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寒门枭士> 第九百二十二章 缔结和约

第九百二十二章 缔结和约

  在河东大战结束后,李延庆一直在忙碌安抚河东各地百姓,同时清算投降金兵的各州县官员,不过河东各地官员也并不是全部要清算,也要区分具体情况。
  主要是根据民意,这是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如金兵派粮派人,当地官员是否积极配合,不顾民众死活强征粮食和人力,这样的官员一定会被追究罪责,如果已经逃掉则在各地张榜通缉,没有逃掉的官员首先免去官职,然后进行审讯,关进牢城营还算是幸运,如果是罪大恶极,那要公开处斩,没收其一切家财。
  短短半个月内,李延庆便下令公开处斩了十三名县官和州官,免去三十四个知县、县尉等职,所缺官员从军调职官员充任,象严九龄出任隆昌知府,张曲出任知晋州事,唐凯出任知汾州事,另外还有数十名参军和司士出任知县或者县尉之职。
  按照李延庆朝廷达成的默契,河东防御使和太原知府由朝廷任命,各州府的主次官由李延庆推荐,名单由吏部提交天子批准后任命,而知县、县尉一级则直接由李延庆任命,报吏部备案。
  四月旬,新任太原知府张叔夜和河东防御使张浚任,接手了李延庆临时兼任的知府和防御使之职,李延庆将太原府招募的五万军队交给张叔夜和张浚,他自己则率三万京兆军返回京兆府。
  这天午,李延庆率领三万大军撤离太原城返回京兆,二十几万太原百姓倾城而出,将李延庆和他的军队送到二十里外,太原新任知府张叔夜也出来送别李延庆。
  张叔夜望着远处依依不舍的百姓叹息道:“老弟给了我太大的压力,我真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让太原百姓接受我?”
  李延庆微微笑道:“明公太过谦了,以明公的人品和能力,一定能胜任,相信太原百姓很快会忘记我。”
  停一下,李延庆又道:“不过我有三个建议给明公,也算是我的经验之谈。”
  张叔夜肃然道:“李经略请说!”
  “第一是不要相信金人,算将来宋金达成什么协议,明公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太原对金国至关重要,如果有机会夺回太原,金国是会毫不犹豫撕毁协议。”
  张叔夜点点头,“我也知道金人无信,多谢经略忠告,我记住了。”
  李延庆笑了笑又道:“第二个建议是要守住井陉,我留给明公的三百枚超大型震天雷,至少两百枚要放在井陉,井陉是金兵杀进河东路北部的唯一通道,只要守住井陉,太原城安然无恙。”
  张叔夜虽然是太原知府,但他同时也兼任太原同知一职,实际掌管了太原府的军政大权,而张浚的河东防御使职权范围并不包括太原府,他主要是负责镇守河东路南部各州。
  张叔夜默默点头,李延庆又道:“第三个建议是要依靠太原民众,真正抵抗金兵意志最强的并不是军队,而是太原府民众,要依靠他们,发动他们,那么太原府一定会守得如铁桶一般,让金兵无懈可击。”
  “李经略的金玉之言我已铭记于心,若太原遇危,还望李经略能及时派兵来救援。”
  李延庆点点头,“如果有那一天,我一定会以最快速度赶来救援!”
  这时,远处传来送行百姓的大喊,李延庆催马前,向数十万百姓招手,十几名白发老者颤颤巍巍走前,跪在李延庆面前,将一只装满泥土的陶罐高高举起,高声喊道:“这是李经略守住的土地,请李经略不要忘记他,当它再遭灾难时,李经略一定要来挽救它!”
  李延庆连忙翻身下马,接过陶罐交给亲兵,又扶起一众老者道:“请各位老人家转告太原的父老乡亲,我李延庆身体里同样流着和他们一样的血液,他们的痛苦如我亲受,我绝不会再让太原父老乡亲们遭受金兵的蹂躏。”
  “李经略保重!”
  “各位父老保重!”
  李延庆翻身马,向数十万百姓挥挥手,调转战马向西疾奔而去,在一边保重的呐喊声,李延庆的身影渐渐和三万大军一起消失在远方。
  .........
