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底层逻辑> 第12章 审“境”自立:环境思维

第12章 审“境”自立:环境思维

  这个世界很“邪门”,你不会相信,当年最不合群的人,现在成了百万富翁。现在,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群体,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迷茫的时候,不要急于合群
  1
  最近我受邀做一次分享,我确定了一个主题:迷茫的时候,不要急于合群。在电脑上打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慨万千,仿佛一下回到了大一的时候。
  “来来来!就差你了。”
  “这次真不玩了,我有一个方案要做,下午就要给客户看……”
  对方没回话,过了一会儿,阴阳怪气地说:“您是班长,还是‘大老板’,您可真忙!”
  从那以后,大家好像都不理我了。
  在这之前,为了合群,我不知道陪别人打了多少次自己不喜欢的游戏,也不知道用了多少个20分钟,走了多少次本来只需要10分钟的路。迟到了无数次,逃了很多课。
  因为我怕孤单,怕一个人走在路上,形单影只。
  2
  我的一个朋友是学生会主席,学习、工作都十分出色。大三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去自习室,看到学生会的小干事,还会主动打招呼。
  时间久了,很多小干事都议论说:“咱们主席是不是人缘不好?我老是看到他一个人去上自习、吃饭、上课。看着他的背影,感觉他好孤单。”
  听到这些,他也只是笑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也许当时我们学校只有极少部分“孤独”的人才懂他。
  后来,他大四被保送研究生,而且被保送的学校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保送无望的学校。
  据说,面试的时候,老师十分尖锐地问他:“你觉得自己和重点名校的学生相比,有什么优势?”他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令这位国内非常知名的研究生导师折服了。
  再后来,听说他在如今的学校里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3
  转眼就到了求职季,我在大学里认识的一个大四的师哥要离校了。他离开的前一天,我请他吃饭,我们在学校门口的一家大排档点了四个菜,一打啤酒。简单地寒暄之后,我就低着头喝酒,一杯、两杯、三杯……
  刚喝完一瓶,师哥问我:“怎么了?看起来垂头丧气的。”我硬挤出一点笑容,看着他说:“没事。”
  他看了我一会儿,举起杯子喝了一口啤酒,然后说:“是失恋了,还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跟我还有什么不能讲的。”
  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我想跨专业考研,学文学专业,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但是舍友总拉着我打游戏,上次我没跟他们打,他们就生气了。”
  师哥看着我,拿起酒杯又喝了一口酒,自嘲地说道:“如果你因为害怕被他们孤立,就不坚持做自己的事情,那你四年后就会像我一样。”
  “考研、考公务员都失败了,便出去找工作。投了无数次简历,没几个回复的。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我,但月薪只有2000块钱!”
  “你说讽刺吗?我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一个月才赚2000块钱!”
  也许是喝了酒的缘故,那天晚上师哥跟我聊了很多。
  上大学以前,他也梦想在大学里变得与众不同。大一的时候,因为怕被室友孤立,他便跟着他们打游戏;大二的时候,玩手游;大三时,开始反思,但为了合群,还是一如既往地逃课、睡觉。
  到了大四,为时已晚。大学四年就这样过去了,结果一无所成。
  “其实,你可以试着跟他们不一样,试着不合群。”
  4
  后来,正好有一个机会,我把班长的职务辞了,然后每天拼命地工作,去接近自己的梦想。上课原本要花10分钟走到教室,为了节省时间,我便快走,5分钟就能到教室。自己走的时候,有很多时间思考,再也不会感觉孤单了。
  我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很多,上了报纸,上了电视,写出了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与别人合伙成立的公司拿到了投资。
  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从一个狭隘的圈子里脱离,进入另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甚至都不需要平时有交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帮你,因为他们和你有着共同的理想。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在浪费自己的青春;你以为你交了朋友,当你毕业一无是处时,谁还会把你当朋友;你以为你大学四年不孤单,当你毕业没有工作,没有另一半时,你会更孤单。
  有人说,孤单很痛苦,那谁又说过,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会痛苦?
