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龙啸大明> 第149章

第149章

  这个侦察排都是山东老兵,大都和清军有仇,加上商毅一直都用清军作目标,作为对士兵的思想教育,因此也是人人热血上涌,纷纷道:“和鞑了拼了,绝不能向鞑子服软。”
  商毅点点头,道:“很好,你们果然都是商家军的英雄好汉,但是打仗可不仅仅只是靠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拼杀,情报工作同样也十分重要,就好比这一次我们复夺北京,就是因为我事先安排你们在北京潜伏,打听到大顺军的情况,才能一举成功,如果我先前没有做这一步安排,我们想攻占北京,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我们和鞑子征战,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分出胜负,这一仗也许会打几年,也许会打十几年,因此我还需要你们中间的一些人继续在北京潜伏,为我们商家军打探鞑子的军情,你们还干不干。”
  吴汉生道:“大人,刺探军情,本来就是我们侦察兵的任务,何况又是要对鞑子,大伙也都责无傍贷,您就尽管下令了,派到谁都要听令。”
  其他士兵也道:“是啊,是啊,请大人尽管下令见。”
  商毅也点了点头,在北京建立地下的情报网络,是他这次进北京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对抗满清这一个庞大的对手,情报工作可是一点也不能小视的,而且以后还要以北京为核心,逐步扩散到清朝占据的其他大中城市中,形成一个严密的情报网络纟统,当然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
  随后商毅又仔细询问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毎一个潜伏人员的表示,最终从五十人里选出了二十三人,做为第一批潜伏在北京的情报人员。
  商毅当然也知道,地下情报人员和侦察兵还是在相当大的不同,以后自己还是要陪养专业的地下情报人员来付责这一块的事情,而这第一批人只是为将来情报网络打下一个基础,一开始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在未来一二年之内,就要使用真正的专业人员来替换他们。
  因此商毅首先把这二十三人分成七组,每组二至四人不等,并且发给一笔活动经费,各小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在北京立足,开买卖做生意都可以,各人想办法,先把根扎在北京再说。同时商毅又规定,所有小组都自由行动,但互相之间禁止联系,以后自己会派人过来统管各组,所有命令将由来人传达。而且都是单线联纟,并且又和各组约定好了联络暗号和接头的办法,然后才让他们各自离开。
  第三卷 离乱篇 第十一章 撤离北京(二)
  布置好了潜伏人员之后,商毅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让人把李岩夫妻带来。因为进入北京之后的事情太多,因此自从捉住了李岩夫妻之后,商毅一直都没顾得上处理,只是将他们软禁起来,但并未收监捆绑,生活物资也不缺少,但限制了他们活动的自由。不过李岩被捉之后,也十分安份,并且极力约束手下人,没有逃跑的意图。
  李岩夫妻被带到商毅面前之后,商毅先让他们坐下,然后道:“李先生,李夫人,我刚收到消息,李自成在山海关前,一个叫一片石的地方,被吴三桂打得大败,这会儿,只怕正在退回北京的路上。”
  李岩怔了一怔,道:“怎么会呢?闯王出战的时候,足有十二三万大军,而吴三桂手下,最多只有四五万人马,闯王怎么可能会被吴三桂打败呢?”虽然这时李自成己在长安称帝,但一批老资格部下还是习惯以“闯王”来称呼他。
  商毅道:“以吴三桂的力量,自然不是李自成的对手,但加上清军呢?”
  李岩呆了一呆,道:“清军?这不可能,清军怎么可能会帮吴三桂呢?”
