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第99节

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第99节

  “这么方便?”赵喆还真有些心动,他单身一个人,父母也不在身边,平时吃饭都是在单位食堂,自己是不会开火烧饭的,这东西要是很方便,倒是便宜了他这种。
  “那是自然,又不值钱,很普通的土特产罢了。”林逸秋直接一个眼色递了出去,有聪明的立刻帮忙去装了。横竖他们也吃了好几个月了,大过年的也该换换口味,干脆把剩下的清掉。
  赵喆也没客气,他一上午光跑过来就花了好几个小时,吃顿朴素的农家饭怎么了……顺带稍微的带了一点点小礼物回去。
  又吃又拿的,王粟都不好意思了,他们本来只是想取个话题度才来的。看自家主编并无意识到这一点,他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
  赵喆倒是误会了,低声对他说:“这有什么,我觉得林同志不是那种攀龙附凤的人,你想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把那么多露脸机会让给别人。而且这东西也不贵,你没听他们说就是山里掉的野橡子做的嘛,真要套近乎也不会送这个。”
  好嘛,啥都被他家主编说完了,王粟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了,而且他转念一想,倒也确实有几分道理,他们这不也是在帮刘家村的知青们宣传他们的寻梦艺术宣传队嘛,也不收广告费用,完全是双赢的。
  一顿饭吃得是宾尽主欢,林逸秋又把两人送到村外,更让赵喆觉得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很通人情世故。
  回去以后,不等手下动笔,赵喆自己就写了一篇稿子。其中着重描绘了他对林逸秋这个小英雄的看法,从他见义勇为救人,到传播救人知识再到成为出纳员为人民做事,最后组建宣传队……也提了一嘴在刘家村吃到的特色橡子粉。
  写完他还不满足,邀了其他几个编辑一起来修改。
  有个编辑打趣道:“赵编,你这是得了什么好处吗?这么帮着人家写一篇文章。”
  “好处嘛……自然是没有的。”几块橡子粉还不足以打动他。
  “那你为什么……”
  赵喆混到主编,报社基本上是一言堂了,他摆摆手不耐烦道:“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总写这些官方的东西倦了吧。”
  《光明日报》手速倒是快,第一天采访,第二天出稿,第三天就登报了。年下大家伙儿手里都有了点闲钱,也有人会去买两份报纸了解一下时政(虽然也没什么好了解的)但是销量确实是比平时高。
  赵喆也没想到这样一篇文章一经发布竟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快雪花般的来信就朝着《光明日报》飞来。信的内容略有相似,几乎都是冲着这个寻梦艺术宣传队来的。
  不仅如此,私下看报的人也在互相询问:
  “红河生产队在哪儿?”
  “十二分队的刘家村又是哪个?”
  “女同志也能做宣传队队长了?”
  “林逸秋是谁?”
  “这个海氏急救法又是什么?”
  这个新闻又陌生又新颖,可惜无人可以为他们解惑,那就只能按照报社的电话打过去询问了。
  大家之所以那么热情,原因无他:经过那么些年的运动,现在民众的娱乐生活实在是太匮乏了。电影也不是家家户户都看得起的,文工团普通民众也看不见,放映队在这种小县城更是少得可怜。乡村里的一些小戏班子也被破四旧给破了,大家都急需一场精神上的洗礼抚慰。
  林逸秋一直估摸着报道得年后再出了,所以倒也没把这事情放在心上,只专心想着把年过好再说。于是在他不知道的期间,寻梦艺术宣传队的名字已经随着《光明日报》走进了千家万户。
  此时红星生产队第五分队的办公室也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
  李安生风尘仆仆地跑到生产队办公室,接线员同志赶紧把电话递给他。
  他心里却很疑惑,把认识的人都盘点了一遍,也没理出思绪,他前几天已经寄了特产和钱到家里,又写信报了平安,家里也没电话,这大过年的还能有人找自己啊?
  “喂,老李啊。”
  电话那头的声音温润如玉,立刻就让李安生想到了那人,他惊呼:“老郭!是你吗?哎呀,你咋会给我打电话啊?”
