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寒门枭士> 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

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

  宣德楼外的御街,人群声势浩大,一眼望不见头,数十万东京民众高呼着口号,坚决反对金人无耻要求,强烈反对朝廷屈从金人,要求重用李延庆为抗金主帅。
  在人群最前面是万名太学生,由十几名太学生领袖率领,为首之人正是陈东。
  这时,太子赵桓正苦口婆心劝说太学生散去,“请大家放心,李延庆是大宋流砥柱,朝廷绝不会屈从金人压力,一定会继续重用他,请大家相信我!”
  陈东躬身道:“我们相信太子殿下是和我们站一起,但很多时候,太子也无法改变官家的决定,我们希望官家能以书面旨意给我们一个承诺!”
  他话音刚落,身后数十万太学生和民众忽然大喊起来,“反对金人无耻要求!”
  声势如潮,令太子赵桓骇然变色,他一抬头,只见父皇在大群侍卫的护卫下已经出现宣德楼,赵恒急忙向楼奔去,这时,赵佶脸色苍白,他着实没有想到李延庆竟如此深得人心,甚至还超过了自己,令赵佶眼闪过一丝恼怒。
  这时,太子赵桓跑了来,躬身道:“参见父皇!”
  “他们怎么还不撤去?朕是怎么交代你的。”赵佶极为不满道。
  “启禀父皇,儿臣再三给他们讲,朝廷绝不会把李延庆交给金人,但他们希望父皇能以书面形式下旨公布,他们会散去。”
  赵佶顿时勃然大怒,“在他们心,李延庆朕还重要吗?”
  赵佶按耐不住心的万分恼怒,拂袖而走,赵桓僵在那里,满脸苦涩,这时,给事吴敏慢慢走过来,小声劝道:“殿下不必烦恼,官家只是一时生气,很快会下旨。”
  赵桓长长叹了口气,“民意可畏啊!”
  吴敏却微微一笑,“但民意也是最好的武器,不是吗?”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桓一眼,转身走了,赵桓却陷入沉思,吴敏的这句话让他回味良久。
  宣和六年八月下旬,宋金经过五天的谈判,两国停战和解协议终于达成一致,宋朝完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除交出李延庆外的一系列要求,割让燕山府和真定府,赔偿金**费黄金五十万两,送第五子肃王赵枢去燕山为人质,每年岁银增至三百万两,绢一百五十万匹。
  八月底,金兵正式从河北及河东撤军,躲避在山的数十万百姓开始陆续返家。
  太原城头,李延庆负手凝视着远处空荡荡的金兵大营,金兵从昨晚开始撤军,到天亮时已经全部撤完,李延庆派出数十名斥候赶去探查敌情。
  尽管李延庆知道金兵北撤的原因是宋金两国达成了妥协,但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战役,李延庆已经很了解金兵的作战风格。
  金兵善于使诈,有可能他们只是名义撤军,当自己放松警惕,开启城门时,金兵很可能会杀一记回马枪,正是对金兵的了解,使李延庆半点不敢大意,他只有确定金兵退出雁门关,才会真正开启城门。
  “都统在担心什么?”韩世忠缓缓走到李延庆身边问道。
  “我担心京城!”
  李延庆目光闪过一丝忧虑,历史或者在细节方面发生了诸多改变,但大势却没有变,现在已入秋,再过几个月冬季要来临,一旦黄河结冰,金兵必然会再度大举南下,那时的京城还能不能再守住?靖康之耻是否能避免?
  李延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他面临的问题是分身乏术。
  “都统认为金兵在冬天还会再度杀来?”
  李延庆点点头,“金国狼主坐镇燕京府,是为全力攻宋而来,年底的战争无法避免。”
  韩世忠也沉默了,片刻,他低声道:“听说金国开出的和谈条件是把都统交给金国处置,但朝廷抗住了压力。”
  “朝廷其实并没有抗住压力!”
  李延庆淡淡一笑,“金国本来不指望朝廷会把我交出去,我在太原手握军权,怎么把我交出去?金国只是希望把我调离太原而已,我猜测若没有错,朝廷已经答应了金国。”
  韩世忠一惊,“真把李都统调走,太原怎么办?”
