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其他类型>红楼之奶娘的奋斗>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8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8

  史氏大笑,指着她对贾敏说:“瞧你嫂子这张嘴哟。”史氏心下满意,这大儿媳妇虽身子生没有二儿媳妇壮实,但她的长孙也是健健康康的。就是这嘴,也比老二家的巧一些。
  “瑚儿怎么样了,他小孩子家家的可是遭了罪喽。”
  “也是媳妇粗心,奶娘和房里的丫头们偷懒,这才让瑚哥儿自己跑了出去。媳妇已经另寻了好的给他使了。这两天身子也好利索了。正吵着要来给太太请安呢。不过他个小人,这会到是知道害怕了。说是怕您说他贪玩,不敢来呢。”张氏说完,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地笑了起来。
  “这小人精”,听到张氏的话,史氏也被逗乐了。
  “不怕太太不高兴,若不是敏妹备嫁,太太要忙的事情太多。我都想将瑚哥儿送到您这里来了。他天天吵着要祖母,媳妇实在是没办法了。”张氏再接再励,拿儿子出来刷好感度。
  史氏一听,更高兴了。再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亲孙子,还是头一个孙子。老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心头宝。对于瑚哥儿这个孙子,史氏是真的放在了心上。就连一旁的贾敏听了,也觉得将瑚哥儿接到母亲身边来,一来教养。二来也可以慰藉她出嫁后,母亲的寂寞。
  “大嫂子这么说,不如就让人将瑚哥儿抱来吧。我也想多亲近亲近呢。”
  史氏一听,也觉得不错。就让张氏给贾瑚收拾一翻,下晌便搬到正院来。说完又吩咐鸳鸯将她这里的碧纱橱收拾出来给贾瑚住。
  张氏一听,笑着说道:“鸳鸯姑娘也不必着急着收拾,回头先把瑚哥儿要用的东西放在那里便是,瑚哥儿来了正院,白天跟着太太,晚上嘛,”顿了顿,笑着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贾敏才接着说道:“晚上嘛,让他跟着他敏姑姑睡去。”
  这年头,都有童子带子的说法。贾敏要出嫁了,这会带一带侄子,也算是图个好兆头。而且那碧纱橱,自贾敏搬出来后,一直没有人住。怎么说也要先放放气,通通风才好。
  张氏这别有所指的话,一直让贾敏羞红了脸。跺着脚去了后边。史氏和张氏见了,拿着帕子捂着嘴笑个不停。
  站在屋里一直旁听了唐朝,心里有些好奇这张氏为嘛要把儿子送到正房给史氏养着呀。婆婆抱走孩子,不是制约媳妇的第二个杀手锏吗?当然第一个便是送小妾了。这么一想,林琳便觉得张氏这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唐朝不知道,这种孙子跟着祖母住的,在古代是早就屡见不鲜了。而且张氏最近要有大动作,她也不想让儿子在身边。怕出了什么危险。送到婆婆这里来,一般人是不敢对瑚哥儿动手的。要知道婆婆史氏自来就不是个慈善人。
  再一个,张氏一天是有大半天的时间都在史氏这里,其他的时间也是要管家理事的,跟本没有什么时间带孩子,送到史氏这里,正经比放在东院看的时间还多一些呢。
  到了下晌,张氏到是真的将孩子送来了。瑚哥小小的年纪,米分琢玉雕。倒是比半个月前瘦了不少。看起来眼睛倒是更大了。
  瑚哥儿被张氏教养的很好,三岁大的孩子,小胳膊小腿的行起礼来别提多可爱了。看得屋里的女性生物都是两眼放光。就连过来陪史氏聊天的王氏,也是一边摸着肚子,一边慈爱地看着贾瑚。
  贾瑚三岁了,两个月前张氏便开始教他弟子规和三字经了。对于这一点史氏是非常满意的。
  一般人家都是先教导孩子学三百千,但张氏却并不,她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贾瑚弟子规。等到弟子规学全学会后,才开始教贾瑚三字经。
  贾瑚人小,睡的也早,再加上他一来,贾敏觉得好玩,硬是教三字经和考他学会的东西。也因此,晚饭时都是奶娘抱着喂了吃食。然后便开始有些迷糊了。
  史氏看了一眼,便让鸳鸯将贾瑚带下去休息。白天的时候,张氏虽然如此说,但大户人家也绝没有侄子睡在姑姑房里的事情。
  碧纱橱里,贾瑚的一应物件都收拾好了。唐朝还是没有什么可以伸手的地方。她现在还处于实习阶段。一般活计都不敢让她上手。
  晚上在侍候了史氏休息后,唐朝才有些疲惫的回到了自己的小房间,小月早就打好了热水,唐朝也不纠结用童工了。
  她现在这副身子也是童工,好不好。除了吃饭,她整整站了小一天。脚都快站麻了。可看鸳鸯等人,倒像是习以为常。
  果然大丫头都不是好当的。
  回想了自己一天的公司下属分管部门的中层领导者的生活,唐朝当场便泪奔了。从早上到晚上,她就干了两件事。
  一是侍候别人一日三餐加一顿点心和自己的一日三餐加一顿点心。
  二是侍候别人洗漱和让人侍候自己洗漱。
  二等丫头都尚且如此,何况一等乎?
