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科幻未来>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第478章 飞蛾扑火【4000字,感谢CLV橘子大佬

第478章 飞蛾扑火【4000字,感谢CLV橘子大佬

  即便是帝国高层也不曾想到,在最终战役刚度过试探期,复眼者掀开新底牌,无比艰难的厮杀期即将到来时,本该按照原定计划散作满天星的搬运者们竟逆流而来。
  如果逃,他们大约还能短则多活数年,长则熬到寿终正寝。
  大部分搬运者都不曾接受过专业军事训练,即便有退伍军人也年事已高,无法再高强度驾驭战争武器。
  并且搬运者的舰船作为民用型与工业型,装载的武器系统早已过时,舰船加速性能也极差。
  搬运者舰队的基数虽然庞大,但着实没什么战斗力,来了也帮不上大忙。
  帝国高层倒宁愿这些人去当人类文明最后的乌托邦,作为一个太空流浪种族在银河系里有一天就多活一天。
  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代表人类尚未彻底灭绝。
  但他们却违抗命令回来了。
  义无反顾的。
  很快,人类高层就从37415号搬运者舰船舰长的冲锋咆哮中知道了促使他们去而复返的缘由。
  此人在舰船被八足甲虫撕碎前,以平静的语气说道:“比起当一个苟且偷生者,如丧家之犬般孤独的死在宇宙深空中,我宁愿战死沙场。我起码倒在于先哲奔赴同一个目的地的路上,也算是与先哲并肩作战了。”
  这简简单单一句话,代表了绝大多数正从遥远的星系奔赴影子星系的搬运者战士们的最后理想。
  人终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但鸿毛与泰山皆是身后事,且不论后人如何评说,亡者皆不可闻,不可见。
  再至高的荣耀,对活着的人而言,统统不如生命最后时刻的刹那坦然。
  去而复返的搬运者们,追求的便是这刹那坦然。
  ……
  一发一个堡垒舰的碎星炮的出现,对人类的第一重防线造成重创,带来巨大的威胁。
  幸运的是并非每艘棱舰都有碎星炮。
  三万余艘棱舰里一共支出三百余个尖锥。
  在维持常规兵力的压制之外,这三百余座碎星炮不断的充能,然后以看似渺小细微的淡淡光束不断收割人类的堡垒。
  人类舰队依然在想方设法的靠近棱舰,哪怕是用自己的舰身去帮堡垒舰挡一炮都好。
  人类需要收集的信息变得更多了。
  但棱舰已经逐渐消耗全部的诡雷,同时在沿途布下重重叠叠诡秘阴险的暗能量雾团,以及潜伏在雾团缝隙间的无数小型自爆苍蝇。
  自爆苍蝇在进攻时的帮助不大,但若是要组成防御阵线,却又功效拔群。
  人类很难依靠常规机动靠近敌舰。
  屡试不爽的曲线加速,再通过超曲运动直接投放的战略也渐渐失效。
  棱舰在宇宙中布置的无形无状的丝线越来越多了。
  虽然人类舰队已能在冻结丝线中通过强劲的超曲引擎撕开统一冻结力,勉强运动,但也仿佛陷入泥潭,不可能躲过反物质干涉泡、白色光束与蜂拥而至的小型作战单位的围剿。
  如果没有庞大的搬运者舰队舍命驰援,影子星系的第一重锁链堡垒防御阵型将在三个小时内被攻破。
  但自第一艘搬运者舰队抵达后,这些民用、商用、工业用舰船开始以平均每小时数千艘的频率陆续出现,并以超曲运动直接抵达核心点,对准那些装载了碎星炮的主力棱舰发起飞蛾扑火般的亡命冲击。
  可能这些舰船的武器性能跟不上趟,连敌舰护盾都无法破开,但没关系,舰船刚脱离超曲运动时,会有个很短暂的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往前推进的过程,然后才会因为宇宙空间的压制而逐渐减速。
  这些搬运者舰船的打算,却正是用接近光速的速度,将自身重量狠狠的甩将上去。
  哪怕只是一块泥巴,以光速前进拍在什么东西上,威力也无限接近重炮轰击,更何况这还是轻则数百吨,重则数万吨的或大或小的金属造物。
  部分够先进与沉重的搬运者舰船,甚至真能撞破敌人的防护层,狠狠擂上其本体。
  搬运者舰队的亡命冲击的确给复眼者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困扰,让碎星炮的发射频率下降了很多。
  陈锋在这一百年来看过无数次战役。
  他也自诩见识了太多太多的伤亡。
  但此时此刻他受到的冲击却再次颠覆了他的认知。
  过去的陈锋习惯了领导者们的拼搏与军人的牺牲精神,他也见过很多次平民的果断就义。
  但如此持续的,从四面八方而来的飞蛾扑火,带给他的震撼依然猛烈冲击着他的灵魂。
