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农业中华> 第三十三章 核计划

第三十三章 核计划

  进入六月,兰州到西宁的道路修通,基本完成了包头工业区建设的聂荣臻到了银川,而叶挺和刚刚换防的叶剑英到了青海。爱因斯坦带着天文所和核物理研究所去了青海湖,在哪里成立了核物理研究院。经过一年所的建设,那里的基本设施已经完备。
  青海省也许不是一个矿产储量最大的省,但是绝对是各种矿物最丰富的省。这里将建立一个完全为航天与核研究的基地。
  银川已经变成了是一个导弹和火箭研究基地。
  核物理研究所根据爱因斯坦的想法,设计出了磁约束环形装置,就是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能在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但是设计是设计,制造是制造,实物实验需要在青海完成。
  青海的核物理研究院就分成两步走,一步是先对这个设计进行理论验证。只需要能够形成等离子体加温就行了。
  另外一个就是材料研究,他们已经验证了超导体的一些物理特性,并总结了电动力学理论。这是一个高温,一个低温的研究。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材料,各种金属冶炼合成技术,而这在各矿山和冶炼基地都在进行。从很早开始,冶炼所在环境所的逼迫下,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种元素。也不让任何废弃进入环境。后来发展到试图把任何元素都提取出来,并研究其特性。
  这被称之为冶炼炉渣再利用研究。很多被封存的半成品现在都有了作用。含镧钡钇铌锶等的化合物现在全部成了宝贝。因为物理所发现,并非只有纯金属材料超导性才好,一些混合物就有着高温超导的属性。
  他们很早就发现了放射性,所以把很多具有放射性的尾矿和炉渣都封存了。不进行研究是因为张春不允许研究。但是现在爱因斯坦说可以研究。这些东西都被取出来,送到了青海。
  这次张春放行了。但是说了只能研究核反应发电装置。严禁武器类的研究。核研究光青海不行,按照核物理研究院的规划,实际上各大学,各工矿都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所。按照系统论的原理,一层层分解。搞理论的搞理论,搞材料的搞材料,搞制造技术的搞制造技术。还包括最基础的找矿,矿山开采,运输等等相关人员的汇总出来后。曾思敏就找来了,因为是百万人,光吃喝拉撒睡,一年的耗费就是以亿元计算,虽然这些人不都是单纯研究,也有产出,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几千万元是要的。所以要求把政府拨款和新民教育基金的拨款放在一起统一调配。
  张若茗就让核物理研究院和政府一起做一个预算。扣除政府预算后,教育基金进行支付。
  张春对曾思敏说:“你不要担心,所有的附属研究都会产生新的工艺,并拉动整个工矿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如果他们研究成功了,就会有取之不尽的能源。现在可以将一些低阶技术和产品进行出售了。以前是自行车,现在比如私人轿车,比如配套的成品油,但是要控制规模。因为这是消耗我们的资源,财政能够持平就可以了。”
  七月,美国商人终于得到了他们梦想已久的中国产汽车,非常漂亮的双排座客货两用轿车。气派的外形,里面木制装饰、皮革,精致而豪华,发动机见都没见过,噪音极低,结构看似很简单,但是那是封装起来的。唯一的缺点是,必须要用中国产的燃油。中国人说了,只有这种燃油才能做到低排放和高动力。用其它的油也可以,但是中方不保证发动机使用寿命。
  1934年,美国经济危机有所缓解,得益于大规模地出口煤铁和粮食到日本和中国,其中武汉政府比日本的贸易量还要大,以前只有武汉港和连云港,现在多了青岛和烟台港。
  只是,美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人转手把它们的粮食加工成食品后向苏联换成了矿产品。
  张春说,对内不能有利润,但是对外利润越高越好。所以自行车、食品,包括现在的汽车等出口产品,都要比国际上同类价格要高两倍以上。
  中国的自行车已经成为了美国和德国最时髦的交通工具。
  当第一台中国产的汽车出现在美国街头的时候,引起了轰动。因为太漂亮了,而且安静得很,没有美国的汽车那种巨大的噪声。很快德国也开始从武汉政府进口这种汽车。当然太贵了,数量不大,同时还要进口燃油。
  美国和德国的汽车工厂拿到这种汽车就拆。结果既不好拆,因为零件解封几乎是严丝合缝,拆下来后,发现里面复杂得可怕,拆散后,再想装回去,装不回去了。
  中国的汽车采取了模块化设计,可只卖整体封装后的零件,不卖里面的细小零件。
  燃油通过化验,发现不是纯净的柴油,而是包含了一些不知名的化合物。燃烧后没有黑烟。发动机使用本国柴油虽然比国产的排放要好,但是对发动机到底有什么影响,谁也说不好。
  于是中国产的汽车最先是和中国有生意来往的商人们的身份象征。后来一个富豪们也开始购买。
  这让共济会非常不爽,因为通常都是他们拿高技术产品来赚穷国的钱,什么时候反过来了?
  还好武汉政府没有大规模生产和倾销,不然这就是一场战争。
  汽车的出口为武汉政府带来了良好的产品质量信誉,附带着服装、手表、家居、日化、食品等产品都涨价了。
  仅仅一个月,曾思敏就不再啰嗦了,而是成天笑眯眯的。
  液晶电视已经出现在了商场。
  由于公用设施里的电视墙已经出现一年多了。能够挂在墙上的电视当然成了老百姓希望买回家的产品。
  价格是张若茗亲自找物价局调了下来。因为从聂畈会议后,张春就从新民银行给电视机厂注资扩大了两条生产线,虽然还没有投产。但是张若茗建议将价格调整到三千元,一般家庭咬咬牙,就买得起了。
  梁思顺的电视台依旧是以科教,新闻和信息发布为主。这个信息发布有些类似广告,就是告诉了各地的商品价格和新产品的性能。做的不像广告,还是科教片。再就是纪录片和采访的纪实片。
  液晶显示屏的辐射要小很多,城市大型的电视墙就拆除了,因为太耗电,光污染也挺严重的。有些取消了,有些换成了小型的液晶显示屏。电视机厂的显示屏前几批出厂根本就没有轮得上老百姓。电视台和公共交通局就全部要走了。
  公用汽车上和列车上主要用来显示车次和站点、地图。由于全部是轨道交通,所以站点多,换乘复杂。车上的服务员成天嗓子都要说哑了。有了这东西,至少比一张纸有效多了。还能做成语音的,到地方司机按一下就能自动做介绍。
  不过这种电视机销售不到国外去,制式不同,播放原理不同,最关键,没有计算机不行。
  随着汽车和电视的销售,财政也好,新民教育基金也好,完全能够支付核研究的费用。
  不过这两样商品,一样,国内不准用。一样张春不让丽质用。每天还是拖了其实有些倦怠的丽质在后山散步。
  丽质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小家伙在里面已经踢腾得欢快。
  丽质倒是没有害喜,吃什么都很香,只是越发挑剔。别人做的都不满意。都是两个人亲自去在菜地里采摘食材,打野味,采集山货回来,自己做饭吃。
  所有的食物营养要够,杂质要少,热量要够。甚至有些对常人来说还带些毒性。但是两个人已经习惯了,不吃还欠得慌。
  两个人吃饭的挑剔,连水玲都不喜欢。水玲是跟着朱小妮他们一起吃。r1152
  varwosoadconfig={cid:"23130",aid:"1036"};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