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盛唐血刃> 第1028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第1028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第一五七章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陈应一生戎马倥偬,几乎参加了开唐之后,所有的大型战役。
  作为普通士兵的时候,就阻击陇西的薛仁杲麾下大将宗罗睺,击败并州、汾州的宋金刚、刘武周,收服尉迟敬德。
  大败河南王世充,逼降河北窦建德,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四征突厥,打得突厥人闻风胆丧。可以说,李建成能够成为皇帝,陈应功不可没。
  在后来的对外战争中,陈应又先后灭东突厥、吐谷浑、吞并高昌,鲸吞万里。而且随手灭掉了吐蕃,阻击了吐蕃继续了扩张势头。
  虽然,陈应并没有对战过高句丽。魏征毫不怀疑,陈应有大败高句丽的信心和底气。
  然而,陈应终究只是一个人。
  然而,陈应并不是万夫莫敌的无敌猛将,而是像李靖、李世绩一样,以智谋统帅之能闻名于世。
  哪怕东突厥对隋朝压制了数年,对大唐压制了将近九年,不过东突厥也就这十几年功夫占据了上风。早在隋文帝时期,突厥还没有分裂时,就被离间之际,弄得四分五裂,随后杨坚三次北征,更是打得突厥内心里出了阴影。
  陈应可以率领唐军将士杀得突厥溃不成军,唐军将士们根本就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信心。关键是高句丽不一样。
  高句丽早在四十多年前,隋朝刚刚灭掉陈国时,就与隋朝进入了战争状态。杨坚在实现富国强兵的时候,就开始对高句丽用兵,第一次用兵以汉王杨谅为帅,高颎和大将周罗睺辅佐,率三十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结果瘟疫横行,周罗睺与姜以式的五万水师部队,并没有战胜高句丽水师,以大败告终。
  到了杨广在大业七年大征天下的时候,王薄写了一首诗《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为何王薄能一呼百应,关键是被高句丽第一征讨的时候打怕了。
  现在魏征非常担心陈应也会重蹈这个覆辙。
  当然,听到魏征的话。陈应没有反驳,因为这是事实。
  对于将士们害怕这事,陈应更有感触。
  抗日战争打了十四年,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放弃抵抗,日本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占领了整个东北。
  当然,历史都说张学良是奉蒋介石之命,坚决不抵抗。观众朋友们,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张学良是一个军阀,对于军阀而言,首先最要的是就是实力。对于一个老蒋来说,东北军不是嫡系,借刀杀人,在东北军拼得七七八八的时候,趁势让黄甫军进入东西,难道不更符合老蒋的利益吗?
  无论东北军如何洗白,畏敌如虎,都是洗不掉的。三十万东北军可以完整无缺的从东北撤回关内,这是什么样的动员能力,东北军真有血性,可以学黄显声,可以学马占山,可以学于学忠。
  但是东北军有几个黄显声,有几个马占山?
  除了东北军,还有韩复渠,山东王也同样不战而逃。
  除了将领因素,当时的军阀军队,成分复杂,没有国家关念也是主要原因。
  已经四十多年毫无胜迹,可以说唐军将士畏惧也是李世民为何没能打败高句丽的真正原因。陈应感觉十二卫大军不能轻动,万一将士们不听命令,直接放养,不仅陈应一世英名尽毁,还可以助涨高句丽的嚣张气焰。
  特别是陈应现在在大唐军中还有军神之名,一旦他战败了,对于唐军将士的士气影响更加严重。
  陈应想了想道:“玄成,你提醒的极是,现在陛下金口一开,无法更改,你以政事堂相国的身份,给安西军苏定方部下达一个命令,让他们立即乘坐火车返回!”
  陈应这样考虑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安西可以做到如臂指使,而且安西从当初的凉州,一直打败西突厥、吐谷浑、高昌,龟兹、疏勒、于阗、吐蕃,横扫万里,全无败迹。
  第二,就是安西军将士久居安西,早已习惯了安西的酷热与严寒,面对严寒,早已有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可以极大的避免非战斗减员。
  第三,就是出自政治目的。代表陈应对大唐朝廷全无私心,可以接受朝廷的移镇之策。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并不是所有的安西军将士都喜欢在安西安家落户,也有不少将士想着回归乡里。
  “那左右屯卫军?”