  这个世界很“邪门”,你不会相信,当年最不合群的人,现在成了百万富翁。
  现在,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群体,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当初我选择合群,那么现在我身边的人又会是谁?我又会是什么景象?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你只能孤身一人。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对我而言,合群应该是买一双尺码合适的鞋,而不是削足适履。
  不要为了迎合某个群体,而放弃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有时候,合群是堕落的开始。
  思维落地: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打开朋友圈,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的朋友圈动态,并想一想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需要在小事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你喜欢打游戏,完全可以去靠近游戏比赛的团队。
  2.想一想,怎么做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在北京工作的100种好处
  1
  某年的6月份,我外甥办升学宴。上高中的时候,我一直借宿在表姐家,所以尽管很忙,我还是抽空回了一趟家。和家人坐在一桌,看着当时缠着我一起打《冒险岛》的外甥长得比我还高,个头有一米八多,在酒桌上腼腆地接受大家的敬酒和祝福。
  山东人讲究“四陪四客”[17],一圈下来,敬酒加陪酒,我也不知道被灌了多少杯白酒。正当我有点醉意的时候,表姐走过来说:“小白,你难得回来,吃好喝好了吗?你外甥虽然也还算争气,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60多分,加上之前自主招生考试时的加分,估计上本地的大学没什么问题,但是去北京的话,估计只能读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我是想让他上‘985工程’院校,然后在山东省内考公务员,一直陪着我们。但他一心想学动漫,想去北京。你在北京也工作得挺好,你怎么看呢?”
  我嘴里嚼着四喜丸子,笑了一下,说:“姐,其实我在北京也就凑合过吧。不过,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去北京。”
  我一边说着,一边想起四年前,也就是我去北京之前在济南创业的日子。
  2
  四年前,我还是山东省内一所“双非”大学[18]的大三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一家做校园配送的创业公司。当时,我们刚刚拿到了互联网公司500万的天使投资,意气风发,在世贸广场一栋写字楼的顶层租了一个办公室。我们想要走出校园,走出山东,打造全国最大的校园网络配送平台。
  当时我主要负责文案写作,那时候新媒体刚刚兴起,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公众号也少。我自己总结了一个黄金开头和标题模板,屡试不爽,文章阅读量突破1万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还有两篇有“5万+”的阅读量,一篇有“10万+”的阅读量。老板对这个数据挺满意(他当时给我定的目标是每篇的阅读量达到5000),还特地跟我说如果学业忙就不用坐班了,就在宿舍写稿就好。平时我们下了班,或者星期六、星期日的时候,会约着去吃烧烤、喝酒,去大明湖畔钓鱼、坐船,日子过得很舒服;而我也在这家公司慢慢升职,从实习生做到总监,最后成了合伙人。
  当时,我觉得自己那个“黄金三板斧”一般的标题和开头模板是业内一绝,再加上山东做新媒体的公司也不多,参加了几次和新媒体从业者的饭局后,我发现大家基本上都是用以前写新闻稿的方法写新媒体文章,我这个“黄金三板斧”还被齐鲁网的主编夸奖说新颖。
  直到有一天,有一家北京的投资机构想要见我们,老板便派我去一趟北京。当时,我刚好看到朋友小L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他们学校举办讲座的动态。老板说,我去北京见完投资人之后,可以在北京玩几天,公司报销吃住差旅费,并算作年假。刚好很久没见小L了,办完工作上的事情之后,我就去找小L,和他一起在中国传媒大学的食堂吃了饭,下午在中传讲堂一起听一位新媒体“大咖”的讲座。
  那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听讲座,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那个分享者的信息,看到她的文章几乎每篇阅读量都达到“10万+”,还有几篇连评论、点赞都破万了,我感觉很不可思议。后来她开始讲了,全程两个小时,从时下最热门的电影讲起,又结合天涯、百度贴吧的热门帖,分析了新媒体文案火爆背后的三大因素。我一个“学渣”都被她制作精美的PPT、循循善诱的发问和层出不穷的金句吸引了,连手机都没看一下。
  讲座结束后,我扫了一眼旁边的小L,他正用手机玩游戏,对着我来了一句:“你小子口味变了,看上那个做分享的妹子了?全程目不转睛。”
  我给了他一拳,说道:“去你的!人家是有真才实学的,你看她那个选题的五大底层逻辑,通过天涯、百度贴吧热门帖寻找文案灵感的方法,不愧是你们学校请来的分享者,我在山东都没听过这样的讲座。你小子是听不懂,所以才玩游戏吧。”
  小L瞪大了眼睛,说道:“我听不懂?你逗我吧,小白!这种讲座我一学期听过不下10次,她这种所谓的‘大咖’也就骗一下我们这些学生。明天国贸的共享际也有人做分享,分享者可是一个拥有300万粉丝的公众号主编。在北京,别的不多,就讲座多,一星期就有十几个,即使一天听一个,一星期也听不完。上次央视主持人还来我们这里做分享了。”
  这下轮到我愣住了,在北京,一星期甚至一天的讲座比山东一年的讲座还多!我本来计划第二天去故宫玩,看了一下小L手机上那个分享嘉宾的介绍,心里就痒痒了。第二天,我直接去了国贸听讲座。当天有三场讲座,听完之后,我用笔记本电脑记下的笔记有一万多字。