  见此,唐朝发现自己的要求真不高,这种二等丫头的生活就非常不错了。
  一夜无梦,唐朝是在小月的叩门声醒过来的。想到今天以至于今后的每一天都要这么过,她都有种哭出来的感觉了。
  这才几点就让人起床呀!
  不过唐朝在今天却跟着鸳鸯干了一份好活。
  ☆、第8章
  第八章
  第二天一早,唐朝一如昨天跟着鸳鸯先是在门口站岗,然后侍候史氏洗漱吃早膳。膳毕,史氏一边逗着瑚哥儿,一边对下首坐着的张氏道:“老大家的,甄家的姑娘初封的是个什么品级?我恍惚记得是嫔不是?”
  张氏一听史氏的话,想了想笑道:“回太太的话,是嫔呢。初九进宫。昨儿下晌甄家的婆子来报喜时还说,后儿个初六,他们府上要摆一日的戏酒。请太太和阖府的女眷一起过去热闹热闹呢。”
  史氏点了点头,“咱们家跟甄家也是老亲。回头准备一份厚礼。到时你领着敏儿一起去。我就不去了。”甄家的丫头,无论才貌都不及她的敏儿,却初封便是嫔。承恩后一个妃位是跑不了的。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只是史氏心中也说不出什么。一时想着女儿当家做主,一身大红嫁衣,十里红妆的成为正房太太。一时又盼着女儿黄锦着衣,尊荣无限。
  心里明白,便是贵妃,皇贵妃,也不过是皇家的妾罢了。可心里就不是滋味。后天的戏酒,她是没什么心情去了。
  不过贾家和甄家的关系却不能远了,让老大家的带着敏儿去吧。多少也是分香火情,但愿甄家的姑娘能有心照扶一个贾家和敏儿吧。
  “是,太太。”张氏起身回了,坐下后又言,“这样的喜事,不如叫上二弟妹一起去吧。咱们家出了孝没多久,一些人情上都有些疏远。现在二弟已经去工部当差了,正是经累人脉的时候,若在二弟妹身体还可以,不妨多走动走动,也是二弟的好处。”
  张氏这才是真的好心,她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向来是连络有亲的。前三年,家里守孝,好多的关系都有些淡了。此时有机会多走动走动,跟众家夫人也碰个脸熟。对将来的发展和儿女做亲也是益处。
  不过史氏想了想,却摇头回决了,“老二家的好不容易有了身子,还是让她静养吧。”成亲十多年了,这才第一个孩子,史氏虽是通情达理,但对王氏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只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虽不是小户人家那样,娶媳妇单纯是为了传宗接代。但谁不盼着嫡出子女呢。
  要知道四大家族向来是连络有亲的。除了联姻,还有家族之间的血脉联系。不然,再好的关系,没有这些牵绊,早晚也会消磨殆尽。
  张氏听到婆婆的话,也就不在说什么了。又坐了半天,便起身料理府中的事务去了。给甄家的礼品还需要她亲自去掌眼。
  贾敏在房间里画画,这半天功夫才算画好。自家欣赏了一翻,还郑重地让下人拿去表起来。洗了手,贾敏一边问史氏在做什么,一边又问瑚哥儿这会在哪。
  听到二人都在史氏的正房,提脚便去正房了。她最近好为人师,想要好好教导小侄子读书。进了正屋,请了安。便看见三岁的瑚儿,正抱着一块点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呢。而母亲却让人翻箱倒柜的找东西。