  魏征望着陈应似笑非笑道:“陈大将军以为如何处置?”
  “好办!”
  陈应笑道:“可以任命苏定方为右屯卫大将军,将左右屯卫三万余名将士,全部移镇龟兹,而苏定方所部,则全部移驻关中。一旦攻打高句丽完毕,就让他们以左右屯卫的身份,长驻长安!”
  魏征闻言大喜。
  其实朝廷早就有了向安西军掺沙子的想法,只是为了顾及陈应的感受,这个计划一直被搁置着。
  如今,陈应提出这个计划。
  正好可以顺水推舟。
  想到这里,魏征躬身道:“陈大将军,魏征还要与陛下商议,就此别过!”
  陈应点点头。
  ……
  陈应回到陈家堡的时候,李秀宁与杨蓉的战斗,已经结束。
  李秀宁几乎以作弊的行式,将杨蓉的半成股份赢了回来。
  杨蓉早已告辞离开。
  而身心疲惫的李秀宁则躺在床上酣睡。
  陈应沐浴之后,就躺在李秀宁身边小睡。
  直到掌灯时分,李秀宁这才悠悠醒来。
  陈应吩咐直接开饭。
  或许自我感觉非常好,李秀宁足足多吃了一碗饭,一个劲儿向陈应显摆,她用了半天一夜时间,赢了足足二百余万贯钱。
  对于李秀宁的小心思,陈应也不点破。
  装作不经意间,陈应向众人提出了两件事。就是出兵高句丽,以及裴矩以嫡幼女裴淑媛向李嗣业求亲。
  李秀宁听到这话,脸色阴沉下来:“我去找陛下!”
  陈应一把拉住李秀宁道:“三娘,且听我说!”
  李秀宁气愤的并不是让陈应出兵,对于高句丽李秀宁并不担心,她对陈应有着盲目的自信。
  关键是安西,别人不清楚安西的财富,在安西生活了三年多的李秀宁却非常清楚。
  安西其实就是一块宝地,如今这块宝地已经被李建成册封给了陈谦。
  哪怕当时,李建成的真正想法是为了让陈应诈死,用这个方式弥补,陈应隐姓埋名之苦。
  但是,李秀宁不这个认为。
  她认为,李建成已经把安西赐给了陈谦,陈谦就是安西王。
  安西的一切,都是陈谦的,也都是陈应的。现在把左右屯卫移镇安西算什么事?
  陈应道:“这事咱们稍后再后,先讨论一下,大郎的婚事,是拒绝呢还是同意?”
  李秀宁没有直接表明态度,她尊敬李道贞,顾及李道贞的感受。
  李道贞则想得比较多。
  她的儿子已经是庶子了,如果再娶妻一个庶女,更会让人笑话。
  自己可以不计较名份,但是自己的儿子不行。
  反正,陈应与其他勋贵不同。
  其他勋贵,爵位和家产,只分给嫡长子,而嫡次子或其他庶子,则没有半点机会。
  可是,陈应却把他的财产进行了一式三份的分割,将来有可能会变成四份或者五份,现在就要看她们三个会给陈应生儿子,或者生女儿。
  庶女为妻,除了名声不好听之外。
  还有就是能力问题。
  庶女出身低微,在培养过程中,肯定受不到家族的重点培养,她们的眼界狭窄,操持家务更加不行。
  这是李道贞所不能容忍的。
  反而裴矩的女儿,无论出身,还是门第,都配得上李嗣业。
  想到这里,李道贞道:“姊姊,我感觉不错啊,闻喜裴氏,家学渊源,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是一门好亲事!”
  李秀宁看着李道贞的态度非常明确,就道:“陈郎,大郎如今也十二岁了,正值你去攻讨高句丽,不如带着他去见见世面!
  李道贞不傻,她很容易听出了李秀宁的意思。
  见见世面只是托词,给李嗣业一个立功的机会,这倒是真正的目的。
  跟着陈应不仅安全,而且还有功劳可以拿。
  只要攻灭了高句丽,李嗣业就可以从白身晋爵,不敢说一定封公拜将,至少可以获得一个开国侯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