  电话那头的人倒也不怯:“我怎么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了?咱们也有两年没见了吧,提前在这里祝你一声新年快乐啊。”
  “我还当你是做了场长了,不理我们这群一起下乡的老朋友了呢。”李安生故意挤兑他。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无奈:“怎么会,我实在是太忙了,九场事务繁重,又是刚刚成立没几年的新场,手底下一群新兵蛋子,开展工作确实是困难……”
  “行了,老哥我现在靠着副业也翻身了,你也做了场长,看看有没有机会一起去国营饭店喝一杯啊,咱们几个老朋友也该好好聚聚了。”
  “可以是可以,不过我还有点其他的事情要问你。”
  “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啥事儿说呗!”
  “昨天我买了份报纸,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新闻,说是你们红字辈的生产队里有个宣传队是吧。”
  “昂,是有那么回事儿,我还请了人家来我们村里表演呢!”李安生毫不避讳。
  对方声音有些激动:“我就知道你知道,你啊你,这么个有趣的事情你咋不告诉我呢?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李安生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但是既然报纸上登了,消息都传到老朋友那里去了,那这事儿肯定是很大了。
  对方不无遗憾道:“可惜现在这个雪太大了,不然我真想亲自上门邀请,我打电话来就是想问问,既然你们相熟,那能不能让你引荐一下,我们九场新年也想看个像样点的演出。”
  “咋,你们场都是知青,人才济济还需要看什么外面的表演,自己搞一个多热闹,再不济不是还有放映队嘛?”
  “嚯,他们哪会这个?而且大家也都辛苦一年了,没得叫这些事情再烦他们去排练。再一个就是这放映队也不是常常来,而且农场用电需求量大,电压不稳就特别容易断电,一断电就扫兴,常常电影没播完,底下就没人影了。而且放映队来一次花销也不小,回回都是那几部戏,看得我都快背下来了……你就说一句话吧,帮不帮这个忙!”
  李安生有些嘚瑟,他这个老朋友居然也有求到自己身上来的那一天:“帮!老朋友了能不帮忙嘛,我跟你说啊,这个宣传队歌舞小品样样都有,还有个小戏特别有意思,叫《孙丁宝下乡记》,这写的不就是我嘛,我跟你说……”
  对方赶紧让他打住:“别别别,别剧透了,我还想到时候好好看演出呢,我们九场这两年经营得倒也行,费用上不会少了他们的,你尽管开口就是。”
  李安生意犹未尽地挂了电话,现在大雪封路,想出去买份报纸也不容易,还是先打个电话给林逸秋那边,看看人家有没有这个空闲去帮忙表演一段。
  思索了一会儿,他还是直接打了个电话去刘家村。
  林逸秋接到电话的时候也是懵逼的。
  啥?八七五农场邀请他们去表演?
  仅仅是因为赵喆写的一篇报道。
  嗨,他早干嘛去了,早知道那么容易,应该早点请人来采访自己才对。
  “喂喂喂,林同志你还在听吗?”
  “在的,谢谢李大哥给我介绍这样的机会。”
  “嗨,甭谢我,我那个哥们跟我一样也是老知青了,他现在是第九分场的场长,农场福利也是蛮好的,你别跟他客气,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毕竟林逸秋现在也是他朋友,朋友跟朋友之间牵线,这事儿他也乐得去做。
  “是是是,还是得谢谢你。”林逸秋连连答应,心里却想的是:倒是跟徐离景说的分毫不差,李安生跟第九分场场长是好朋友。
  “不客气,行,那我挂了,等你排了新节目元宵还叫你们来表演!”
  李安生这话倒是提醒他了,他们宣传队需要更多的原创作品,毕竟只是简单的歌舞其他人可以做,说不定很快就有宣传队成立,他们需要有一个自己的优势项目。
  林逸秋心里有了主意,一回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他知青。
  不出所料,众人皆是欢欣鼓舞,没想到这个赵主编那么有能耐,一篇文章出去立刻就有了新的生意找上门。
  林逸秋示意大家安静,先给众人打了一记预防针:“如果要去农场,咱们的《孙丁宝下乡记》可能就不太适用那里演了。”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这才演了几次,就不行了?