  商毅笑道:“有什么不可能呢?吴三桂又打不过你们,除了向清军投降之外,吴三桂还有别的活路吗?而且你们抓了吴三桂的父亲,又抄了吴三桂的家产,这不是明白着是逼吴三桂走出这一步来,如果换了是李先生处在吴三桂的地位亼,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李岩和红娘子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相信商毅说的话了。商毅又道:“关外鞑子窥视我中国土地久矣,只是因为有山海关难以攻克,虽然此前屡屡进犯,但最终都只是掠劫一番之后,退回关外,而这一次吴三桂将山海关拱手献于鞑子,自然可以长驱直入,就如当年蒙古人一样,占居中原的土地。而李自成在山海关新败之后,也无力再阻挡鞑子进关南下,中原大地再遭异族践踏,己经是再所难免了。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你们,是你们逼得吴三桂走上这一步的。”
  李岩的父亲曾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对于明清的关纟局势自然十分熟悉,也不得不承认,商毅所说的结果,确实很有可能发生,因此颓然道:“要是闯王早听我的劝谏,也断不会弄到现在这一步。”而红娘子则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商毅接着又道:“李先生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李自成虽有枭雄之姿,但并非成大事之人,李先生又何苦为他尽忠,不如叧选他人而事。”
  李岩也不是笨人,从一开始商毅对侍自己的情况来看,招揽之意己经十分明显了,而且自从在湖广与商家军交战之后,他也一直收集有关商家军的各种信息,对商家军和商毅也有了相当的了解,知道他们当初在山东曾大败过清军,因此在私下里,李岩对商毅的军事才能还是相当佩服的,不过双方毕竟还是敌对关纟,要让李岩猛然转过这个弯来,一时还真不能接受,因此沉呤一下,才道:“闯王待我有知遇之恩,我又岂能叛之,商将军,你的好意只怕我是不能接受。”
  商毅笑道:“李自成待先生有知遇之恩不假,而李先生事李自成数年,使其终成大势,打进了北京,也算是报达了李自成,可惜李自成却不能尽先生之材而用,占领北京之后,如果听从先生之劝,号令军纪,秋毫无犯,也断不会有如此逆转之局,何况李自成败亡在即,先生对何苦为他尽忠呢?”
  这番话确实触动了李岩的心事,自从归顺李自成以后,尽管李自成对李岩十分尊敬,但李岩在大顺军的地位始终不算太高,而且李岩出身于官宦之家,观念见识、行事方式都和大顺军的主要将领谋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尽管李岩尽量和大顺军的众将交流沟通,但在无形中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李自成打天下时,众人目标一致,这个矛盾也被掩盖了许多,但在打入北京之后,李自成和大顺军的众将骄傲自满,以为从此大局己定,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军纪松驰,享乐思想蔓延。李岩虽然还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苦心劝谏李自成,非但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还引起了大顺军中许多主要将领的不满,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甚致还在李自成面前挑拨事非。
  而李自成尽管还是对李岩保持着尊敬,但也明显也疏远了许多。这次出征山海关,刘宗敏等人拒绝出战,按说李自成应该把李岩带上,但他却派李岩去付责押送金银回陕西,这明摆着就是对李岩不信任了。而且这次商毅偷袭北京,虽然当时李岩正在户部查点金银,但如果有人能及时给他送个信,也未必就会被捉,但牛金星、宋献策等人在逃出北京之前,有意无意的都忘了这一点。
  这些事情李岩心里当然都明白,只是事已致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但现在被商毅这么一说,确实让李岩心里翻起了不小的波澜。
  商毅又道:“何况我也是为李先生着想,李先生熟知经史,岂不知袁绍在官渡之败后杀田丰之故事吗?”