  李延庆轻轻叹了口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京城若保不住,太原一样保不住,从明天开始,我要把太原民众向南疏散了。”
  韩世忠默默点了点头,他明白了李延庆的担忧,在李延庆心,京城太原更重要。
  “那需要我做什么?”
  李延庆微微一笑,“你的任务很繁重,但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太原城的三万民夫训练出来,成为一支能城打仗的军队。”
  “卑职明白了!”
  ...........
  两天后,雁北斥候传来消息,金兵已经全部撤出了雁门关,但两千金兵却占据雁门关,西面的土墩关也被金兵控制,也是说,金兵虽然北撤,但并没有真正远去。
  这时,李延庆下达了南撤动员令,动员太原城民众向京兆府方向撤离,他同时写信给种师道和京兆府,请求种师道和京兆府全力安置这些从河东撤去关的逃民。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背井离乡,但还是有数十万人响应了李延庆的号召,开始举家向南迁移,官道,浩浩荡荡的南迁百姓一眼望不见头,女人挎着小包袱,包袱是一点碎银和微薄的首饰细软,怀抱着孩子,身边的男子则挑着担子,担子里装着粮食,每户南下的百姓都会得到两斗米面的补贴。
  队伍还混杂着不少驴车和牛车,这些是稍微富裕的人家,带的物品较多,这意味着他们算去了京兆,也能过稍微体面的生活。
  护卫数十万民众南下的军队是由王贵和曹猛率领的两万新军,这两万新军便是京兆府的长驻乡兵,由李延庆自己筹集资金养活的军队,经过严厉的训练和血与火的考验,他们已渐渐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军。
  在南城门前,李延庆嘱咐新军左右统制王贵和曹猛道:“这支军队我交给你们了,把百姓送去关后,你们驻扎在陕州,一旦听到金兵大举南下的消息,你们立刻走函谷关向京城进发,在京城附近等待我的命令。”
  两人躬身道:“卑职遵令!”
  “去吧!一路约束好军纪,尽量帮助南撤之民。”
  王贵和曹猛行一礼,率领军队离开太原南下了,扈三娘统帅的女兵营也一并跟随新军南下。
  李延庆又将燕青召来,低声对他道:“你率三百弟兄藏匿于大名府境内,在金兵再度南下之前,若我被朝廷押送去燕京,你可半路劫之!”
  燕青大吃一惊,“朝廷会这样干吗?”
  李延庆摇摇头,“可能性不大,但每一个细节我都必须要安排后,不容有任何疏忽。”
  “卑职明白了,这率弟兄们去大名府。”
  .......
  一个月后,一队宣旨官护卫着开封府尹王鼎来到了太原城,宣旨官向李延庆宣读了圣旨,李延庆保卫太原有大功于社稷,赐爵汤阴县开国县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其手下诸将皆官升一级,赏钱百万贯犒劳三军。
  而接任李延庆的官员是原开封府尹王鼎,他改任河东转运使、太原同知,全权负责太原防御。
  这个结果在李延庆的意料之,这应该是宋朝和金国达成的秘密协议,将自己调离太原,以升官赐爵的方式剥夺了他的全部军权。
  但对于李延庆,这却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在京城和太原府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京城。
  .........
  在和王鼎办理交接后,李延庆在百名亲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太原,出城之时,数十万太原民众出城送别李延庆,尽管李延庆在安置难民以及拆除沿城墙居民,侵犯了很多太原民众的切身利益,让很多太原人对他不满,但每一个太原民众都由衷的感激他,正在他的率领下,太原守军抗住了十几万金兵的惨烈攻城,太原才没有像河北各州县那样迅速沦陷。
  望着远方黑压压的送别民众,李延庆不断的回头挥手,他心充满了愧疚和伤感,他其实可以以太原军民挽留为借口,继续留在太原,但另一份更沉重的历史责任迫使他不得不硬起心肠,告别了对他寄托了巨大希望的太原民众。
  现在是十月初,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