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幻想奇缘>汉侯>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卫少儿生子满月, 孩子的生父托人送来两匹细布, 一斗粟, 一册木牍。
  卫媪及诸子女皆不识字, 看不懂木牍所载, 还是卫长子想出办法, 寻到平阳侯府的一名老仆, 奉上半匹细布,方知其中内容。
  “许我子姓霍?”
  听完卫长子转述,卫少儿抱着婴儿, 将木牍紧紧抓在手里。
  “阿妹,”卫长子眉心紧拧,沉声道, “亲父不愿养, 何不随母姓卫?”
  “不。”卫少儿摇头道,“冒母姓就一样为僮。他父为县中吏, 纵不愿养, 凭此信, 他日也能为庶人!”
  “不如将他送走。”卫长子继续劝道, “送去其父家中, 到底是亲生骨血,还能弃子不成?”
  卫少儿仍是摇头。
  “我养。”
  “少儿!”卫媪听了半晌, 出声道,“留下他, 你可知要过什么日子?”
  “我知道。”卫少儿抱紧婴儿, 轻轻晃动两下,语气愈发坚定,“我生的,我自会养大。他父总归有些良心,许我子有姓。看在这份上,既不愿养,我就一字不提!”
  卫少儿说着,亲了一下婴儿的小脸。
  心知劝说无望,卫长子留下半罐米浆,转身离开室内。
  卫媪看着女儿,想起被送到郑家的次子,到嘴边的话终究咽了回去。摇头叹息一声,将陶罐带去灶下,米浆温热之后,倒进碗里,递到女儿面前。
  两个幼子凑过来,被卫媪拦住。
  “这是你姊的。”
  卫少儿接过碗,饮下两口,单臂抱着孩子,另一只手空出来,将还有大半的米浆递给两个弟弟。
  “阿步,阿广,来。”
  两个孩童先是抬头看向卫媪,见后者没有阻拦,才捧起碗,你一口我一口将米浆饮完。
  卫媪收起碗,身形似乎伛偻许多。
  卫少儿靠在榻上,正要开口说话,屋门再次开启,卫孺和卫子夫先后走进来。卫孺提着一只藤篮,掀开盖布,里面是从宴上撤下的蒸饼和糖饼。
  卫子夫捧着一只陶豆,里面满盛着肉酱。
  “如何得来?”卫媪接过藤篮和陶豆,看向两个女儿。
  “今日府内设宴,我为讴者,因唱得好,得了赏赐。”卫子夫声音轻柔,略微带着沙哑,大致是用多嗓子,有些伤到。
  “赏赐?”
  “本是布和一枚钗,我寻上王媪,请她帮忙说话,将布换成蒸饼和酱。”卫子夫一边说,一边取出仔细包裹的银钗,递到卫媪面前,“阿母让阿兄换粟和盐吧。”
  听到女儿解释,卫媪松了口气。
  她担心三女走上自己和二女的老路,心中时常惴惴。然而,以奴婢之身,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
  等卫媪接过银钗,卫子夫走到榻边,靠着卫少儿坐下,道:“阿姊今日还好?甥也好?”
  “好。”卫少儿点头,看向卫子夫,眼神颇为复杂,许久才低声道,“阿妹,我知你聪慧,也知你的心气,但你我终究为家僮,这是命,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我知。”卫子夫颔首,长睫低垂,“阿姊放心,我有分寸,不会给阿母招祸的。”
  卫少儿本想再说,卫孺却在这时走过来,放下装着蒸饼的木盘,俯身接过她怀里的婴儿。
  “我帮你抱着,快些吃,才好有奶水。”
  “阿姊,快吃。”卫子夫拿起一块加了蜜的饼,道,“这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就两块,都给阿姊。”
  话题被扯开,卫少儿到底没有再说,不过也只吃了一块蒸饼,剩下一块没有再动。
  “给阿母。”
  卫子夫点点头,又拿起一块麦饼,掰开,一半递给卫少儿,一半送到卫孺嘴边。等长姊咬过一口,才撕成两块,递给两个弟弟。
  是夜,卫媪和三个女儿各怀心事,都没有睡好。
  卫长子嘴巴虽硬,到底关心妹妹和外甥,和同屋的人商量,今后有出府的差事,能否帮忙带些药材和吃食。
  “帮是能帮,你有布和钱吗?”一个身材高壮,嘴边生了短须的骑僮道。
  “有细布。”见事情有门,卫长子忙道,“劳烦了。”
  “有钱布就行。”骑僮应承下来,没有为难他。
  本该睡熟的健仆突然翻过身,嘿嘿笑道:“卫长子,求他不如求我。我不要钱布,将你妹许我如何?”
