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回到三国打天下> 第259章明争暗斗(二)

第259章明争暗斗(二)

  旁边的老刘又接着对公孙康与公孙恭道:“二位公子,你们可愿意到幽州书院来学习,这里不光能学到各种学识,我义父枪神童渊与我师叔王越都在蓟县,担任我幽州军队的总教习,所以你们要是到了蓟县,我还可以让他们来教你们武功,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冲着你们父亲的面子,我可以让你们直接进入书院学习,你们可愿意?”
  一听说不但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另外还有大汉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个武学大师教授自己武功,公孙康与公孙恭心里早就愿意了,可是他们一直很怕自己的父亲,任何事情都要由父亲来做主,所以二人也不敢马上回答老刘,而是转过头去,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看着他们的父亲。
  公孙度何尝不知道老刘的目的,他就是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弄到幽州书院去学习,而其中真正的目的,便是两个儿子到了人家的手中,自己就无法再与幽州官府做对了,否则人家要是拿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要挟自己,自己还不得乖乖的就范,所以公孙度沉吟半晌,没有答话。
  老刘看到公孙度不说话,知道他是猜透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也不急着逼他,而是继续对公孙康与公孙恭道:“二位公子,你们可是名门之后,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我看二位公子正如文皓所言,将来肯定会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公孙先生难道舍不得他们离开自己,还是怕我会对他们不利吗?”
  老刘的一番话,更是令公孙度左右为难,想想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不是上上之资,但是也算得上是可造之材,只是自己苦于找不到名师来指点他们,另外如果他们离开了辽东,自然便会与那些富家的纨绔子弟不再终日厮混,这对他们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虽然自己为了儿子的前程,说不得要答应刘备的一些条件,但是家族的将来才是最重要的,而家族的将来也是要靠着自己的儿子去维持的,另外从他听到的和看到的,他也相信老刘绝不是无言无信的小人,因此最后公孙度一狠心,对着老刘道:“多谢刺史大人抬爱,我的这两个儿子能得到大人的垂青,是他们的福气,既然大人愿意收留他们去书院学习,我怎么会不放心呢,康儿恭儿,你们还不过来谢过刺史大人。”
  听到父亲答应了,公孙康与公孙恭大喜过望,以后能到幽州书院学习,并且有机会在武功上得到童渊与王越两位武学大师的指点,那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二人急忙跑到老刘面前,跪倒在地行大礼参见,同时口中连说多谢大人。
  公孙度也起身对老刘道:“刺史大人,今后我的两个儿子可就交给大人了,他们一向顽劣,还望大人多多担待,能入幽州书院学习,得到众位名师大儒的指点,实是我父子心中早有的愿望,今日蒙大人垂青,在下不胜感激,再次谢过大人的厚爱。”说完,公孙度对老刘深施一礼。
  “公孙先生太客气了,我只是觉得二位公子乃是可造之材,只要稍加指点,他日必可成为我大汉的栋梁之才,我还得感谢公孙先生如此深明大义,使我大汉又有了两个前途不可限量的人才。”老刘看到目的达到了,心中高兴,便继续给他戴高帽子。
  公孙康与公孙恭去幽州书院上学的事情定下来之后,众人接着又开始闲聊,只是老刘几人只字不提辽东官府买地之事,让公孙度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猜不透老刘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眼看时间已近中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公孙度便向老刘客气了一下道:“刺史大人如果不嫌在下家中简陋,就在我家中吃顿午饭如何?”
