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回到三国打天下> 第175章长社之战(一)

第175章长社之战(一)

  现在这支队伍全是骑兵,因此行军的度很快,第二天,大军便到了黄河边上,而他们渡河的地点,也正是后来因为曹操和袁绍的一场大战而名闻天下的官渡。
  此时的黄河水势宏大,远非老刘所见过的后世可比,而官渡也正是因为地处黄河南岸的官渡水一带而得名,其实当时的渡口是在延津,现在正值雨季,因此黄河水位很高,虽然也很浑浊,但是比起后世来可就好的多了。
  四万多大军在延津一带找来了很多船只,但是毕竟人多船少,结果整整过了两天,上百条小船才经过了不知多少个来回,将北岸的官军全部运到了黄河南岸。
  当晚大军便到了临近延津渡
  口的官渡,由于天色已晚,大军便在官渡扎营过夜。
  来了兴致的老刘拉着戏志才、曹操、袁术几人,带着几名武将做保镖,征得皇甫嵩的同意之后,便到城中找了一家酒店喝酒,同时也向当地人打听清楚了官渡的情况。
  官渡,在中牟县城之北,官渡水南岸,这一带在今天看来,早已是平畴沃野,一马平川,毫无地理优势可言,但在公元18o年的东汉末年,这里却非同寻常。
  官渡本非地名,而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这条河就叫官渡水,而如今看来,官渡水就是汴水和鸿沟,根据史书记载,它源于荥阳,汉高祖刘备与西楚霸王项羽当时的楚汉中分之界,便是当时的官渡水。
  时至今日,在地图上已经很难再寻找到官渡水的踪影,只是在河南中牟县城东北两公里处,有个官渡桥村,相传是因为这个村庄临近在官渡水上所建的官渡桥而得名,该村之西,有贾鲁河缓缓流过,而这条河便是由后来元代时的贾鲁河并官渡水与莨荡渠汇集而成。
  官渡水之于官渡,非常重要,那时候的黄河,并非在原阳与中牟之间,而是在白马(今滑县)、延津之北的地方,黄河本为天险,但在黄河与官渡之间,缺乏足够的屏障,官渡水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官渡水成为天然的屏障,但这也并非官渡之战曹操选择官渡作为主战场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天然的屏障,这个屏障就是圃田泽,位于官渡的西端。
  圃田泽又作莆田,《周礼?职方》中说:“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莆田。”其春秋时称原圃,战国又名囿中,它的大名,在《诗经?小雅》中,有十多诗歌中都有提及。
  圃田泽在当代的中牟与郑州之间,东西长四十里许,从官渡延伸到郑州东侧的今郑东新区,南北长二十里许,从中牟县中部直抵黄河南岸,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中有沙罔”,被分割成二十四个浅狭湖泊,其间各有“津流径通,渊潭相接”。
  圃田泽北通黄河,东连济水、莨荡渠,“水盛则被注,渠溢则南播”,成为黄河与官渡水之间调节流量的水库;从宋代起继续起着调节汴河流量的作用;元代以后,随着汴河的淤废,圃田泽不断受到黄河南泛的灌淤;明万历年间,已变成由若干大小陂塘组成的沼泽洼地;清代以后则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
  如今,除了在郑州有个圃田镇以外,再也找不到圃田泽的踪迹。但在公元18o年时,因其水泽遍布,不可通行,成为曹操以许都为中心的豫州之地北部的天然屏障。
  官渡借圃田泽之便,更显重要,因为圃田泽的存在,这里成为南北通衢的咽喉所在,北可渡黄河,到达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南则直达许都,因此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看着曹操毫无异常的坐在自己的对面喝酒,老刘心道不知道经过自己的搅合,历史还是否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向前运行,要是真的那样的话,将来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之时,不知道他想起今日之事,会有怎样的感想。
  曹操和袁术哪里会知道老刘所想,二人自打从洛阳出兵巨鹿以来,皇甫嵩军令严明,所以他们一直就没有敢出去喝酒,今天难得有这个机会,两人都敞开肚皮大喝特喝,直到醉眼朦胧,才吵着让老刘带他们去城中找家妓院过夜,这一个多月可把他们憋坏了,今天有机会宰老刘一刀,他们当然不会放过了。
  只是老天不遂人愿,这官渡毕竟地方不大,加上现在的战事已经波及到了附近,所以城中唯一的一家妓院的老板早就不知跑到哪里躲太平去了,气得袁术将妓院的门几乎踢破,才被老刘和曹操拖回了城外的军营。
