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科幻未来>红警之超时空兵团> 第383章 染血的家书

第383章 染血的家书

  夏季的远东,郁郁葱葱的植被铺满大地,花鸟虫鸣,没有酷暑,只要清凉和舒适,处处充满了生机。
  如果没有爆发战争,这里会是最好的避暑胜地,然而战争让这里变成了一座炼狱。
  共青城战场前线上,布满硝烟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翻开的土地和数不清的弹片。
  低矮的战壕修建在城市废墟当中,厚重的沙袋构筑起了防御阵地。
  一个个士气低迷的苏联士兵,依靠在战壕和废墟之中,双目没有聚焦的望着这座已经被战火烧红染黑的城市废墟,远东的共青城,又是一座被战争拉入深渊的地狱。
  如果没有漫无止境的炮击,没有数不清的枪林弹雨,也没有那些翻开的焦黑泥土中,偶尔可以看到的残缺身体器官,这里的景色应该是相当的美好。
  赫鲁晓夫组建了两百万大军,试图防御红警兵团第三战区的进攻,可是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太骨感。
  战斗爆发之后,一切全都和赫鲁晓夫预测的完全不同。
  红警兵团不是德国国防军,红警士兵也不是德国士兵,两者从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也有太多的共同点。
  在一份发给赫鲁晓夫的评价报告上,一个苏联高级参谋这么写到:“这是一支我从未见过的军队,他们的顽强意志超过我的想象,比枪口下和坚定意志理念下的苏联士兵,更加顽强和坚韧。
  尽管很不愿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支军队拥有超过德国军队的钢铁纪律,进退有序,几乎难以有诱敌深入包围的机会。
  强大的后勤保障也远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们的每一个士兵身上,都携带有一个礼拜的干粮,每一个士兵都具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他们的火力从来没有降低过,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后勤困难,根本不存在。
  根据了解,哪怕是在前线,他们依然有能够大规模聚餐烧烤丰富物资,各种新鲜的蔬菜,牛羊肉和面包大米,从来就没有缺过。
  他们的空军运输机,在一天之内就能够从美国农场内,将食物运送到前线部队的野战炊事车内。
  他们的武器弹药,从后面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部队手中,每一个士兵身上的子弹都有富余,每一门火炮都几乎有着用不完的炮弹……”
  写这份报告的参谋,已经战死,内容很多都是来自战场前线的发现和侦查的结果。
  而这份报告赫鲁晓夫已经看了很多遍,每一次他都意犹未尽。
  如果苏联军队有这份报告上写的那样,那苏联早已经赢得了战争,所以他很羡慕。
  但是作为敌人,他很无奈。
  几次组织幸存的空军,去偷袭红警兵团的前线野战机场,可是每一次都无奈挫败。
  红警兵团使用的一款战术运输机,能够直接在平坦的地面上起降,能够跨越太平洋飞行,庞大的身躯,一次性能够运载七八十吨的物资。
  这种强大的补给能力,苏联根本不可能达到。
  只是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特别是连破坏都做不到的情况下。
  赫鲁晓夫想尽了一切的办法,小部队渗透,自杀式攻击,空军夜间突袭,没有例外,全都失败了。
  如果可以的话,赫鲁晓夫很想和敌人坐在谈判桌上,但是他做不到,苏联也做不到。
  唯有继续凭借着意志,继续坚持着。
  好在苏联后方,也给了赫鲁晓夫相当多的支援。
  在红警兵团全面进攻东西伯利亚的时候,欧洲的德国则是放缓了进攻的结构。
  虽然德国很想攻占下苏联,但是持.久战,依然给德国带来很大的疲惫。
  现在有红警兵团在牵制苏联,德国也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
