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锦衣镇山河> 第692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第692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十二岁的张居正得中秀才。一年后,迎接他的将是湖广乡试。
  第二年,十三岁的张居正打点好行装,来到了湖广首府武昌城,参加乡试。
  在武昌城,张居正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伯乐:湖广巡抚顾璘。
  十三岁的少年郎跟一群三四十岁的老学究一起考举人,这自然在武昌城引起了轰动。
  顾璘顾巡抚得知此事,决定在乡试开考之前,亲自见一见这个春风得意的少年郎。
  二人在巡抚衙门后衙的假山旁谈古论今,顾巡抚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国士!国士也!”
  谈的兴起,顾巡抚忽然做了一个让张居正面红耳赤的举动。堂堂的湖广巡抚,从二品大员,竟然当着张居正的面,解下了自己的腰带!
  顾巡抚不好男风,没有断袖之癖。他为人正直,更不会像后世那些砖家叫兽一样,对英俊的少年郎张居正做什么不雅之事。
  他解下自己的腰带,是为了送给张居正!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举动。因为大明有制,腰带代表着官员的品级。
  顾巡抚是从二品大员,腰带乃是犀带。
  他双手将腰带递给张居正。
  张居正连忙推脱:“大人,官袍腰带,乃权柄也!学生只是一个秀才,怎么敢受您如此大礼?”
  顾巡抚朝着张居正笑了笑:“你今后是要着玉带的。这条犀带,其实配不上你。请你委屈一下,收下吧。”
  《大明律》:玉带,非正一品内阁大学士或五军都督不得擅着!
  张居正收下了顾巡抚这份珍贵的礼物。他才名冠绝江南,又得到了一省巡抚的赏识。乡试中举,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
  什么事,就怕似乎二字。
  顾巡抚送走了张居正,转头就叫来了主管本次乡试的湖广学政徐康永。
  顾巡抚一字一顿的叮嘱徐学政:“你听好了。本次乡试,会有一个名叫张居正的十三岁青年才俊参加。你千万不要让他中举!”
  于是乎,张居正才华横溢的应考文章,变成了一张废纸。他打点行装,落魄的回到了荆州老家。
  事后,坊间纷传顾巡抚没有容人之量,嫉贤妒能,故意让少年才子张居正落第。
  顾巡抚听到这些话,笑着跟自己的家人解释:“他们懂什么?我是怕张居正重蹈宋人方仲永的覆辙。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有远大的前程。十三岁遭受一次挫折,总比三十一岁再遭遇挫折要好!”
  回到荆州的张居正,继续埋头苦读。三年之后,他再次来到了武昌,参加乡试。
  乡试前,徐学政先找到了顾巡抚。他问:“抚台大人,那个少年郎张居正又来了。这一回,要继续让他落地么?”
  顾巡抚摇摇头:“不。一次挫折,会让他奋发图强。两次挫折,三次挫折,恐怕会消磨掉他的志向。”
  一个月后,湖广乡试放榜,十六岁的张居正,得中举人!
  十六岁的少年中了举人,轰动江南。一时间,江南名士纷纷来到荆州,只求见这位少年一面。酒宴、诗会、赏花、赏月。这些安逸享乐,让张居正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他甚至想:横竖我才十六。先玩几年,再备考会试吧。
  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张居正可能真的会成为第二个方仲永:年少成名,在碌碌无为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就在此时,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死了!被辽王殿下活活玩死了!
  辽王跟张居正年岁差不多。从小就不爱读书。他的母亲毛妃动不动就对他说:“你瞧人家张居正,再瞧瞧你。。。”
  在辽王的耳朵眼里,张居正一直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辽王可没有多广阔的胸襟。他的心眼比针眼还小。
  毛妃死后,没人管辽王了。辽王决定对张居正复仇。
  你张居正不是牛的不要不要的么?我玩死你的祖父,看你这个牛人能奈我何!
  寒冬腊月,辽王让自己的王府老护卫张镇,跳进湖中去抓一条鱼。张镇本就上了年岁,受了这场冻,回了家就一命呜呼了。
  张居正站在祖父的坟前,咬牙切齿的对父亲张文明说:“爹,我要为祖父报仇。”
  张文明摇摇头:“孩子。你斗不过辽王的!人家是藩王,你呢?只是一个举人而已!好好读书吧,等到你金榜题名,出将入相的那一天,或许可以为你祖父伸冤。”
  张居正记住了父亲的话。接下里的岁月里,他不再参加什么酒宴、诗会,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头悬梁,锥刺股,刻苦读书。
  四年之后,二十岁的张居正,踏上了去京城的路。他信心满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会试,进入殿试,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踏入仕途,出将入相。。。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同时,顺道替自己的祖父伸下冤。
  然而事与愿违。要知道,有资格参加会试的,都是天下英杰!你张居正在荆襄之地算是个才子,放到才子扎堆儿的会试之中,不一定就能出头。
  那一年,雄心万丈的张居正会试落第,落魄离京。
  二十岁的那个夏夜。张居正回到了荆州。他在书房中对自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