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丰碑杨门> 第0588章 为辽国准备的贸易战

第0588章 为辽国准备的贸易战

  四人又商量了一轮,最终,在老杨给出的建议上,删删减减,商定出了一个合理的服兵役制度。
  杨七麾下,四支兵马,除铁骑军外,剩下的兵马具施行新制。
  新兵役制度规定,游骑军、大同军、复兴军,三军所属兵马,其普通军卒,服兵役年限以五年为准,战时可适当延长服兵役年限,但不超过十年。
  班正,以及副班正,服役年限为十年,到了十年以后,愿意留在军中的,可以申请延长兵役年限。
  班正以上,至将军衔,兵役年限,并没有规定。但是却规定了退役时间,以六十岁为限,年龄到达六十岁的与已退役。
  同时,团级以上的将官,在退役后,可申请至复兴武院任教。
  且,无论在任职期间,又或者任教期间,只要是无战事,将官们都有回家探亲的时间。
  为了方便将官们回家探亲,一应将官的家属,会被就近的安置在驻扎营地最近的城镇。
  ……
  同时,新兵役制度还规定了征兵的数量,以及替换老卒的时间。大致上和老杨给出的建议相当,只是多加了一条,军卒可以按照自己的自身情况,申请延长兵役。
  新的兵役制度,还算是比较完善。
  在敲定了所有细节以后,杨七派人誊抄了两份,一份送到了复兴府衙门,交由寇准审阅,审阅无误后,会昭告给两府内的百姓。
  之所以交给寇准审阅,就是为了让寇准在里面找出与之目前施政的政策冲突的地方,然后予以修改。
  这么做,也是为了谨慎起见。
  比如,杨七在新兵役制度内规定,凡是班正以上将官的家眷,全部都搬到了驻地营区附近的城镇。万一寇准的政令是,各地方所属的将官家眷需搬到各府城内居住。
  那么,两条政令就冲突了。
  虽然不至于闹出什么大矛盾,但是一些个小矛盾,也会影响寇准施政的公信力。
  寇准在拿到了新兵役制度以后,仔细阅览了一遍,虽然嘴上各种嫌弃,但是心里却暗自称奇。
  他仔细盘算了以下,杨七新订立的兵役制度,远比大宋的兵役制度要好。
  首先,杨七新订立的兵役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但其好处却是长远的。
  军卒们在这种兵役制度的管束下,始终会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不会像是大宋的大多军队,十年二十年以后就开始糜烂。
  其次,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些兵变的发生。
  在这种兵役制度下,私兵将不复存在。
  而没有了私兵,将领统御的,也只有手下的将官,想要拉起一大票人马兵变或者造反,很难。
  寇准捏着新订立的兵役制度,心里莫名其妙的冒出了一个念头。
  貌似,这兵役制度,更适用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身上。
  这个念头刚起,就被寇准给掐死了。
  他苦笑着摇头,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余了。
  现如今,他已经算不得上是纯正的宋臣了,他为大宋所考虑的一切,大宋也都不会采用。
  想了也是白想,索性不想。
  认真的研读过了新兵役制度以后,寇准挥舞朱笔,在上面写下了两个殷弘的大字。
  核准!
  核准以后,寇准立马召集了衙门里的人手,开始逐个的誊抄新兵役制度,然后快速的下发往两府的各个衙门。
  同时,原版的送到了杨七手里。
  杨七见到了上面的‘核准’二字以后,也迅速的通过了稻草人,将新的兵制传达到了每一军的每一个军卒耳中。
  军制的改革,会出现什么变化,难以预料。
  但是能肯定的是,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好的变化。
  有关于军制的问题处理过了以后,杨七在复兴府内也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折御勋在制定了新兵役制度以后的第二日,就离开了复兴武院。
  他心里惦记着党项,自然不可能悠闲的在复兴武院里过活。
  反观老杨,却一点儿回去的意思都没有。
  似乎是在家里闲的太久,一有机会让他训人,他就抓着不放。
  复兴武院。
  教室。
  老杨强势的剥夺了杨洪传授兵法的课程,在学子们欢呼声中,霸占了整个课堂。
  老杨是个粗人,讲话的时候总喜欢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之乎者也。
  又因为他经理的战事多,所以总能通过一些战场上的实例,阐释兵书上的一些谋略。
  杨七在去观看老杨讲课的时候,老杨正在讲一场经典的战役。
  雁门关战役。
  “你们这些娃娃,大多都是两府境内的孩子,你们应该有人听说过雁门关一战,甚至也有人看到过。那么就拿雁门关一战来说。
  当时的辽军,有十万。而我们这边,仅有八千兵卒,和上万民夫。
  实力悬殊,十几倍之差。
  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打?”
