴过完这个春节后再说也不迟。
  何况,明天宋援朝还要去林家,到时候还要碰头,自己家人何必这么客气呢?
  就这样,宋援朝和林宇航在路口分手,各自回家。
  在胡同外的小店吃了碗面,宋援朝回了自己的四合院。
  到了家,累坏了的他洗了把脸就躺下早早睡了,一夜好睡,第二天清晨,外面断断续续传来一声接着一声的鞭炮声,宋援朝从睡梦中醒来。
  推开窗,不知什么时候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雪,厚厚的雪把整个燕京城染成了白色,他的四合院里也是如此,院子里一片白茫茫的。
  吸了一口带着寒冷的空气,看着眼前的雪景,第一次在燕京过年的宋援朝心中倒有几分期待,同时也有更多的感慨。
  一转眼两年就过去了,相比于前世的自己,现在的宋援朝已完全走在了另一条道路上。
  前世这个时候他还在电话局下属的工程队干临时工呢,而现在的他却已经早就是京师大学的学生了,而且也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事业。
  香江盛华公司的发展极其迅猛,秦正国在香江和鹏城两地大展手脚,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小小的盛华公司就成了香江略有名气的大公司,现在香江盛华拥有整整一个楼面的办公楼,公司职员也从最开始的寥寥四人增加到了三十多人。
  相比香江本部,鹏城那边更是日新月异。在拿下鹏城的地和获得银行贷款后,盛华公司在鹏城的项目正式开始,虽然整个规划前后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但不妨碍盛华公司在鹏城自有工厂的建立和准备。
  根据鹏城那边反馈的消息,盛华公司(鹏城)有限公司的厂房已经在修建中了,整个厂区一期占地十亩,相比整整三百亩地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可第一个厂区的建立给了地方信心,同时盛华公司香江本部所收购的香江服装公司的设备也陆续开始运往鹏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到三月份左右厂房就能完成,设备到位接下来就是招工生产了。
  一旦鹏城的工厂开始投产,相比沪海的腾飞服装厂规模更大,生产能力更强。
  再加上鹏城的地理优势,原料和销售渠道也不是腾飞服装厂能相比的,说句不好听的话,鹏城工厂的投产后会是盛华公司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这家工厂会给盛华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高额利润,从而成了整个盛华公司发展的聚宝盆。
  除去鹏城的工厂外,剩余的园区厂房也将在几个月后陆续动工,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小型香江企业有意入驻园区,租用盛华公司的厂房了。
  这样一来,就等于鹏城的项目进入了良好循环的节奏,这对于盛华公司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秦正国和应彩霞已经结婚了,和当初商量的一样他们是在元旦办的仪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