  德国人放缓,也让苏联在西线的局势,也缓和了不少,将更多的物资尽可能的运送到远东。
  这是德国对红警兵团的不负责任,对此红警帝国也向德国提出抗议,要求德国在西线展开积极攻势。
  然而德国人也表示,必须要缓一口气,部队太过于疲惫,只能徒增伤亡。
  不管如何,苏联倾向于远东的补给,多少是个麻烦。
  特别是苏联人的飞机,虽然每一次升空都会很快被击落下来,但是苏联的工业,足以支撑起持续的骚扰。
  无休止的炮战和空中交战,就这样在共青城和伯力展开了。
  不过苏联人并不清楚,红警兵团并不是拿不下共青城和伯力,而是在积蓄着下一轮的闪电猛攻。
  但是对前线的苏联士兵来说,这种对垒实在是太痛苦了。
  共青城苏联前线的阵地上,正在休息中的苏联士兵中,有哨兵突然高喊:“炮击,隐蔽。”
  骚动传开,天空中炮弹的呼啸声随即落下,一发炮弹在苏联士兵边缘炸开,还有炮弹划破天空发出的凄厉嚎叫,不停的传来。
  越来越多的炸弹,落在了苏联人的阵地上,很多苏联士兵,纷纷躲在了战壕之内。
  纷纷落在苏联战壕和建筑残骸上的炮弹,掀起了漫天的尘土,爆炸的浓烟席卷而起,尘土飞扬向四周扩散。
  如惊涛骇浪般的爆炸,在整个阵地上蔓延,完全没有要平息的意思。
  不停有人喊出了卧倒的声音,但是喊得再大声,也盖不过炮弹的声音,许多苏联的士兵,被弹片击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特别是那些躲在建筑残骸内的苏联士兵,建筑残骸并无法帮助他们完全躲过炮击。
  而所有的军医都是隐藏在战壕之内,这种情况下,军医也不可能爬出战壕,去救援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伤兵。
  只能是等待炮击过去,能够救多少再算多少。
  这种炮击很短暂,并没有持续几分钟,很快就结束了。
  战场上,也看不到有红警士兵进攻的身上,本就是属于骚扰性的炮击。
  这种炮击,完全就是看炮兵的心情,心情不好就会打几发炮弹,心情好也会打几发炮弹。
  特别是在一日三餐的时候,或者等待苏联人开始吃东西的时候,炮弹就会落下。
  这种炮击很难对苏联士兵进行大规模的杀伤,每一次炮击所造成的杀伤,效果都不大。
  就好像这一次的炮击,死伤的苏联士兵,还不到二十个,而落下的炮弹最少上百发。
  当炮击停止,许多苏联士兵和军医爬出战壕,拯救那些受伤的士兵。
  炮击带来的伤势,最普遍就是弹片外加内出血。
  如果是在有完善医疗设备的医院之中,内出血还能够拯救,但是战场上,内出血的伤势能够救活的希望渺茫。
  特别是缺少药品的时候,很多伤兵都只能无奈的等待死亡。
  距离战壕最近的一个苏联伤兵,被快速救回了战壕,这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左右的少年,还很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神色。
  军医伸手摸了一下少年的腹部,两个伤口还在咕咕冒着血水,可怜的肚子上,布满了鲜血,掀开他的衣服,里面的皮肤早已经被染红。
  军医小心的擦拭掉一部分的血液,才确定了两个伤口的准确位置。
  两个手指宽的伤口,不规则的弹片造成的伤口,呈现锯齿状,鲜血还在从伤口之中涌出来,就如同打开的漏勺一样,哇哇的淌血。
  看到伤口的位置,再加上这种大出血,军医十分无奈的对身边所有人摇摇头,弹片进入到身体内,损伤到了肝脏,就算是有充足的药品,也难以救得活。
  不过本着自己的责任,军医示意边上的其他战友帮忙,把这个少年士兵扶起来,伸手摸他的后备,也有两个伤口,穿透身体的弹片,伤到了肝脏,也切断了一部分的肠道。
  年轻的士兵,意识开始迷糊了起来,军医见状,马上拍了拍他的脸颊,同时对他喊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意识清醒一点的年轻人,早已经说不出话来说,嘴里冒着血泡,想要回答,可是只有不停从嘴里涌出的血水。
  周围的人,只能从他颤.抖的嘴唇之中,读出了几个音符:“求求你们,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最后的四个字符不停的重复,在年轻士兵最后回光返照的时间之中,他也终于喊了出来:“我要回家……”