  老杨环顾了一下台下的学子,见没人回答,他就握紧了拳头,坚定的道:“死战!但是这个死战,也不是一味的蛮横的跟人家硬碰硬。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硬碰硬的都是傻蛋。
  之前老夫给你们讲过,兵法奇正相辅的道理。
  那么,在我们兵力多于敌方的时候,我们就要以正制胜。堂皇正大的打过去,粉碎一切挡在我们面前的敌人。
  但是,在这种我们兵力少于地方的时候,就要出奇制胜。
  ……
  老夫在雁门关,和敌人鏖战了几天几夜。
  一直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老夫麾下有一位将军,说了。
  能不能去偷袭敌军粮草?
  老夫当时一想,觉得可行,就派出去了一千精兵,偷袭敌军粮草大营。
  ……
  战况到了最后,杨延嗣的出现,以及他鲁莽的作法,是整个战事最大的败笔。
  作为一个主将,抛下了大军,单枪匹马的去擒王,这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
  老杨在教室里面讲的滔滔不绝。
  由于老杨本身的眼界远比学子们高,所以他能够更透彻的把整个战局里面的所有细节,都给学子们分析到位。
  学子们听的如痴如醉。
  甚至还有不少学子,看着老杨的目光里充满了崇拜。
  杨七在门外侧耳倾听,听到了老杨故意隐去了杨四的名字,他就知道老杨心里对杨四有一口气。
  只不过平日里老杨总是端着一副长辈的架子,一般人很难走进他心里,听他讲出心里话。
  当他听到老杨数落自己愚蠢的时候,暗自摇头苦笑。
  他和老杨之间的问题,由来已久,就像是两个不服输的老虎在互相掐。
  杨洪黑着脸站在杨七身侧,埋怨的道:“七郎,你好好管管你爹,自从他到了复兴武院以后,有三成的课程都被他霸占了。”
  当然了,在杨洪心里,最不可饶恕的,就是老杨霸占了他的课程。
  虽然大家曾经是主仆,但是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课时都被你上了,那要我这个副山长干嘛?
  杨七笑眯眯的看了杨洪一眼,“洪叔,你不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吗?”
  杨洪一下子就明白了杨七的意思。
  “你早就谋划好了让你爹到复兴武院任教?”
  杨七毫不隐瞒的点头,“不错,只是一直缺少一个契机。这一次能够借着商议军制的事情,邀请我爹到复兴武院。而他被复兴武院的气氛所动,愿意主动教授学子们,这就是一个契机。
  留下我爹,复兴武院的整体教学力量,将会上升一大步。
  这对你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杨洪瘪了瘪嘴,说道:“可是你爹忒不讲理,谁的课都占。这样搞得整个武院的气氛很混乱。”
  杨七调笑道:“所以啊……洪叔,你应该把武院里的学子,按照五十人为基准,分成几个班,分开教学。几百人聚在一起的教学质量,远没有几十人一个班的教学质量好。
  而且你分班以后,分配好课时。
  比如,一班上兵法课的时候,二班就上军阵课,三班上对演课……以此类推。
  我爹总不可能一个人,一下子去教三四个课程吧?”