  回山东不久,我用听讲座学来的方法写了一篇文章,后来阅读量达到了13万。老板笑着跟我说:“去北京度假以后,你更加文采飞扬了。”我看着被标记得花花绿绿的笔记笑了笑。那个星期五,我看到“实习僧”App上有一个去北京的实习机会,我几乎没有犹豫,星期日连夜改好简历,附上代表作投递过去。经过了两轮电话面试,对方告诉我,要有一个月的实习试用期。我考虑了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便在微信上向老板提出辞职。
  老板急得当即就给我打来电话。“小白,你什么意思啊?是嫌我给的钱少吗?你一个月不来坐班都有一万多块钱,一万多块钱在济南算得上天价了,比你去北京实习月薪3000块钱,还得自己租房好太多了。你是对我有意见,还是对公司里的人有意见,或者想加钱,咱哥俩当面说!”我当时正在订车票,看着终点“北京”,我回复了一句:“没有,哥,你对我很好。但是,我想去北京。”
  “去北京有什么好,一个月3000块钱,你租房都难!北京还有雾霾,冬天又冷……”
  我没有说话,脑子里想的都是之前在北京听讲座时的场景,我想起,那些演讲者脸上自信从容的微笑,那些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方法,那些比我的文章的最高阅读量高得多的阅读数据,以及背后隐藏着的机会。
  3
  后来,我开始了北漂的生活。的确,我的实习工资不够付房租,我住过25块钱一晚的青年旅舍,每天坐地铁上下班要4个小时,好几次加班到深夜2点,有几次被老板骂到几乎要被辞退。
  然而,我从不后悔来北京。
  来北京两年之后,我原来工作的创业公司因为内部人员矛盾倒闭了,之前的同事都出去另外找工作了。9月份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有考上公务员的,有去浪潮集团的,有考上南京大学研究生的。当时,浪潮集团几乎就是山东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了,那个去浪潮集团的同事的朋友圈动态下有几十个点赞。
  我在北京两年,曾经认识的朋友和同事拿到了很多知名公司的offer(录取通知),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外资公司。我那个喜欢玩游戏,上课睡觉的同学小L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说他收到了腾讯、百度的实习证明,以及阿里巴巴的offer,没想到自己在腾讯和百度实习,却没有留在那里,最终还是和阿里巴巴有缘,要去杭州见“白娘子”了。而我,也侥幸进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在北京两年,我参加的讲座比过去20年参加的都多,我认识到的优秀的人是过去的10倍,我和自己最初写公众号文章时很崇拜的一位作家一起涮过火锅。
  我想起自己求职面试时面试官问的问题: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我当初在中传讲堂听了那场讲座,然后决定来北京。
  北京很冷,房价很高,工作很累,但是留在北京有100种好处。
  在这里,可以实现梦想。
  思维落地: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你?
  城市与人一样,也是有脾气的,你最好能选择去与自己脾气相投的城市发展。下面列出两个评估视角供你参考。
  1.城市优势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北京,内容行业从业者的资源和人脉都比在其他地方好很多。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最好能利用城市优势,这对于个人的发展一定有助力。
  做金融的,就去上海;想投资的,别错过深圳;做电商的,哪怕很累,也别轻易离开杭州。
  2.城市氛围
  除了工作方面的条件,也可以评估一下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文化底蕴。如果你有热切的渴望,北京确实是一块可以实现梦想的肥沃土地。毕竟在北京,即使你是一瓶“冰露”,也会被逼成“百岁山”。如果你喜欢浓厚的艺术气息,那你可以去上海。在那里,众多的艺术展会带给你很多不错的灵感。
  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他现在的年龄、收入、学历,而取决于他内心真正的渴望。
  住得离公司近有多重要?
  1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和小胖两个人站在望京SOHO附近的地铁站口,一边望着前面林立的办公楼,充满对工作的期待,一边焦急地查找各大租房平台上的信息,想尽快租房。
  望京附近的房价实在太高了,单间月租金平均都在4000元以上。我刚来北京时,之前创业做公众号赚的钱都给家里还债了,我看了一眼自如上的房价,便打开了“携程”App,咬咬牙,准备在望京西路附近订一个青年旅舍的床位对付一下,一个月800元。
  我正打算问小胖是否和我一起住上下铺,这小子笑了笑,对我说,房租高果然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他把定位改成了燕郊,一个带独立卫生间、阳台,精装修的大单间一个月只要2200元,还可以押一付三。他炫耀地给我看手机上的图片。
  “啧啧!小白,你看这个北欧风格的装修,这些原料都是大理石的,还有这个壁画。这个房间起码有18平方米,还没加小阳台和独立卫生间的面积。有1.8米的席梦思大床,我女朋友从天津过来的话,也能和我一起住,多好啊。还是2016年刚刚装修的,暖气、空调都是新的。”
  我睁大眼睛看着他手机上的信息,那房子距离这里60多公里,而且只有一趟公交车可以搭乘,通勤需要一个半小时。我直接笑出声,说道:“别逗我了,这房子好是好,但是离咱们上班的地方那么远,只有一趟公交车,还得上高速,百度地图上显示需要一个半小时,早高峰的时候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你租这个房子,还不如租天津的房子,坐高铁来回上下班呢。”
  “所以说你小子就是穷怕了,不知道享受,房子住起来舒服最重要。在望京附近,花2200元只能租一个连暖气都没有的小隔断房[19],你放着精装修的大床房不去住,住这个小隔断房?再说,咱们入职的这种互联网公司都是上午10点上班,早上一个半小时的车程,8点起床也没问题。真是不知道享受!”
