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第174章 一七四章
  登基大典并非一日礼毕。在此之前, 还有封禅、祭天等仪式,而九月初一已是最后的臣民朝贺以及昭告天下。
  这日寅时,天际才刚刚发白, 众臣已候在了墀台下。
  宗亲,文臣, 武将,分列两旁。
  其中,宗亲以朱旻尔朱弈珩为首,文臣的前列是六部与都察院的七卿,武将原该由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亲领, 但戚无咎出征东海,便由都督府的两名同知顶上。
  除此之外,自墀台往南, 经奉天门,正午门,承天门,两旁都有上十二亲军卫列阵。
  十二卫指挥使以及北大营都指挥使各率精锐一千,自奉天门外依序排开, 一直绵延到承天门轩辕台尽头。
  苏晋披着遮风的斗篷,被马昭扶着来到墀台时,众臣与兵将已站列好了。
  今日整肃风纪的御史宋珏远远瞧见墀台外莫名出现两人, 十分恼火, 走过来斥责道:“你二人是何人, 也不瞧瞧今日是——”
  话未说完, 蓦地看清这名披着斗篷的人竟是苏晋,震惊之下大喜道:“苏大人,您转醒了?”
  苏晋点头道:“夜里醒的,还有些打不着方向。”
  她脸色苍白,整个人比以往更加削瘦,想来身子骨还弱得很。然而说话间,她却将墨色斗篷摘下,露出一身穿戴得规规整整的朝服。
  宋珏见苏晋这副装束,知道她是强撑着来参加晋安皇帝的登基大典,连忙往一旁退让一步,躬身道:“大人的位子在前列,下官为大人引路。”
  所谓前列,正是墀台之上,七卿并立的位列。
  站在后方的官吏看到御史宋珏正引着苏晋前来,纷纷后退一步跟她行揖礼。
  墀台上,罗松堂与龚荃觉察出后方的动静,招来另一名管风纪的御史言脩:“去看看,那头是谁过来了?”
  言脩领命,走到阶沿旁认清来人当即大怔,快步走到罗松堂几人跟前:“回几位大人,是苏大人过来了。”
  “果真?”罗松堂与龚荃还没出声,沈奚便道,不等言脩回话,大步走到阶沿前往下看去,拾阶而上的不是苏晋又是谁?
  沈奚愣了片刻,笑问道:“何时醒的?”
  “昨日夜里。”苏晋道。
  她走得很慢,便是这么些许路程,眼底已现疲态,但她眸子里笑意却分外真,又道:“我有好些事要问你,一时还没理清楚。”
  “你睡太久了。”沈奚道,难得没有调侃苏晋,“不过也好,偷得浮生半日闲嘛,你这一偷偷来两月闲,把过往没睡够的统统补了回来。”
  他伸手扶了苏晋一把,回过头只见身后诸卿全围了上来,唯独柳朝明落在人群后头,目光在苏晋身上停顿片刻,随即移开。
  不多时,一声低徊的钟声响起。
  卯时已至。
  奉天门,西华门,东华门,与玄武门四门门楼上,号角齐声长鸣,伴着吴敞立在墀台上高唱的一声:“恭迎陛下——”
  分列在正午门外与轩辕台上的亲军卫齐声高呼:“恭迎陛下——”
  透过洞开的三道宫门,隐约可见轩辕台尽头,朱南羡身着冕袍阔步走来。
  他身后一列侍卫已换上玄色近侍装,排头两个高举华盖。
  上十二亲军卫在他所过之处依序拜下,随后,由金吾卫指挥使左谦与虎贲卫指挥使时斐起,分领亲军精锐十二人并入行队。
  随宫在钟角声中显得庄严冷穆,明明没有太多装束,但这个半生从武,久厉沙场的新帝,与他身后手持长矛,铁甲映寒光的亲军,为整个宫禁都罩上一股崭新的,森冷的,浩荡兵气。
  这大概就是独属于晋安帝的龙威。
  朱南羡的冕袍底色为黑,上头威赫的,张牙舞爪的云龙是用金线织成,恢弘的气势几欲腾云而去,却又被穿着它的人缚住,要对他剑眉里暗藏的兵戈,星眸里百炼成钢的沉静俯首称臣。
  朱南羡本是目不斜视地往前走,所过之处,文臣武将都对他拜下高呼万岁。