  老刘正等着他这句话呢,于是马上道:“公孙先生要是不嫌麻烦,那备就叨扰了,我可是能吃能喝,还望公孙先生不要笑我是酒囊饭袋才好。”
  公孙度连称不敢,于是老刘等人便在公孙度家中蹭了一顿午饭,吃饭之时,众人聊的都是些老刘以往的英雄事迹,看到老刘的酒量,把公孙度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而且老刘等人到现在也没说找他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只是说久闻自己的大名,专程来拜会自己,向自己讨教一番,现在是两个儿子到被他给讨去了,也没见他向自己讨教别的东西。
  吃罢午饭,公孙度带着家人将老刘送到了大门外,众人告别之后,老刘等人又是大张旗鼓的返回了辽东太守府,而且到了第二天,在襄平的世家大族中便传出了一个消息,公孙家族的族长公孙度已经答应了刺史大人,把公孙家在襄平周围的良田大部分都卖给官府,而且也不再去开垦周围的荒地,公孙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刺史大人答应他了: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幽州书院去学习,将来也为他们谋个好前程。
  为首的公孙度都服软了,别的世家大族哪里还敢继续出头,而这时官府又派人来他们家中商量买地之事,这些豪门马上答应了官府的要求,结果没过几天,襄平城周围的大片良田就归了官府所有,而且开垦荒地的事情他们也都保证不再参与了,最后看到自己成了一枝独秀,公孙度无奈,也只能答应了官府的开价,把自己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卖给了官府,如此一来,困扰石韬与麴义二人多日的大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几天以后的一个早晨,老刘带着众人告别了出城送行的石韬、麴义二人,还有公孙度也一直把他们送到了成外,他可不是专程来送老刘的,而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要跟着老刘去幽州书院学习,他是为了送儿子所以才来顺便给老刘等人送行的。
  怕儿子将来受委屈,公孙度再三拜托老刘一定要关照公孙康与公孙恭二人,老刘答应了他的要求,反正进了书院,所有的学生都会受到平等的对待,至于能否学到东西,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看到老刘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公孙度才算放心了,他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资质不是特别出众,但是由于自己的家教很严,所以他们虽然也结交了一些富家子弟为友,但是他们二人到没有整天在外边给自己惹是生非,将来有了名师指点,应该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好处的。
  又叮嘱了石韬与麴义几句,让他们一定配合水军的二位统领,做好水军的扩军工作,另外就是现在有了大片的良田,明年春天一定要大量种植老刘带来的那几种作物,争取来年获得一个大丰收。
  离开了襄平,众人开始沿着官道向昌黎郡进发,襄平到昌黎郡的治所昌黎县城大概有三百多里的距离,这次又带上了两个孩子,再加上太史慈的母亲,所以路上众人没办法走的太快,而昌黎郡眼下也是地广人稀,从辽东进了昌黎郡之后,居然一直到昌黎治所昌黎县之间都没有一座城市,因此众人当天晚上只好在野外扎营过夜。
  北方的初秋,夜里已经很凉了,亲卫队员在扎营之时,发现在他们的不远处,有一座牧民的帐篷,而且在帐篷外还有几匹马,另外还有牛圈羊圈,里边养着不少的牛羊。
  看起来他们就是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了,亲卫队员不敢大意,还是把附近有人居住的消息报告给了文丑,而文丑便马上离开了营地,带着几个亲卫队员前去查看情况。
  听到帐篷外的马蹄声,从帐篷里出来了一名壮汉,身形竟然比文丑还要魁梧,个头也比文丑高出了半头,看到来的是名军官,那名壮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警觉的神情,在那里打量着文丑等人。
  看壮汉不说话,文丑心说我也不能就这样和你干耗着,于是冲着壮汉喊道:“我说大个子,你们是哪里人?怎么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居住,干吗不去城里住,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万一遇上强盗前来抢劫,你们可如何是好?”
  壮汉听文丑说完,用着生硬的汉语道:“不劳军爷费心,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放牧为生,在城市里边还住不习惯,再说了我们也没什么钱财,所以也没有人会跑到这荒郊野外的来抢劫我们,还有一点,就是想抢劫我们,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来这大块头对自己的功夫还挺自信,于是文丑又问道:“大个子,我且问你,这里离昌黎郡的治所昌黎县还有多远?你可知道附近还有什么大的县城吗?”
  “这里离昌黎县大概还有一百五十多里,附近百里之内都没有大的县城,只有一些小村庄,住着一些种地的农民,军爷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壮汉答道。
  文丑还没说话呢,壮汉身后的帐篷中有人问道:“兀突,你在和什么人说话?可是来给我们送粮的农民吗?”
  听到帐篷中的人问话,壮汉急忙回答道:“不是主人,是几位军爷向我打听道呢。”
  帐中人不再说话,壮汉道:“军爷要是没事,我就回帐篷了,行吗军爷?”
  估计帐中也没有几人,不会对自己这些人造成威胁,文丑于是对壮汉道:“没事了,你回去吧,我们这就走了。”说完文丑带着几名亲卫队员返回了营地,与大家一起吃晚饭去了。
  吃饭之时,文丑便向老刘说起了附近还有一户牧民居住,而那牧民家中竟然有一名壮汉身材竟然与蹋顿不相上下,一看便是一名力大无比的勇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