  人类正以陈锋曾经作为一个生于和平年代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不能理解的气概,用血骨与生命,一层一层的堆砌着通往胜利的阶梯。
  没人生来卑劣,也没有人生来高尚。
  人来时皆空白。
  人的性格里部分天生注定,但另一部分却会随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在恐惧了数百年,又抗争了百年之后,这世间再无凡人,每一个到现在依然还活着的人,都是猛士。
  每个人都看过太多别人的牺牲,在战火中经受了太多的磨砺。
  每个人都曾失去过亲朋好友,甚至是量子网络里一起打游戏探险,亦或是吹牛聊天交流知识的网友。
  在这百年中,社交网络并未彻底止歇。
  来自不同星区有着共同爱好的人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型社交网络。
  网络中的头像时不时的一个接着一个熄灭。
  在这些头像熄灭后,旁人点开对方的社交资料,便能看到此人在何年何月何时何地,以何种身份死亡亦或是战死。
  这一切,组成了如今世人的世界观。
  搬运者们当然会回来。
  ……
  三天。
  搬运者舰队为锁链式堡垒舰阵多争取了三天时间。
  让本该在两天又二十一小时前发生的第一重防线的阵型崩溃,推迟到了三天后。
  此时距离最终战役开启,已经十五天。
  以欧青岚为首的影子科学院终于拿出一个全新成果。
  tnt-束能炸弹。
  名字听起来很响亮,但其科技含量却是迄今为止前所未有之高。
  在tnt-束能炸弹中,又融入了这十五天里无数军人与搬运者换回的重要信息。
  前半部分的tnt命名,意指纪念古代发明的伟大爆破物。
  发明于1863年的tnt在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是把双刃剑,曾在战争中沾满血腥,但却又极大程度的加快了人类开凿矿山发掘资源的效率,为接下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法否认tnt在战争中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同样也不能忽略它在文明进步中扮演了重要助推剂的角色。
  后面的束能俩字,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不同的爆破能量束缚在一枚炸弹中。
  束能炸弹融合了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强杀伤手段中的70%。
  无数种大威力杀伤手段被全部揉入一枚直径仅有半米的炸弹中。
  不同的爆破能量按照精密计算后的排列组合被堆叠在一起。
  这些爆破能量的爆破时间精度将被控制在十的负十五次方秒内,爆破扩散距离的精度则被控制在千分之一纳米的程度。
  引爆后,不同的爆破能将会被短暂束缚在特种材料的压制下,并沿着内部脉络快速扩散,在链式反应中形成持续不断聚合变化,并最终轰然炸开,在百万公里范围内制造出堪比高能超新星爆破时的冲击波。
  根据科学院的计算,束能炸弹在理论上可对棱舰外壳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甚至有软化其材质,再将能量透射进去的可能。
  当然,想依靠一枚炸弹就彻底摧毁棱舰,却还是不可能。
  人类早已把陈锋的绝招练到炉火纯青。
  反正我就不抱希望,怎样都无所谓。
  总之,最好的办法,是将第一枚束能炸弹的试炸就放到棱舰内部去。
  先在里面炸一炸,看到底能炸出个什么烟花。
  内部引爆,这是帝国高层最新提出的测试方案,以前从未有过。
  那是因为以前不敢想,没机会。
  毕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棱舰外壳都呈一体成型,天衣无缝。
  但现在局势有变,当棱舰前端打开,碎星炮伸出来时,棱舰外壳一体成型的结构将被主动解开,棱舰内部结构将会稍微暴露。
  虽然其内部依然有与外壳同等材质的装甲内衬,但可活动的外壳本就会暴露接缝处。
  在之前的战争中,人类的重型武器曾多次抓到棱舰对外释放兵力时中部开口的机会。
  有确凿证据表明,当棱舰打开时,内部接口处的材质会发生性质变化,表层防护力场的平衡会稍微倾斜,重型武器打上去之后将能造成更大的改变。
  并且碎星炮的充能时间长达六分钟!