  可他忽然像是感受到什么,登上墀台的瞬间,不由移目朝左侧望去。
  原该空着的,七卿刑部之首的位子上竟立着一个人。
  脸颊消瘦,眼尾如蝶,眸光清冽。
  有一瞬间,朱南羡觉得自己是看错了,是因为日日夜夜都盼着她醒来,才会看到这样一个逼真的幻象。
  他步子没停,面容镇定,移开目光又重新看去。
  她还是在那里。
  响彻随宫的钟声与角音在这一刹那忽然变得不真实,像是隔着水,隔着雾,远处近处的宫阙楼阁也近乎要模糊起来,只有自天末而起的长风,凉飕飕地吹进他心里,带着三分冷意,将他的心跳变成响彻人间的擂鼓之音。
  唯一的声音。
  他太想走过去,到她面前去,分清楚这一切是真是假了。
  可是他不能,他已是这一朝的帝王。
  于是他只好一直看着她,直到看到她垂眸,抿唇,缓缓地笑了一下,撩袍随着周围的群臣一起向他拜下。
  看到她腰间的玉扣上刻了“晋安”二字。
  她或许不知道,她的玉其实比别人的更清透一些,那也是他母后留给他的,是他专程请工匠为她制成的。
  这一刻其实很短。
  朱南羡很快便收回目光,只是在他抬目平视前方前,扬起嘴角也微微地笑了一下,眼眸一下子亮得像淬了星,华光灼灼,像最初那个十三殿下。
  进得奉天殿内,柳朝明率文臣,朱旻尔率宗亲,中军都督府同知陈谨升率武将,一同再次向朱南羡朝贺。
  随后为昭告新帝仁德,当由朱南羡当着众臣面拟旨,大赦天下。
  但大赦天下旨意却不是在奉天殿宣读,要由朱南羡乘帝辇,从承天门出,在亲军卫的护送下,一路穿过应天城,到得正阳门楼上亲自宣读,接受万民朝贺。
  奉天殿内一番礼毕,离宫的帝辇已在正午门外等候。
  朱南羡先一个出了奉天殿,随后跟着的是上十二卫指挥使。
  柳朝明迈出殿门,朝身后看了一眼,只见苏晋的脸色已惨白不堪,明明是霜寒九月,她额角却细细密密渗出许多汗来,显见得是体力不支了。
  柳朝明将步子顿住,没有说话,一旁的沈奚抬手便将苏晋一拦,问:“你可还撑得住?”
  离宫后虽可乘马车,但到了正阳门免不了又要站一两个时辰班子。
  苏晋想了想,实话实说:“恐怕不行,我头晕得厉害。”又道,“可是我若半途走了,也不知合不合规矩。”
  “这有什么?”沈奚道,“大随朝的祖制里又没有这一条,其余的规矩除了陛下定,就是左都御史定,总不该是柳昀拿规矩撵着你去正阳门。”
  柳朝明看沈奚一眼,没接他的话,只对苏晋道了句:“你去歇着。”然后对身后跟来的御史言脩道:“去禀报陛下,说苏侍郎身体不支,要先行告退。”
  那头朱南羡已在登辇,觉察到这里的动静,稍稍等了片刻就见言脩急匆匆跑来告知苏晋的情形,朱南羡听了皱眉道:“自是让她去歇着,再传医正方徐,让他不必跟去正阳门了,去未央宫为苏侍郎诊治。”
  至正午时,号角声再一次鸣响。
  从承天门到正阳门一段长路已被五城兵马司清过道。两侧百姓被兵卫拦着,见帝辇行过,俯首贴地,万岁之声山呼海啸。
  朱南羡登上正阳门楼,垂首看着城墙下,挤挤攘攘一望无际的臣民。
  他们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齐齐跪下,犹如信奉神祗一般,开始对他朝拜。他们中,有的人穿着华贵,有的人衣衫褴褛,有年过古稀行将就木的老叟,有不谙世事目露稚气的孩童,更有善男与信女,君子与小人,行人与归客。
  这一刻,当整个天下都跪在他眼前,以一种信徒之姿,从来大而化之的朱南羡忽然不由地思考,他们在朝拜着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真地相信眼前的新帝就是肉身神佛,能开辟新的乾坤与造化?