  家僮是贵人的财产,没有任何自主权,婚事也是一样。健仆所谓的“许”,绝非是嫁娶,而是另一种含义。
  卫长子胸中燃起怒火,正要扑上去,却被骑僮按住。
  后者坐起身,看向说话的健仆,沉声道:“别挑事!长子的三妹得王媪喜欢,将来未必没有好前程。你今日说这些话,不怕他日被甩鞭子?”
  健仆不服气,到底不敢和骑僮硬顶,冷哼一声,重新躺了回去。
  骑僮看向卫长子,低声道:“你也小心点,这几日府内常来贵人,别给自己招祸!”
  “多谢。”
  “不是为你,是为我自己。”骑僮躺回榻上,目光如电,“同住一屋,你们生事,我也会受牵连。丑话放在前头,他日君侯出征,我是要护卫上战场争军功的。谁敢拦我的路,坏我的事,休怪我不客气!”
  室内很快陷入寂静,骑僮和健仆的鼾声陆续响起。
  卫长子却迟迟无法入睡。
  他不想再被人看不起,不想阿母和几个妹妹再受欺负,想改变家僮的身份,不再为奴仆!
  可该怎么做?
  黑暗中,卫长子躺在榻上,仰望屋顶,胸口烧起一团火,似要将他整个人焚烧殆尽。
  上战场,随君侯上战场,这是唯一的出路!
  建元元年,六月
  长安下了一场大雨。
  雷声轰鸣,闪电破开天幕,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眨眼成倾盆之势。
  刘彻从林苑驰回,被雨水浇个正着。眼见雨越来越大,甚至夹杂着冰粒,谨慎起见,就近前往平阳侯府,等雨停再起驾回宫。
  得婢仆禀报,知晓刘彻进了侯府,阳信公主大喜过望,立刻命人准备热水和干净的衣物,并亲自往前院去迎。
  行至前院,看到熟悉的身影,阳信正要扬起笑脸,却发现韩嫣正拿着一块净布,为刘彻擦拭发上的雨水,笑容不由得一顿。
  曹时和公孙贺没那么多讲究,当着婢仆的面,就将革带解下,除去湿透的外袍。
  发现门边的阳信,公孙贺立刻抓起外袍,重新套上去。曹时皱了下眉,稍显冷淡地道一声“公主”。
  声音提醒了阳信,很快压下复杂的心思,重新展开笑容,迈步走进室内。
  “阿彻。”
  对于这位长姊,刘彻的感觉有些复杂。
  她所做的许多事让他不满,可终归是自己的亲姊。当下瞪了曹时一眼,对阳信笑道:“阿姊怎么亲自过来?”
  见到刘彻的态度,阳信松了口气,心下大定。言已命人备下热水,为免着凉,可先去沐浴,换身干爽的衣物。其后用些热汤,再用膳食。
  准备如此妥当,刘彻自不会拒绝。
  曹时有些讪然,对阳信的态度好了许多。
  公孙贺和韩嫣郑重谢过,由婢仆带路,分别下去沐浴更衣。
  待驱散身上的凉意,四人被请入正厅,宫人婢仆已备好矮几,陆续送上冒着热气的肉汤,暄软的蒸饼,以及切开的炙肉和煮过的菜蔬。
  席间还有美酒,在送上前仔细筛过,色泽仍有些浑浊,入口却十分绵软。
  刘彻饮下两盏,拿起木筷,开始用膳。
  阳信公主朝宫人示意,后者退到门前,轻轻拍手。
  一阵香风飘来,七八名身着彩衣的少女鱼贯走进室内,行礼之后,伴着乐声抬起双臂,翘袖折腰,裙摆如花瓣铺展。
  另有数名讴者站在廊下,伴乐声唱出悦耳的调子,声音婉转清脆,娓娓动听,犹如天籁。
  看着眼前的歌舞,刘彻面上带笑,眸光却变得微冷。
  阳信兀自不觉,见刘彻“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名舞者,自以为得计,暗自得意不已。
  一曲毕,舞者俯身行礼,依照宫人的吩咐,各自坐到矮几后,素手执起玉勺,舀酒注入觞内。
  只可惜,刘彻对美人看都不看一眼,一门心思用膳,再无动过酒盏。
  察觉情况和预想中不同,阳信脸上的笑容渐渐变了。看一眼刘彻,又看向吃完蒸饼,面带嘲讽的曹时,手指微微攥紧。
  膳食用毕,婢仆撤下碗筷,舞女和讴者也被挥退。
  刘彻端起蜜水饮下一口,开口道:“阿姊费心了。”
  阳信心生不安,看向刘彻,不确定对方是否话里有话。
  终归是自己的长姊,刘彻扫一眼曹时三人,见他们会意,方才压低声音:“阿姊,父皇驾崩,至今不过一年。”
  字句犹如重锤,阳信瞬间脸色发白。
  “父皇为何见二姊,不见阿姊?”刘彻盯着阳信,一字一句道,“阿姊如今可想明白?”