  我笑了笑,说:“那你决定了,咱哥俩就下星期一上班见,我去住我的青年旅舍了。”我拖着自己的行李坐一站地铁到望京地铁站,从B出口出站,再走320米到我住的地方,全程刚好14分钟。晚上10点半,我看到小胖发来的微信消息,是房子的照片,采光、空间方面确实都很好。看着小胖得意的表情,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吵闹的室友和被行李挤占了一大半空间的床位,心想:我是不是做错了选择?
  2
  但是,第二天,我确定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第二天是我们入职的第一天,要去见老板。我特地早起洗了个澡,换上了自己觉得最体面的衬衣,到公司之后,又去洗手间整理了一下发型,比老板早到了10分钟。到了10点,小胖还没有动静,老板问我是不是和他住一起,知不知道他出了什么事。我摇摇头。等我和老板谈了快半个小时的时候,小胖顶着一个鸡窝头哆哆嗦嗦地进了办公室,老板一看还以为他生病了,问他怎么了。小胖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早上起太早,在公交车上坐过了站,又返回去,结果遇上堵车,7点半从家里出发,10点20分还堵在半路上。他不得已,下了公交车,打出租车过来的。
  老板看着他累得满头大汗,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也没有说什么。当天下午有一个明星采访会,老板直接让之前负责活动的主编带我一起去采访。我下电梯的时候,看到小胖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小白,我女朋友特别喜欢这个摇滚乐团,你一会儿能不能帮我要一张签名专辑?我请你吃饭。”我突然感觉这一天小胖整个人都显得很颓废。
  再后来的一个月,小胖每天都得在早上6点半就从他的席梦思大床上爬起来。晚上部门聚餐时,他一般都是走得最早的那个,因为他要赶8点半的末班车。那个月,他迟到了4次,被扣了800元,而且因为睡眠不足,好几次开会时都被点名批评没精神,开小差。小胖本来是名校毕业的学生,进公司前,他写的爆款文章比我多得多,老板给他的基本工资也比我的高,结果由于他精神状态一直不好,有一次我和HR一起吃饭,HR甚至直接对我说不知道小胖是怎么进的公司,现在老板已经在考虑年后要不要换掉他。
  那个月月底,小胖给我打了一通语音电话。他问我住的那家青年旅舍还有没有床位。他上个月被扣的考勤工资和为了赶时间而打车的费用,以及这个月的房租,加起来都快4000元了。而我每天上下班只需要乘15分钟地铁,早上9点15分出门都能成为最早到公司的人。他在电话里说自己受不了了,房子大有什么用,离公司远,每天回家都11点了,而早上6点半就得出门,在公交车上的时间都比在那个房子里的时间久。
  3
  再后来的一个月,小胖放弃了一个月的押金,搬到了我住的青年旅舍。那个月,他成了每天最早到公司的人,每天加班到很晚,回青年旅舍之后,洗个澡就睡觉。
  小胖座位对面的美编说以为小胖去做了什么手术呢,整个人的气质完全不一样了。月底考核时,小胖做的一个盲测实验的活动火了,视频的观看量达到近1000万,老板奖励了他20000元。3个月后,我们一起搬出了青年旅舍,在公司附近的住宅小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小胖略带酸意地对我说:“看来,在北京还真得听你的,住得离公司近,每天走路上班的感觉太好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在北京,住得离公司近,远比住的房子面积大,住得舒服更重要。
  思维落地:请住在公司附近
  我见过很多刚毕业的人,觉得房租是非必要开支,为了省钱,把房子租到离公司很远的地方,每天通勤的时间甚至可能超过3个小时。一开始还能坚持住,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没有娱乐时间,更别说自我提升的时间了。
  1.建立这样的认知:租房,请租在公司附近。把钱花在租房上,其实是用最便宜的价格买来了最值钱的东西——提升你的个人价值。年轻时,把钱花在提升个人价值上,你之前多付出的房租很快会被你增长的工资补上,不用太担心。
  2.你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发展个人爱好,比如健身、阅读。你也能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应对工作。
  想象一下住在公司附近的那种轻松姿态,开始着手准备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