  还是仅将自己一丝执念寄托在这一起一伏的虔诚之姿里,以求心安?
  朱南羡自己最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了,他是个凡人,不是神佛,他与对他拜下的所有人都素昧平生,他还有自己的心愿想去成全,都尚未成全。
  朱南羡从来坚定清晰的目光里露出一抹茫然色,然后越过这千千万朝拜的臣民,看向远方无限江山。
  这是京师,是帝王之家,所以目之所及都繁华如锦。
  然而就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在应天府以北,有两匹快马自西北与北疆的方向同时赶往京师。
  从西北来的那匹快马因日夜不休疾奔不止,长嘶一声竟口吐白沫,死在了半道上。
  马上的兵卫翻身而下,拍了拍骏马,目中的焦急之色几欲焚燃,他想了想,从背囊里取出一封急信,轻装简行,凭着自己的双足,朝二十里外,最近的驿站疾赶而去。
  倘若有军中人见了这兵卫手里的急信一定会大吃一惊。
  与军情有关的急信,通常分几个等级,只有在最严重,威胁到国祚疆土的情况下,才会用大随的国色暗朱色浇成。
  而大随开朝至今,暗朱色的军情急报只用过一次,那一次是十年前,北疆将领战死,北凉屠掠了邛州卫,杀了邛州卫上万士兵百姓,随后,十九岁的朱昱深被委以重任,第一次作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征伐北疆。
  而这一次,这一名来自西北的兵卫手里,握着的急报上的火漆,正是暗朱色。
  第175章 一七五章
  登基大典是新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告昭天下后, 当回宫与高堂, 妻妾, 与子女, 即太皇太后,皇后嫔妃,以及皇子公主一起同享宫宴。
  但朱南羡父母仙逝,又未立后, 膝下更无所出, 可谓真正的孤家寡人。
  摆在明华宫的宫宴只有寥寥一席,两旁的宫婢与内侍倒是立了一百零八人,每人都手捧一道佳肴。
  朱南羡一见这场景,愣了一下道:“朕一人哪里吃得了这许多。”
  跟在一旁的尤公公道:“陛下, 这是先帝开朝时立下的规矩, 一百零八道菜肴图的是个吉利, 您若用不下,每一道尝一口也好。”
  朱南羡“嗯”了一声, 举箸坐下。
  一旁的宫婢随即奉上第一道菜, 随着金盘落在龙台上的清音, 早立于殿侧的乐师将琵琶一拨,数名衣着妍丽的舞女踩着宛转的曲调飘飘然入殿。
  其实没有歌舞还好, 歌舞一起, 满殿笙歌只得一人来赏, 反而寥落。
  朱南羡衔了两箸菜入口:“传十七与青樾来明华宫吧。”
  尤公公道:“陛下, 您是皇帝,是九五之尊,十七殿下与沈大人与您再亲近,如今也只是您的臣子,这是您自家的宫宴,他们是不能来的。”
  朱南羡默了默,又“嗯”了一声,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尤公公自一旁看着朱南羡,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声。
  他是开朝就在东宫伺候的,这些年东宫每逢团圆,故太子妃总提前一月就开始操持,家宴是热热闹闹的,十三殿下,沈大人,十七殿下,还有沈家三妹都会来,一家人无拘无束,在深宫里过得如百姓人家。沈三妹嫁去北平没几年,小殿下就出生了,故太子与故太子妃是父母不提,十三殿下与沈大人简直要将朱麟捧在手心里宠,每回家宴上,都要为麟儿日后从文亦或从武吵上一架。
  尤公公记得年关节前,沈婧还特地叮嘱说今年东宫的家宴,要多添一个人,是十三殿下要带苏御史来。他当时还想,十三殿下怎么要带个臣子来,他这样不上心,何时才能添王妃呢。
  其实仔细算算,这些旧事不过才过去大半年,却像被谁一下子推到了前尘故梦里,捞起来都满手尘埃。
  朱南羡从前在军中养成了习惯,用膳的速度很快,到了后来,反倒是他要停箸等着宫婢上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