  军医有些不忍心的看着他那年轻的面庞,说道:“好,我们帮你回家,你很快就能够回家了……”
  “我很……清楚,我回……不去了,长官……,信……,寄……”年轻的士兵,凭借着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的说了出来,只是还没有说完,便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看着没有气息的年轻人,军医很无奈的摇摇头,在他身上摸索了会儿,终于找到了一封早已经写好的家书。
  鲜血将信纸染红了一大片,打开信封,里面的纸张保存十分完整,只有一部分染到了血印。
  军医擦了擦手中的鲜血,小心的将信封内的信纸抽了出来。
  字迹都很清晰,就是字体有点凌乱,可字里行间内的那种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反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字字如金。
  “亲爱的母亲和姐姐、弟弟:
  看着手中干净洁白的信纸,每每要下笔,都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因为在这里,时时刻刻都在面临死亡,但我不得不迫不及待的在信纸上写下这些内容,否则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秒我是否还活着,而我也不知道到了天堂,应该怎么和你们说了。
  从走上战场的那一天,我一直都很想念你们,原谅我从莫斯科大学直接走上了战场,也原谅我都不和你们说一声,但是我没得选择。
  我知道,我无论如何都看不到你们了,我怀念你们的声音,怀念你们的相貌,怀念你们曾经给予我的家庭温暖。
  你们是我在战场上唯一的精神寄托,战争太残忍了,人性泯灭的战场上,断送了太多无辜的生命,也摧毁了太多太多的家庭,在我们连队之中,甚至还有一个十四岁的士兵。
  尽管我坚信胜利会属于伟大的苏联,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胜利。
  那天,那个只有十四岁的士兵,离开了战壕就再也没有回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我爱你们,我的母亲,我的家人,我不想死,我很想活着回去见到你们。
  我每天都在幻想,回到家里的那种场景和画面,很憧憬怀念小时候母亲温暖的怀抱。
  如果我还活着,我相信自己应该过得还不错,如果不依靠在冰冷的残骸和战壕内的话。
  我不知道有没有勇气寄出这封信,这样你们就会以为我还在学校内,我还会在安全的后方。
  但是我不能欺骗你们,如果将来你们收到了这封信,请相信,我在天堂会很开心,哪怕天堂没有你们,但是天堂也没有战争。
  永远爱你们的……”
  军医将信的内容朗读了出来,周围的每一个苏联士兵,有的在默默流泪,也有直接哭了出来。
  很多年轻的面孔,甚至连十八岁都没有。
  信中的内容很琐碎,甚至都有些风马不相及,上下不连贯的内容,但是却道出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声。
  当军医的读完这封信的时候,负责这片战壕的一个营长,对军医说道:“送到师指挥部吧!”
  军医一愣,随即点点头,安静的合上了信件,将还残留字迹的寄送地址,从新临摹了一份,然后再将信纸装入全新的信封之中。
  苏联师政委在看到信件的内容之后,则是干脆的一起送到总指挥部。
  结果这封信落在了赫鲁晓夫的手中,当他看到信中的内容时,怒不可遏的说道:“这是懦夫,还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狗屁,简直就是叛国者,这种人就应该被绞死,他们的家人就应该到西伯利亚种土豆。”
  愤怒中的赫鲁晓夫,更是直接下达了命令:“将这个懦夫的家人,全都送到西伯利亚挖矿,告诉所有的士兵,身为士兵,胆小懦夫便是叛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