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丝路大亨> 第三百一十三章道路1

第三百一十三章道路1

  “啊?”吴伯仁惊骇的看着周可成:“这,这,周先生,您与那位朝鲜大王有仇?”
  “呵呵!”周可成笑了起来:“伯仁,这些年来的确有不少人死于我手,但却没有一个是因为仇怨。”
  “那,那您为何要对他下手?”
  “为何要对他下手?伯仁,我当初出兵斩杀曾一本、徐海,我与他们也无仇怨,你为何不问我为何要对这两人下手?”
  “曾一本、徐海都是海贼,您出兵斩杀他们乃是天经地义,又要什么理由?”
  “曾一本、徐海是贼,李峘是王。所以我杀曾一本与徐海你就觉得天经地义,杀李峘你就觉得大逆不道是吗?可这朝鲜李朝开国太祖本是前朝的大将,起兵篡位方才成了王,难道说他起兵之时是贼,打进汉京城后就成了王?看来这王贼之间的差别倒也不是那么大嘛!”周可成冷笑了一声:“伯仁,在我眼里,徐海、曾一本与李峘并无区别,我杀李峘的原因也和杀曾一本、徐海的原因一样,徐海曾一本劫掠东南沿海,使得商旅裹足,海贸停滞;李峘身居朝鲜大王之位,我就无法扩大与朝鲜的贸易,他们都是挡住了我前进的道路,所以我就杀了他们,就是这么简单!”
  “他们挡住了你前进的道路,所以你就杀了他们!”吴伯仁看着眼前的男人,声音颤抖:“如果其他人也这样,你也要杀了他们?”
  “是的!”周可成神色轻松:“伯仁,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上天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是要让我做一件大事的,为了这件大事,我无事不可为!”
  “什么大事?”
  “伯仁,你应该知道大明不等于整个天下!”
  “当然,天下除去大明还有蒙古、瓦刺、倭国、琉球、安南许多其他国家!”
  “很好!你果然不是那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腐儒!”周可成笑了起来:“不错,大明虽大,但只是天下一角罢了,除了你方才说的那几个之外,泰西便有数十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法兰西等等,还有阿非利加州、阿美利加州等等,天下之地若有十分,大明能有一分就不错了!”
  “大明只有一分?”吴伯仁大吃一惊,他认识周可成之后眼界宽广了不少,但自小耳濡目染,天朝上国、中央之国的想法早已是深入骨髓,但他认识周可成以来,也知道对方虽然时有出惊人之语,事后却发现从不妄言。
  “若说一分还是多了!”周可成暗自盘算了下,明朝的领土如果只算两京十三布政司大概只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即便把奴儿干都司这些地图开疆的加起来估计也就六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仅仅亚洲就有四千多万平方公里,地球的陆地面积更是超过了1.49亿平方公里,即便刨去南极洲这个基本是无人区的大陆,大明在剩余陆地面积中的比例也没有十分之一。
  “不过若是算人口来,大明大概占全世界的六分之一左右!全世界大概有六万万人,大明算上隐户大概有一万万!”
  “呵呵!”吴伯仁得意的笑了起来:“我大明果然是人烟茂盛、物产丰饶的中央之国!”
  周可成冷笑道:“你这话倒也不算错!不过反过来说就是人均资源匮乏、百姓辛苦终日难求一饱、人口相对过剩之国!”
  “周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吴伯仁一愣,问道:“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说我大明的坏话!”
  “我只是实事求是,又有什么好话坏话?”周可成笑道:“你总该读过《商君书》吧?当时三晋人口稠密,土地狭小;而秦国土地平旷,人烟稀少,而商鞅便以田宅相诱三晋之民西迁而来,免其田税三年,三晋之民则接踵而至。五口之家有地百亩、桑田五亩、竹漆五亩百姓只需力耕便可丰衣足食,可若是只有二十亩,那便会人力有余,不得不出外为人佣工,终日劳苦难求一饱,你说现在大明普通农户有百亩田地,桑园、竹漆各五亩吗?”
  吴伯仁顿时哑然,周可成方才说的五口之家有田百亩,桑竹漆园十亩并非顺口胡诌,却是战国秦汉时候理想化中产阶级的标配,基本所有诸子百家都认为一个五口之家如果拥有百亩田地,相应的桑竹漆园就可以自给自足,过上按照当时社会标准来说颇为富足的生活。但明代南方的五口之家能有十亩水田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距离秦汉时期的理想社会有天壤之别。这其中有三个因素,首先战国秦汉时期的亩比明代的亩要小得多,其次战国秦汉时期的人口比明代少得多,自然每家农户可以拥有更多的农地;最后那些书籍说的也只是一种理想情况,估计当时的普通农户也没有几个能过上拥有百亩田地,桑园、竹漆各五亩理想生活。不过以上三个因素吴伯仁未必知晓,即便知晓恐怕也不会拿出来反驳,毕竟儒家知识分子的厚古薄今已经是一种本能了。
  吴伯仁不解的问道:“那您的意思是我大明还不如那些蛮夷之国呢?”
  “我的意思是有短有长,大明的长处是人多,短处是地少。”周可成笑道:“所以就要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易彼之短!”
  “如何才能以己之长易彼之短?”
  “贸易!”周可成答道:“我大明人多,那就应该多发展手工业,生产需要人力和技术的丝绸、布匹、陶瓷、草席、铁器等货物,与海外交换粮食、木材、矿石等多余之物。还要向外迁徙人口,还有若有富饶平旷、交通方便之地,则将国中贫困无以谋生之百姓迁徙出去,这样一来可以让贫困之百姓得沃土,二来也可以让国内安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