  李岩的身子一震,这段历史他当然知道,在官渡之战以前,田丰曾力劝袁绍,不可轻易出兵,袁绍兵败之后,从人都以为田丰的预见成功,袁绍必会重用田丰,那知袁绍却因为无颜面对田丰,反而将田丰赐死。而现在的情况在看,与这段历史确实非常相似,而且联想到进京之后,李自成对自已的态度变化,李岩也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心里也禁不住一阵恐慌。
  这时红娘子反到有些不耐烦了,对李岩道:“相公,咱们对闯王也做仁至义尽,这一回明摆着是他不听你的劝告,才有今天之败,而且商大人说得也没有错,既然是这样,咱们又何必还追随于他,就算是从此隐姓埋名,也在所不惜,但这个田丰,咱们可是一定不能做。”
  红娘子虽然出身于绿林,但和李岩成亲多年,多少也受些熏陶,而且这个时候《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转,因此她也知到这段历史。而且红娘子性格直爽,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也不会拐弯抹角。进京之后,存李岩大顺军中渐渐被边缘化的情况,她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现在被商毅一番引导,也爆发了出来。
  商毅笑道:“李夫人果然爽快,到是女中丈夫。”
  其实李岩心里早就己经动摇了,只是一时还下不了决心,但听了妻子的话之后,也终于把心一横,起身离座,对商毅躬身一礼,道:“大人一席话,才是在下如茅塞顿开,如蒙大人不弃,我们夫妻愿意追随大人,效犬马之劳。”
  商毅也起身,双手扶着李岩,道:“李先生不必多礼,从此之后,你我便是一家人,以后还请李先生不吝赐教。”
  其实商毅这么苦心积虑的要收降李岩,除了因为李岩确实是一个人材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地。因为商毅知道,在另一时空里,李自成是死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而李自成死,大顺军虽然一直坚持抗清,但却也是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最后还是被清军逐个击破。而收降了李岩之后,商毅就可以通过李岩,来招降大顺军的各部,重新整合,为自已所用。因为在后来南明的诸军之中,大顺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不过最终来北京的所有目地也都实现了,因此就在四日二十五日,商毅也下令剩余的部队全部开拔,连同朱媺娖、王德化、李岩等人离开北京,向天津卫进发。
  在二十六日中午,商毅的一行人马赶上前行的队伍,两支人马合兵一处,对行了一天的时间,在二十七日中午,到达天津卫。
  虽然是到了天津卫,但仅仅也只是暂时安全,必须尽快离开天津,返回登州。但现在不仅有七千多万两金银,还有一万五千多人口,如果走海路,至少要分三趟才能全部运完。但从天津到登州,走海路这一往一返,至少要五六天的时间。三趟来往,那可就要拖到五月中旬了。
  而商毅知道按另一时空里的进程,李自成会在二十九日也撤离北京,而清军是在五月三日进驻北京,然后一直追击大顺军,直致五月八日,双方在北京一带地区连战数场,大顺军均告失利,李自成从涿州退到保定,在退列庆都,然后由井陉退入山西,双方的第一阶段战事才算告一段落。
  因此要全部从海路撤回登州,在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了。因为清军进入北京之后,一定会知道商家军也进入过北京,说不定追着商家军的行踪,会追到天津来,于是商毅也决定,分从水旱两路,从天津撤离。有大顺军在前面挡着,清军暂时还顾不上追击啇家军,正好可以利用。
  第三卷 离乱篇 第十二章 撤离北京(三)