  “我……”对上刘彻冰冷的双眼,阳信嘴唇颤抖,险些委顿在地。
  不孝!
  刘彻在指她不孝!
  历史上,卫子夫是在建元二年得幸,由平阳侯府进入宫内。如今不过建元元年,且阳信和刘彻的关系未见得和睦。
  如果阳信没有多此一举,以她稍早的表现,未必不能缓和同刘彻的关系。
  怪只怪她太心急了。
  景帝驾崩刚刚一年,她就着急给刘彻进献美人,无疑是出了一记昏招,偷鸡不成蚀把米,弄巧成拙,让姊弟间的裂痕变得更深。
  雨停后,刘彻未在侯府停留,很快起驾回宫。
  曹时倒是留在府内,却未至公主屋内,而是选择独宿。
  曾在席间伺候的舞女和讴者回到居处,都是脸颊泛红,既兴奋又有些惶恐。尤其是伺候刘彻的舞女,更是辗转反侧,后悔自己表现得不够好。如果再好一些,能得天子宠幸,岂非一步登天!
  卫子夫因嗓子受伤,未能在席间伺候。
  比起其他落选的讴者和舞女,她的表现意外地平静。
  在几名讴者向舞女打听天子是如何英武时,卫子夫走出屋外,立在雨后的凉风中,目光向远处眺望,那里是侯府的书房,也是平阳侯曹时最常留宿的地方。
  平阳侯府发生的事,自然瞒不过宫内。
  比起既怒又惊、当日就想召阳信入宫的王太后,窦太后仅是摇摇头,全当是一场笑话,并不放在心上。
  陈娇回到椒房殿,到底还存了几分少女心性,在脑中描绘阳信当时的表情,没忍住,直接笑倒在榻上。
  刘彻走进殿内,就见陈娇鬓发微松,脸颊泛红,笑得不可抑止。
  “娇姊这是怎么了?”大概是被气氛感染,刘彻也不免扬起笑容,道出亲昵的称呼。
  “陛下来了。”陈娇坐起身,没说出因阳信发笑,只道在窦太后身边听到一件趣事,越想越可乐,这才忍不住。
  “不能道于我听?”
  “不能。”陈娇摇头,将一缕发拂到耳后。不想继续被追问,试着转开话题,提到入京的边军。
  果不其然,提到魏悦和赵嘉等人,刘彻被转开注意力,谈兴更浓。
  “算一算日子,应该快到了。”刘彻笑道。
  “我听大母说,届时会有演武,能否一同去看?”
  面对满脸期待的陈娇,刘彻不由得哈哈大笑,将她揽入怀中,道:“等演武结束,我讲与娇姊。”
  陈娇点点头,靠在刘彻怀中,没有再出声。
  建元元年六月底,自云中出发的队伍,终于如期抵达长安。
  看到全身黑甲,刻意放慢速度,仍气势惊人,犹如洪流般的骑兵,特意来迎的少骑不由得心头一凛。
  距离近了,扑面而来的煞气仿似有形。
  坐骑感知敏锐,开始烦躁地打起响鼻。
  距离城门尚有百余步,魏悦和李当户拉住缰绳,举起右臂。近四千人的队伍近乎同时停住,动作整齐划一。
  旗帜立在风中,猎猎作响。
  赵嘉策马上前,遥望巍峨的城墙,心头莫名一阵火热。
  眼前就是西汉都城,长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