  张角和鬼影率领着邺城黄巾军之中仅有的八百名骑兵,趁着老刘和皇甫嵩的大军还没有赶到邺城,官军的合围之势尚未形成之前,从邺城南门离开了邺城,由于张角早已经从探子口中知道,皇甫嵩率领的新军就在邺城南边不远的安阳驻扎,因此他们并没有从那里经过,而是绕道濮阳,从白马渡过黄河,然后直奔兖州的东郡,去找在那一带活动的由张伯、梁仲宁、戴风几人率领的四万多黄巾军。
  本来这支队伍的统领是卜己,但是由于卜己后来领着一些人去了巨鹿支援张角,因此现在这支队伍便由剩下的这三人负责统领,这支队伍现在在人数上仅次于张曼成和波才两处,而且他们这边没有朝廷派来的官军队伍,只有兖州的郡国兵与之对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此张角和鬼影才会选择去他们那里。
  而就在这时,朱儁率领的四万北军士兵浩浩荡荡的出了虎牢关,直奔颖川而去,由于北军上下一直自以为他们才是朝廷的正规军,因此根本看不起那些揭竿而起的黄巾军士兵,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北军一到,黄巾军便会土崩瓦解,作鸟兽散了,而朱儁也和手下的将官一样,犯了轻敌的错误,大军行军之时,居然前边连个探子都没有派,结果刚刚进入颖川地界没有多久,便在一处山脚下遭到了波才率领的黄巾军的迎头一击。
  波才与彭脱都曾参加过围追老刘前往洛阳的一战,也就是那一战,老刘领着手下的三员大将、五十名亲卫队员,利用手中的连弩之利,居然消灭了三四百名前后夹击他们的太平道信徒,而且最后从容遁去,当时阵亡的亲卫队员竟然不到三十人,这还是因为攻击他们的都是些有武功在身的江湖豪客,所以从此以后,波才与彭脱便花大价钱请来了一些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士,专门为他们训练手下的太平道信徒,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手下的这几万人可以算得上是黄巾军之中的一批精锐力量,因此他们才敢在朝廷的北军前来征剿他们之时,不逃不躲,反而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完全出乎朱儁等人的意料。
  波才选择出击的时机,是在北军经过了长途跋涉之后,大军疲惫不堪的时候,而他带领的六万黄巾军士卒可是养精蓄锐,在山坡上、树林中埋伏的,当北军的先头部队过去之后,波才一声令下,山坡上、道路另一侧的树林中还有官军前边的黄巾军士卒一齐拉弓射箭,猝不及防之下,北军前军损失巨大,而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官军将士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向后败逃,将中军和后军也都冲散了,好在朱儁及时整顿好一支上万人的骑兵队,一个冲锋便利用兵种上的优势,打退了黄巾军士兵的进攻,但是弓箭兵说来也是骑兵的克星,所以遭到弓箭兵的阻击之后,官军也不敢过分追击,于是在朱儁的指挥下,北军士兵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长社之后,才进入长社城中,依靠城墙的掩护稳住了阵脚。
  而波才与彭脱初战告捷,二人均是大喜过望,看来官军也不过如此罢了,因此二人指挥手下的六万黄巾军士兵,将长社紧紧包围起来,想把长社城中的官军一口吃掉。
  退入长社的朱儁命人下去清点队伍人数,结果与黄巾军的第一仗,便损失了八千多名士兵,另外还有三千多人受伤,看来自己先前以为黄巾军士兵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想法是错了,因此朱儁急忙打起精神,分配士兵到四面的城墙上抵抗黄巾军士兵的进攻,好在这些黄巾军士兵根本没有什么用来攻城的器械,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攻城,所以
  朱儁也就不用担心长社会在短期内被他们攻破。
  结果这一围,便是十几天过去了,期间波才和彭脱也曾从百姓家中找了些梯子,他们自己也造了不少云梯出来,然后便派黄巾军士兵前去攻打长社城。
  当城外的黄巾军士卒进入官军的弓箭射程后,朱儁马上指挥北军士兵用弓箭向黄巾军放箭,在这种环境下,北军士兵训练有素的优点便显现出来了,虽然波才也命令手下的弓箭手到城外与官军对射,好掩护那些用柳条筐抬着土石的黄巾军士兵冲到护城河边,把筐里的沙土石块投入护城河中去填平护城河,但是他们是仰射,自然不如城墙上的官军向下俯射来的方便,而且他们的长弓质量不及官军,因此射程也不如官军射的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皮甲护身的黄巾军士兵死伤惨重,能跑到护城河边上的,没有几个还能活着跑回来,而与官军对射的弓箭手,也大都死在了官军的弓箭之下,所以波才指挥手下士兵几次攻城,都被官军打退,而且他们根本连护城河都过不了,因此造的那些云梯根本也没用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