  商毅的分配是,金银和一小部份工匠走海路,而其他大部工匠都走旱路。而在军队中,二团将乘船走海路,四团和新团保护工匠走旱路,经由沧州进入山东,再到达登州。
  现在大沽海边有八十多艘战船,其中有二十艘四百料福船,二艘一千料福船,是准备用来装运金银货物的。四百料福船的载货量大约为一百多吨,一千料福船的运载量为二百五十吨。而七千万两金银大约为二千五百多吨。因此商毅也决定,“银河”号和“海上玫瑰”号这两艘千吨级的大帆船各装载二百五十吨金银,二艘一千料福船各装载二百吨金银,剩下的一千六百多吨金银由其余二十艘四百料福船运载。同时其他战船一共又装载了四千余名工匠及其家属。
  剩下的还有一万多名工匠及其家属,不过金银装船之后,腾出了四千多辆车和一万多匹驴马,因此基本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工匠都可以坐车或是骑马赶路,这样行程也会快不少,预计在五天左右的时间,就能进入山东境内,十天差不多就能到达登州。
  而这样一来,不仅仅是人员,就连从北京带出的驴马也可以顺利的到达山东,因为驴马车辆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能够带回登州的,尽量都带回登州。
  天建卫的都指挥使赵岳也决定,率军随商家军一起南下,并且加入商家军。商毅对此也表示了欢迎,并且把他们编入到走陆路的队伍中。
  军队人员的分派就这样决定下来,在四月二十七日就将金银铜炮全部装船,而人马在天津卫休息了一天,四月二十八日一早,定陆路的队伍率先出发,沿着运河南下,向沧州进发。等他们都出发以后,商毅也带着其他人来到大沽口登船,扬帆发出。
  商毅这一路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朱媺娖、朱媺婕、王德化还有李岩夫妻、汤若望等人都和他是一路,其他人到还好些,但李岩夫妻却是第一次乘船出海,见了两艘如小山一样的大船之后,也都惊叹不己。船上之后,李岩也在四外张望,对什么都觉得好奇。
  乘船当然要比走路舒服得多,在众人面前,朱媺娖还保持着公主的矜持,没有事也不出房间,亚莉桑德拉回到自己的座舰上指挥,因此在扬帆出发之后,商毅也没有多少事情做了,于是就和李岩夫妻或者是汤若望聊天,将大顺军北上之后,自己在浙江平乱,又打败西班牙远征军,缴获了大量的战船,然后又进驻台湾,驱逐西班牙人等等事情,都向他们说了一遍,当然也是有意炫耀商家军的战绩。
  李岩虽然文韬武略全材,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传统型的知识份子,对海外事情的认识,仅仅限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却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也听得入神,知道自己现在乘坐的这艘巨船竟是商毅从外国人那里缴夺过来,也对商家军的战绩也更是敬服,另一方面,和汤若望谈话,也开拓了不少见识,同时也觉得投奔商毅,或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李岩到底是造过反,而且差一点就改朝换代的人,对明朝早就己经死心了,既然投靠了商毅,自然也希望商毅能够自立为王,而不是效忠于明朝,自己也能做个开国员勋。何况他也见识过商家军强捍的战斗力,既然李自成能够做到,那么商毅也一定能够做到,因此也有意用言语试探商毅。不过商毅对这些话也或是笑而不答,或是顾左右而言其他,不过商毅虽然没有明确答复,但也没有禁止李岩。
  商家军从登州出发的时候,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但返航时载重明显过多,因此从四月二十八日出发,一直到五月一日下午,才到达登州。
  山东总督曾化龙和布政使孟宏恭以及唐镇等商家军的将领等人,也在码头迎候商毅的回归。商毅也决定,在登州停留一天,布置山东的军事防务。