  第119章 春节
  林逸秋一一把里面的关窍说给大家听:“倒也不是以后不演了,只是最开始咱们写这剧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宣传副业嘛,红星生产队副业是做起来,倒也没什么观念上的问题,但其实像咱们这样思想保守的生产队还是很多的,贸然演了不受欢迎倒是坏事了。”
  “八七五农场有自己的牲畜田地湖泊沼泽,他们出产的一切都是供给给城里的,都是跟国营老厂签合同的,又不能私下买卖,咱们需要去那里宣传副业嘛?别一着不慎,让那里的革委会抓着什么把柄。”
  “所以我的意思是,演几个样板戏或者别的新戏,总之不能叫人挑出毛病来。”
  李招红深以为然:“还是林同志考虑周到。我赞成,咱们这个宣传队就像种子刚刚发芽似的,受不住一点风浪,远的不说,就那王根生要是看完了,知道咱们这样,非先拆了我们不可。”
  李招红这话虽然逗趣儿,却也是在理。
  宣传队发展初期,还是以稳为主,等刘大斌和刘秀花那边有了实际证据,把王根生拉下马,上一个支持他们的队长,那还不是想演什么戏就演什么戏嘛。
  好在现在已经是75年了,距离某四人倒台和运动结束还有一年多,希望的曙光近在眼前,那时候日子就松乏多了。
  林逸秋前面说的原因其实也只是其一,他还存了别的小心思:来到东北已经半年了,他连农场的门开在哪里都没有摸到,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可以去一次,可不得抓紧打探一番老师要找的朋友嘛。
  那人又是个劳改犯,劳改犯应该是没有资格看表演的,那他们怎样才能有接触呢?又或者说有什么办法能让劳改犯也看到他呢?
  那就得演一些能给劳改犯看的节目才行。
  陈枫担忧道:“可是离正月也就不到一个月了,咱们还有时间写新剧本吗?”
  齐援朝也认同:“我觉得来不及了。”
  “那就演一些别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我就没看过什么戏,要想也得你们去想了。”
  “我看大家还是集思广益比较好。”
  众人议论纷纷。
  “要不咱们来一段《智取威虎山》?”
  “那你去演那座山雕吧!”
  “呸,我要演杨子荣!”
  “这个不好,跟《白毛女》立意差不多,有点重复了。”李招红作为队长倒是首先出来反对了。
  林逸秋也陷入了沉思:运动期间的样板戏无外乎《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白毛女》已经有了,《智取威虎山》又雷同,都是抗日期间的一些故事,《沙家浜》《红灯记》这些剧都是前两年才出的,估计很多知青都没看过,国民度太低,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京剧,靠的是唱功,要改编成舞台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现在时间也不充裕,还得找个现成的故事才行。
  林逸秋略作思考提议道:“咱们表演的日子定了大年初五、初六两天,距离学习雷锋日也没多久,就是演一些《雷锋日记》的内容亦可以,把雷锋的光荣事迹改编成剧目,也比《孙丁宝下乡记》来的更好一些。”
  大家听了连连点头,不少知青都有意动,雷锋的故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不但意头好,演出来发人深省,而且《雷锋日记》里可没有什么坏人,大家都是军人,最最最重要的是,排新戏就得有一个新的主演,这可是露脸的好机会。
  李招红恍然大悟:“行啊,这样我们只需要有这本书,从里面挑一个故事照着来演就行了。”
  林逸秋点点头:“没错,另外再多加一些歌舞节目或者小品,也更热闹些。如果实在没有,就多来几个合唱充数。”
  最后他拍板:“那就这么说定了,大家再努力一把,想好了节目来我这里报名。”
  林逸秋把演出的事情定下,立刻就去学校宿舍找到徐离景商量对策,毕竟两个人现在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果然,听说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入农场,徐离景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激动。
  “当真?”
  “当然,你还信不过我?”
  “自然不是,我很信你。”徐离景抹了把脸:“抱歉,我刚刚太激动了。”
  林逸秋看他眼里隐隐有泪光,不由觉得惊奇,虽然他与徐离景接触不深,倒也知道此人这般腹黑,应该鲜少有这么失态的时候,看来他要找的人对他很重要。
  林逸秋趁机提出自己的需求:“我现在只愁一件事,怎么才能见到这群劳改犯?”
  徐离景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说吧,你要我帮什么忙?”
  林逸秋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怎么能叫帮我的忙呢?明明是你要找人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