  “母亲这是在找什么?您给我的东西已经够多的了。”这些日子母亲时常找一些东西回来,给她填进嫁妆单子里。此时贾敏仍是这么认为的。
  “小不害臊的,这可不是给你找的。是给你甄家姐姐找的。”说罢,史氏又让人将另一个盒子也打开。
  “甄家姐姐要入宫了,按例是可以带一些嫁妆的。母亲准备送什么给她。”人各有志,儿女一样,父母也一样。她的父母疼惜她,并不以她的一生为赌注。但别人家的父母却不都是这样。
  甄家姐姐其实并不想入宫的。她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呢。父母家人在见之日遥遥无期。深宫步步机关,一但步错,不说自己,便是家族也可能就此烟消云散。
  “你父亲当年曾得了一柄琉璃夜光盏,此盏是由一整块琉璃雕成莲花台的烛坐,上嵌一颗拳头那么大的夜明珠。此物虽是稀奇,却并非是什么贵重之物,便没给你。今儿正好给了她,此物也算是有些新意了。”
  此时琉璃并不值钱,夜明珠虽稀少。但世家也都多有收藏。便是贾敏的嫁妆里也收着一颗更大更好的一颗夜明珠呢。
  史氏想到贾赦不过一等将军的爵位。而贾政也不过一个恩赐五品工部。贾家此时却远不及甄家势重。此时正是应该与甄家守望相助。多备些厚礼,也让这小甄氏的心里在进宫前对贾家更重一些。
  唐朝一边跟着鸳鸯找东西,一边暗暗地咽口水。这么多宝贝,就是上辈子在电视里也没有看过这么多的好东西摆在一起。人家都是一样一样拿上台来鉴宝的,那时是有真有假。可现在呢,这一箱箱,一盒盒不说现在就价值连城的,就是现在不值什么钱,几百年后也要价值连城了。
  泥玛,好想扑上去,在上面打个滚呀。
  尤其是唐朝眼看着鸳鸯从一个细长的盒子里拿出来的一棵琉璃树坐底座的夜明珠时,眼睛都直了。
  话说,遇到金子的时候可以用牙咬一咬,可遇到夜明珠是用什么来咬一口,缓冲一下激动的心绪呢。
  “呵呵,太太快看。这丫头都看傻了。”贾敏在一旁看到唐朝双眼发直的地看琉璃夜光盏,轻笑地对着史氏说道。
  贾敏的话一说完,屋里大大小小的人都笑了。唐朝也知道自己了了丑,憨憨一笑,“让太太和姑娘见笑了,可这真的不能怪奴婢呀,唐朝一直都知道咱们荣国府家大业大,太太的宝贝多的是车斗海量。可您看看,奴婢和鸳鸯姐姐这才抬进来几个箱子进来呀,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几个箱子还不是太太小库房的九牛一毛呢。所以奴婢这个样子,只能怪太太好东西太多了。”
  史氏和贾敏听了也都笑了,史氏指着唐朝对贾敏说,“瞧瞧这小丫头这张嘴呦,真够让人发笑的。自己没见识,竟然还怨我的好东西多。这是哪家的道理。得了,得了。既这么说,我也不能太吝啬。鸳鸯去拿我收的那盒小首饰,拿出几件赏她。再拿些,你们几个也分几件。”
  唐朝和屋里的人听到有赏,都纷纷谢了赏。
  史氏又吩咐人另找出一匣子各色宝石,“将这两样东西单独放,等后日的时候交给大奶奶,让她一起送到甄府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