  得知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军入关之后,曾化龙和孟宏恭也都大吃一惊,也知道马上就有大战在即,孟宏恭到还好些,因为他和商家军的大将杨武丞结亲,也算是商家军纟统的人,心里还有一点底,而曾化龙却是忧心仲仲,因为一但清军占领了北京之地,那么山东就是首当其冲,自己身为山东总督,真是犹如身置火炉一般。
  不过商毅马上邀请曾化龙、孟宏恭和自己一起南下,理由是护送玉玺到南京去。这一招正中两人的下怀,由其是曾化龙,根本就不想留在登州,商毅正好给了他一个最佳的借口。因此也欣然同意。
  其实商毅的真实目地是把曾化龙给支开,登州这地方也就由商家军来全面接管了,做事也就方便多了。
  不过在这两个多月中,唐镇也做了不少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曾化龙的支持下,他招集了登州、莱州、青州三的卫所兵马,经过选拔,整编了六千余人,而且正在抓紧训练。另外还调集各沿海卫所的船只,一共有一百多条,其中四百料福船就有三十余艘。从穆陵关转移过来的人员也都安置好了,并且在登州也建立起了各个工匠作坊,可以开始生产火枪火炮。
  商毅对唐镇的工作也十分满意,首先命令一团和二团马上开始重新合并整编,再分为两个团,由童大勇和沈云英带领一个团赶回穆陵关去,与留守穆陵关的一个新营组成穆陵关独立团。而另一个团等陆路的人员回来之后,和其余两个新团一起合并成为商家军第二师,由周少桓出现师长,唐镇任参谋长、鲍铜钢任副师长,并且开始在登州修建防御工事,训练选拔新军,准备抵挡清军的进攻。
  从北京带回来的工匠和车马,将留下来一半,其余都送到杭州去,将由四团和骑兵营护送,因为他们也都算是杭州的军队。登州暂时不驻留海军,只留下二十条运输船,和两条飞剪船,同时商毅又留下二百万两白银,作为山东战区的经费。
  同时商毅对他们做出二条规定:一是商家军的活动范围只允许在登州、莱州、青州三府以内,不许超出这个围,二是除了登州和穆陵关两城之外,不许再占据其他城池。
  ————————————
  五月初一,苏州。商毅的住宅里。
  陈圆圆匆匆走进内宅,对正坐在书案前算帐的林凤舞道:“林姑娘,我家大人有信来了。”
  林凤舞赶忙放下手里向笔,抬头道:“是吗?陈姐姐,大人说了些什么?他怎么时候回来。”
  陈圆圆笑道:“快了,现在大人己经就在回来的路上,这会儿大概就己经到了登州,再过个五六天,就能到杭州了。”
  林凤舞听了,沉呤了一下,道:“陈姐姐,你们夫妻也有二个多月没见了,既然是商大人回来了,那么你就回杭州去几天吧,反正现在这里一切都正常,就是你不在几天,我们也能应付的过来。”
  陈圆圆摇了摇头,道:“不,我还不能回去,因为大人在信里吩咐,我们可以开始行动了。”
  林凤舞听了,立刻精神一振,道:“是吗?那可太好了,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一次也该叫隆兴堂偿偿我们的厉害了。我马上就去找哥哥,让他去安排。”顿了一顿,林凤舞又道:“不过我哥哥的身份低微,还是要陈姐姐你来出面,才能有说服力。”
  陈圆圆笑道:“这我可不成,一谈到生意上的事情,我就头疼得要命,那谈得出什么来,要不林姑娘和我一起去吧,到时候由你来和他们说,我呢!就在一边听着就行了。”
  林凤舞也笑了,道:“我陪陈姐姐去到是可以,只是谁都知道姐姐才是商大人的妻妾,如果是由我出面来说,那算什么。”
  陈圆圆道:“那有什么,到时候就说你也是我们大人新纳的妻室,不就行了吗?”
  林凤舞怔了一怔,顿时颊染红晕,道:“陈姐姐,这种玩笑话,怎么可以乱说呢?你要再说这些,我可就要恼了。”
  陈圆圆按着她的手,道:“我可没有乱说,夫人在信中说了,其实我家大人早就对林姑娘有意,只要林姑娘不反对,这次回到杭州以后,大人就会马上向林老爷提亲。”
  林凤舞这才知道,这回可不是在开玩笑了,虽然她早就对商毅倾心,但这一刻真的来临的时候,也不禁心如鹿撞,一张玉妍早己是羞红一片,低下头去,半响之后道:“陈姐姐,你说的是真的吗?”