  自此,复眼者的碎星炮从笼罩在人类头顶的灭亡阴影,变成了机会。
  想办法在碎星炮激发时,把束能炸弹扔进棱舰缝隙里再引爆,成了接下来的主题。
  指挥部经过周密论证,制定了严格的执行计划。
  为了配合投弹行动,军事科学院重度改装了一副星影战甲。
  特制型星影甲装载了刚研发成功的实验型真实统一力护盾。
  整机装甲也全部替换成了全新材质。
  在这刚刚通过可靠性论证的材质中,科研工作者们将对迷族核心、刀锋螂折跃引擎核心以及数百年来收集的全部特质材料的理解融入其中,使其在内部质子密度并未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分子相互间构建出了奇特的稳固力场。
  材料的稳固性、韧性、对能量冲击和实弹武器的缓冲能力、对透射粒子的传播阻断性均达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同时其密度又较过去下降了30%。
  得益于新材料的轻量化,特制星影甲的机动性能获得大幅提升。
  科学院再加装了数个新型全向介质引擎,并将曲率引擎性能提升12%。
  这让特制星影甲的全幅变向能力增强不少。
  此外,还加装了两个全新的反物质爆破引擎,可让战甲的左右变向能力变得令人匪夷所思。
  但如此强大的反物质爆破反推力,将会让加速度超过类曲率泡的承受能力极限,并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重新被建立。
  惯性会给里面的操作员造成极大伤害。
  同时,战甲又不能真的构建出完美曲率泡,进入亚空间,那可能会瞬间越过敌舰,达不到准确投弹的目的。
  操作员又必须将装备的速度卡在光速之下。
  此外,为了便于冲刺,特制星影甲上的大部分中远程武器系统均被拆除,只留下两门近程正电子注流枪。
  拆除的弹仓被替换为了多重复合护盾发生器,让这特制甲的护盾性能是普通星影甲的两倍。
  这一系列改造,几乎完全牺牲了特制甲的正面作战能力。
  它的驾驶员也只有一个任务,完成投弹。
  至于为什么不用智能化导弹投弹?
  在之前的对抗中,复眼者很显然也已经知道了每次使用碎星炮都要冒一些风险,所以额外加强了前端防御。
  人类远程控制的导弹根本不可能冲破拦截。
  只有,也必须由最顶级的战士,操控最顶级的单兵装备,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经过两小时紧锣密鼓的选拔,拿下如此重任的人选定下了。
  洪流特攻队第一任指挥官庞德。
  其实在陈锋的学员中庞德并非最强,另外至少还有十余人的实力在庞德之上。
  但这十余人中有近六成影子部队成员,这批人的报名申请似乎被驳回了。
  另外还有几人的训练成绩优于庞德,但庞德在这十余天亲自率领洪流特攻队与敌人高强度的反复交手,并无数次险死还生后,在选拔时超常发挥,刚好压其他人一头。
  在庞德出发前,他得到了一次与先哲陈锋在介质层量子网络中短暂交流一分钟的机会。
  不是陈锋没时间,是庞德没时间,所以只能一分钟。
  定下约谈之后,陈锋先到。
  庞德正在技术人员、训练教官团队、协助团队的帮助下进行紧锣密鼓的突击强化,主要是规范一些操作,提前准备些应急预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