  建炎二年八月,经过三轮的艰苦谈判,宋金两国达成了五年停战协议,从五月初一开始至五年后的四月二十九日,宋金双方不再进行交战,双方维持目前各自的控制疆域,宋朝不承认金国目前对大宋疆土的占领,金国也无意将占领之地交还金国,但出于停战诚意,金国承诺不在海州、邳州、宿州、亳州和颍州等五州驻军。
  另外,宋朝将俘获金国战俘悉数交还金国,金国也将送还太皇和先帝赵桓以及一众王子大臣,宋朝将以辽国的岁币交付金国,而金国同意将掳掠到辽东和京的所有宋朝民众遣返回乡,作为金国治下的宋地平民。
  战争终于停止,宋朝迅速进入休养生息阶段,而金国也腾出手开始征讨漠北各部,人口和兵力不足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金国不得不从原抽兵北撤,这样对原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为了解决对原的控制问题,完颜斜也、完颜宗翰以及完颜宗弼便联合书,建议以宋人治宋,金国皇帝完颜晟接受了三人的建议,封前济南知府刘豫为齐王,在汴梁建齐王府,管辖山东和原地区,又封高庆裔为冀王,在河间府建冀王府,管辖河北两路,完颜斜也依旧坐镇燕山府,遥控原各地。
  建炎二年九月,太皇赵佶和先帝赵桓以及一众王子抵达了江宁府,赵构派范致虚、吕颐浩、高深、郑望之、朱胜非、范宗尹等六名相国赶赴江宁府,迎接二圣南归。
  直到踏江宁府那一刻,赵佶和赵桓才终于放下心,他们终于回来了,父子二人忍不住抱头痛哭,刚任江宁知府的驸马曹晟忙前忙后,将一行人安顿在江宁行宫,这时,范致虚、高深等六相赶到江宁府,君臣见面,又是一番抱头痛哭。
  行宫书房内,太皇赵佶接见了范致虚和吕颐浩二人,在赵佶称帝时代,范致虚曾经出任相国,只是后来范党案发,范致虚被贬去巴蜀,而吕颐浩也是哲宗时代的老臣,两人的资历深厚,赵佶也认可他们二人为左右相国。
  但赵佶心也有三大不满,一是不满他从前信任的宠臣一个都没有保留,第二个不满是儿子赵构没有亲自来江宁府迎接自己,第三个不满是李延庆封为晋王。
  李延庆封安阳郡王他承认,那是他父亲神宗皇帝的遗旨,毕竟李延庆是第一个攻入燕山府的宋将,种师道不肯接受郡王,由李延庆来接替也是名至实归,但晋王属于亲王,非直系皇族不能册封。
  李延庆娶了帝姬,最多只能算外戚,哪有资格册封为异姓亲王,算再立下大功也不行,坏了列祖列宗留下的规矩。
  其实赵佶诟病李延庆册封亲王也只是一个借口罢了,真正对李延庆不满的原因,还是秦桧在燕山府密告他,李延庆不支持迎他回宋,显然李延庆是坚决站在自己儿子那一派,这让赵佶心十分恼火。
  不过这几年的不幸经历也使赵佶的城府更深了,他心的三大不满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他笑眯眯对范致虚二人道:“朕很清楚皇儿在担心什么,国不可能一日无君,同样,国也不能一日有二君,两个都是朕的儿子,朕作为太皇有责任解决这件事,之前秦桧已经把皇儿的顾虑告诉了朕,所以朕决定在江宁府正式下旨,承认官家为大宋君主,同时改封恒儿为北王,明天将在江宁府行宫举行简单的退位仪式,请六位相国作证。”
  范致虚和吕颐浩对望一眼,两人心大喜,官家派他们六人前来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既然太皇做主,那这件事算圆满解决了,不过先帝没有随同太皇一起接见他们,想必他心还是有芥蒂,范致虚又小心翼翼问道:“那先帝的意见呢?”
  赵佶一挥手,冷冷道:“他兄弟肯接他回国已经是念手足之情了,他还有什么不满足?他的意见不重要,一切由朕做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