  陈圆圆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我家大人也说了,因为他己有了三房妻室,怕是委曲了你,因此一定要林姑娘自已愿意才行,如果你不用意,那么也决不会强迫林姑娘。”
  林凤舞轻咬银牙,道:“如果叶姐姐、还有陈姐姐你们都不嫌弃我是商人之女,我自然终生侍奉大人,致死不渝。”
  第三卷 离乱篇 第十三章 反击(一)
  就在林凤舞满心欢喜的和陈圆圆商议着如何对隆兴堂展开反击的时候,这时的隆兴堂里却己是乱成了一片,隆兴堂付二十个织造作坊的作坊主也全部都聚集一堂,正在激烈的争辩着。
  “赵主事,这么下去可不行啊,这都两个多月了,不但没能整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现在只怕是我们就要先跨了,降价不能在继续下去了。”
  说话的这人叫罗道维,他今年五十二岁,开了一家名为祥云记的丝绸织造作坊,押有一百零三台织机,而在外围与他长期作合的散户也有四十多个,这样的规模在隆兴堂里算是首屈一指了,而且他在丝绸行业中巳经干了三十多年,因为做的时间长,在这一行里也颇有威信,因此首先开口发言。
  罗道维这一带头,其他的作坊老板也都坐不住了,锦丝记的东家周宁华也道:“是啊,赵主事,现在都己经是五月份了,眼看着收购生丝的旺季都过了一大半,如果是在以前,各家少说也都收了几万斤生丝,但现在呢?不瞒各位说,我的锦丝记才收到三百多斤生丝呢?不仅把以前的供应生丝的主顾都得罪光,而且还推了不少购买生丝的主顾,现在提价还来得及,要是再拖一个月,这一年不就喝西北风了吗?”
  周宁华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响应,七嘴八舌,都主张停止降价收购生丝,立刻提价。
  苏州生丝的价格大战己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而且渐渐到了生丝收购的高峰期,毎天都有千余名丝农到苏州出售生丝,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门口也从来都没有断过人,另外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定购的一百五十台织机己经交了货,还又追加了一百台,同时依附于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散户也超过了两百家,算起来己有六百台左右的织机生产,至少从表面上看,到也是风声水响,兴旺发达。而隆兴堂下属的各个织造作坊却还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三月份的时候,还经常传出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也会降价的谣言,但每隔十几天总有一批白银送到,在厂口挂出的价格牌也一直没降,因此到了四月份,这种谣言己经渐渐绝迹了。
  当然这场生丝大战也吸引了所有苏州人的目光,再加上《杭州时报》也在里面推波助澜,因此也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酒后的谈资,据有人估计,新丝路丝绸织造厂花费的白银己经超过了百万,也让人不得不惊叹,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果然是财力雄厚。同时也传出不少流言,有人说商毅身资巨富,足可敌国,拿出几百万两银子来,眼都不眨一下,隆兴堂那是对手;也有人说商毅是发动了杭州所有的商家力量,和隆兴堂血拼。
  这场生丝大战和酱油众的利益无关,他们当然都是看热闹,但当事者的一方可就不能轻松,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固然是承受着巨大的庒力,隆兴堂的一边也好不到那里去。在一开始降价的时候,隆兴堂的各成员还抱着拖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想法,因此还都能够忍着,而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竟然远比他们想象中的坚强,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降低收购生丝的价格,也没有丝毫撑不下去的迹像,而隆兴堂却有的不少成员却有些开始坚持不住了。
  两个多月,隆兴堂以下的各织造作坊最多的也才收购到几百斤生丝,根本就不够维持生产,每一家织造作坊都己经停了产,而房租、工匠的工钱,毎天的伙食这些开支却都一分钱不能少,这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毎一个人都叫苦不迭。关建还在于,这时开始,己有海外的客商到苏州来购买生丝,但现在拿什么卖呢?