  杨洪眼前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准备……”
  复兴武院里的气氛很好,教学的教习们愿意倾囊相授,学子们也愿意如饥似渴的学子。
  再加上汉人骨子里总有一种好为人师的血液。
  所以,复兴武院的未来,注定辉煌。
  老杨一直都是杨七的一个心头病。
  他一方面怕老杨再上战场,有个三长两短;一方面又怕,老杨闲在家里,时间久了憋坏。
  如今,老杨有留在复兴武院里当教习的趋势,这是杨七乐于看到的。
  复兴武院。
  东侧。
  有一处小院,这里是杨七临时办公的地方。
  杨七离开了教师以后,就回到了书房里处理政务。
  伴随着杨七麾下的力量越来越庞大,杨七每日里要处理的政务也在与日俱增。
  这其中包括了南国商人们在撤出了辽国以后,扎根在登州的一些事宜。
  登州是大宋的地盘。
  按理说,杨七这个大宋朝廷里的异类,在登州搞事情,很容易被大宋朝廷的大佬们给掐死。
  偏偏的,南国商人们进驻登州,一点儿阻拦也没有。
  甚至还迅速的在登州铺开,把一个原本充斥满水匪、流寇的登州,硬生生的撑繁华了起来。
  大宋朝廷似乎也乐见其成,不仅没有打压,还给予了一定的自主权。
  比如,南国商人在登州做生意,可以拥有一定规模的护卫。
  其中最小的护卫规模为十人,最大的护卫规模为两千人。
  而这两千人的份额,隶属于南国钱行。
  大宋既然给予了便利,那么杨七也就没什么话好讲了。
  他给王明诚的批文里,明确的注明,务必让每一个南国的商人,身边都配备齐全南国的军卒当护卫。
  而商人们,完全不用缴纳佣金。
  一应费用,全部有南国朝廷承担。
  杨七大致的计算了一下,只要给南国的商人们配备齐全了护卫,集中起来的护卫数量,可以达到一万一千四百多人。
  一万一千四百多人驻守在登州,很大程度上会让南国,占据绝对的自主权。
  至少当地的衙门,不敢随意的拿捏南国商人。
  当然了,大宋朝廷之所以允许南国商人配备护卫,也是因为看在了南国商人每一次交易,都能向大宋朝廷缴纳一定税赋上的缘故。
  毕竟,南国商人们所做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跨越三国的贸易。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其税额的恐怖,足以让缺钱的大宋朝廷低头。
  南国商人登陆登州,最大的麻烦就是大宋朝廷。
  如今用巨额税金堵住了大宋朝廷的嘴,那么杨七的目光就没必要在放在大宋朝廷了。
  他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了辽国。
  随着南国商人大批量的撤出,辽国的经济开始展现出萧条的一面。
  似乎在一夜之间,辽国的商业模式,又重新回到了以前那个依靠着走私和劫掠为主的道路。
  同时,辽国境内的大部分货物,开始出现了短缺,以及急速涨价的趋势。
  比如布匹、稻米、金银首饰、铁器等等,甚至连书本的价格都在疯涨。
  而且上涨的趋势似乎没有尽头,大家都知道物价在涨,可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也正是因为物价的高昂,些许的辽国贵族和辽国商人,开始逼迫走出门做生意。
  临近辽国的海岸线,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每日里一船一船的货物运进来,而是一船一船的皮货在运出去。
  而跨国贸易导致了物品的成本在直线提升。
  单从税费而言,从最初的只想辽国朝廷缴纳税赋,到现在,不仅要向辽国朝廷缴纳税赋,还要向大宋朝廷缴纳税赋。
  而且,运输的成本也在直线上升。
  总而言之,辽国的商业崩塌的很利害。
  现如今,正像是瘟疫一样在快速的蔓延。
  一旦这一场贸易瘟疫,影响到了整个辽国。
  那么辽国肯定会作出相应的应对。
  到时候,就是一场残酷的贸易战。
  只要杨七能在这一场贸易战中取胜。
  那么辽国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南下入侵大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