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国宝赎回计划
“真迹?”
听到林尘斩钉截铁的判断,孔阳顿时大惊,脸上说不出是惊喜还是惊吓。
“林先生,你确定?”
“没错。”林尘再次点头。
“为什么?”孔阳疾风快语道:“不瞒林先生,这幅画我之前在海外找了许多美术学院的院长,还有收藏馆的馆长,他们给我的判断都说这幅画是赝品!而且……”
他指向了一旁的吕立:“回国之后,我让这位吕先生也鉴定过,他的结论和海外那些专家也完全一致!”
林尘笑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是赝品,那你为什么还要特意来找我?”
孔阳闻言,面露苦色。
苏武义不愿看到老友难堪,替他说道:“林尘,这幅画可是老孔花了十三亿买的!换了是谁也不会希望十三亿买了个赝品,他这不也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才想让你看看吗?你废话那么多干嘛?赶快说清楚就行了!”
“说清楚?我说了啊,我很确定这幅就是真迹。”林尘答道。
“理由呢?”苏武义问道。
理由?
这可是难到林尘了。
他会做出这个判断,完全是因为自己算出了这幅画是真迹的概率是100%。
至于理由,他怎么可能说的出?
不过,林尘说不出,他却知道有一个人能说出。
林尘嘴角微翘,看向一旁的吕立:“吕立,你先说说,你为什么会认为这幅画是赝品?”
吕立也很想知道林尘判断的依据,便说道:“林先生,我的理由是这个。”
他指向了画中老者拿着的瓷器:“根据现今公认的常识,青花瓷器是在17世纪左右才传到了意大利,安德里亚·曼特尼亚是15到16世纪的人,自然没可能见过这种东西,所以仅仅凭着这一点,就已经可以认定这是一幅赝品。”
还有这种理由?
林尘也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情,他发现,如果不是自己有能够看到成功率的能力,这西洋油画的鉴定,他还真的是玩不转。
因为这油画鉴定一道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领域,实在是太宽广了。
青花瓷器是在17世纪才传到意大利的概率是……0%。
看了这个结果,林尘便问道:“吕立,你确信青花瓷器是在17世纪左右才传到了意大利?”
“这个……”
说到这件事情,孔阳倒是能说上几句:“现今公认的是,欧洲是在17世纪从岛国得到了瓷器的制造技术的,最早制造出瓷器的是德国。”
“那只是瓷器的制造技术吧?成品呢?15、16世纪的时候,意大利通过贸易手段,应该也能接触到瓷器吧?或许安德里亚·曼特尼亚便是通过这种手段见到了瓷器,并且把它画入了画作。”
“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吧?并没有证据,外国那些专家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孔阳话还没说完,吕立却说道:“孔老!林先生的话的确是有可能!”
“什么?”孔阳一愣。
吕立解释说:“我以前的确曾经听说过一个传闻,据说在意大利,的确曾经发现过16世纪出土的青花瓷碎片……”
“什么?这种事,我怎么没听说过?”孔阳大惊道。
“因为那件碎片出土后没多久就失踪了。”吕立回忆道,“这件事,我也是当初听我师傅提到的,他说起这件事情,是为了告诉我西方美术界的黑暗面。”
“在西方美术界,其实有这样一种做法。一些美术专家因为机缘巧合,掌握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艺术品的秘密,这个秘密有的时候可以证明一件艺术品的真伪。但为了私利,这些人会将秘密暂时隐藏,等他们先把真品说成是赝品,然后以低价买下之后,再拿出相关的证据,证明其是真作!”
“一来一回,期间的巨大利润,就落入了这些专家的口袋。”
“竟然有这种事情……”
孔阳和苏武义都是大惊失色,吕立揭晓的,是他们完全不知道的西方美术界的黑暗一面。
孔阳更是脸色煞白道:“难怪呢……我去找那些外国专家鉴定后,他们都说虽然是赝品,但也有一定价值,希望用一个低价从我手里把这幅赝品买走。”
“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只是单纯喜欢这幅赝品,没想到竟然是别有用心!”
“艹!我就说那些洋鬼子不是什么好东西!竟然喜欢玩这一套!”苏武义更是义愤填膺道。
吕立没有加入他们的对话,而是看向林尘:“林先生,你是早就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才会认为这幅是真品?”
“哈哈哈哈,是啊,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林尘讪笑道,“不过吕立你也不差啊,这些秘闻你都能听说。”
“也是以前师傅教的好。”吕立谦虚道,“但比起林先生,我还是差了许多。”
这时,已经回过神来的孔阳,大步走了过来坐在了林尘身边:“林先生,多谢你替我解惑,今天我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
林尘摆摆手:“没事,对我来说就是举手之劳而已。”
孔阳又说道:“林先生,虽然上次失败了,但我这次还是想再问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委员会?”
林尘摇头:“抱歉,我的回答还是一样的。”
“我知道了……”孔阳脸上有些遗憾,但却没有气馁,“林先生,委员会你不加入不要紧,但有一个计划,我却希望你无论如何能够答应参加。”
“计划?什么计划?”林尘问道。
孔阳说:“这个计划是我们委员会制定的一项大计划,这幅《东方三博士的朝拜》,其实也是这个计划的一环。我们称呼这个计划为,国宝赎回计划!”
“国宝赎回计划?”
“是的林先生!”孔阳解释说:“你也知道,当年华夏羸弱,许多文物国宝流落海外,如今华夏强盛,国家也有了将这些宝物讨要回来的想法。”
“在官面上,国家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那些海外的官方组织施加影响,让他们主动交还了许多国宝。”
“在民间,也有许多爱国人士自己出钱将一些文物赎买回国。”
“不过无论是在官面还是民间,有一些宝物我们却很难追回,因为那些外国人根本不卖。”
“这些人,要么是一些民间收藏家,要么是一些海外的私人美术馆,对于他们来说,光是金钱已经无法打动他们,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那便是以物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