  而其中最惨的就是程协祥和王柏两人,当初郑敬高威胁利诱两人从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撤资,而回报就是让他们加入隆兴堂,终于打动了两人。现在两人撤资以后,到是都如愿以偿的进了隆兴堂,但却发现根本就收不到任何生丝了,而每个月要交的会钱、还有给郑敬高的供俸却一两银子也不能少,同时林之洋也和他们的断绝了所有的生意来往,结果这两个月以来,两人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都亏了上万两银子,而看看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那边的兴旺样子,两人心里也是后悔不乙。
  当然以隆兴堂这些作坊的财力,就是一年不开张,也不是扛不住,但问题在于,现在看起来,降价根本就挤不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那么自已还这么硬挺干嘛,而且在另一方面,《杭州时报》引导的舆论,也给他们带来了十分沉重的压力。
  因为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杭州时报》除了正刊之外,还连出了八期特刊,全力报导这次生丝大战,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旗帜鲜明的指责隆兴堂一方为了挤跨对方,恶意降价,完全不顾丝农的利益,并给他们冠以吸血鬼、贪婪成性、冷漠无情、甚致是丧尽天良、没有人性等恶名,并且极力称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顶着对手不正当竞争的压力,始终坚持收购价不降,重承诺、讲信义,以信为商、以仁待人等等。
  而且《杭州时报》也不是单纯的依靠评论文章指责隆兴堂,还对丝农、旁观者、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工匠、人员进行釆访,这种新颖的方式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而且也加强事实的说服力。也连带着《杭州时报》的发行量也大増,每一期己达到三千份,其中有一千份都是在苏州发行销售。而且整个苏州的社会舆论也几乎是一边倒的指责隆兴堂。
  郑敬高可以不理民意,但隆兴堂的各成员却不能不理,虽然按中国古代的正统观念,商人都是重利轻义,唯利是图的人,其实商人都是相当重视自己的名声和形像的,因为这才是他们经商的基础,除了少数从事绝对垄断经营,如盐业之类以外,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声名狼藉之辈能在商场上站得住脚的。
  隆兴堂的各成员面临的己经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有声誊上的打击,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就在五月一日,在隆兴堂的各成员的一致要求下,全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
  面对着众人的一致指责,赵平的心里也不禁有些不安起来,好不容易等众人稍稍平息了一点之后,赵平才道:“各位也是知道,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早晚都是我们隆兴堂的心腹大患,有它在,我们大家以后的日子就都不好过,因此我们才要想办法把他们挤跨,这也是为了大伙儿以后的利益啊。何况我们都己经挺了两个多月了,怎么也不能半途而废吧。”
  罗道维道:“要是真的能把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给挤跨,我们大伙就是损失一点也就认了,但现在看起来这一招根本就没有用啊,人家不是照样过得很好吗?既然是这样,我们却又何苦担这个损失呢?到不如马上就抬价,这样还能够收到一些生丝,今年也不致于颗粒无收啊。”
  周宁华也道:“是啊,就算要继续挺下去,多久才是个头呢?是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是一年还是两年,总也要有一个时间限度吧。总不能是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一天不跨,我们就一天不抬价,一天不收生丝吧。他们要是十年也不垮呢?难到我们也要等十年吗?”
  赵平的额头上也不禁冒出了汗滳,却答复不上来。而这时郑复生却站了出来,道:“你们都吵什么?这些年来你们靠着隆兴堂,那一个没赚到十几万两银子的身家,就是几年什么都不做,也饿不死你们吧,又有什么可说。”
  因为赵平在隆兴堂里主事多年,还为众人做了不少事情,众人对他还有几分好感,而且众人也知道,这都是郑敬高的意思,赵平不过是个执行人,就是有火也不好冲着他发,而郑复生却完全是凭着郑敬高干儿子的身份进入隆兴堂,玩的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活不说,凡事都还要争先,因此隆兴堂的众人对他都不怎么看得上眼,他不说话还好些,现在一出头,立刻把众人的不满意情绪都引发起来。
  周宁华道:“郑掌柜,你没有开织造作坊,每年就靠着卖出生丝赚钱,当然是没有什么损失了,但我们的作坊停了工,毎月的房租、工钱、给织造局的供奉,还有一大家人都要养活,毎个月少说也要花几千两银,这只出不进的,岂不是等着坐吃山空吗?”
  另一个彩照记的老板陈安真也十分激动,道:“郑老板,谁都知道你是郑公公的义子,要是你能说动郑公公,免了我们每个月的供奉,补偿每个月的消耗,那么我们就是停上十年八年,谁也没有话说,你能办得到吗?”
  郑复生也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挥了挥手,道:“随你们怎么说吧,只要我干爹不发话,谁都不许提价。冲着我来有什么用,有本事你们去找我干爹说去。”
  周宁华也不禁来了气,道:“去就去,怕什么?就是郑公公也要讲个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