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盛唐血刃> 第553章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三更)

第553章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三更)

  第二六一章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王小胡与窦建德的私交甚好,他为知道他的那个老嫂子曹氏的脾气,越是在这个时候,他越是不会走。当决定殊死一战的时候,王小胡把自己的亲兵叫来,他亲笔口述一封信:“儿啊,我是你爹,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马上带着家兵,冲进皇宫,把皇后和公主保护起来,护着他们去与你刘叔叔汇合”
  刘叔叔,就是刘黑闼。
  刘黑闼与窦建德有过命的交情。王小胡集合所部将士兵,命令道:“准备祭旗”
  长牛角吹号呜咽的吹响,悲凉壮烈,打着赤膊的军士将祭旗的牲畜抬到香案前,王小胡登台祭旗,分派印信关防。
  董康买对此行决战满心悲观,特别是王小胡的十万大军,只到了八千余人,后面如果持续收拢部队,哪怕是能收拢五六万人马,那个时候再战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可是现在,宋正本几乎是一天一个急报,把王小胡逼疯了。
  今天,来他每日都要将宋正本祖宗十八辈都骂了个遍,夏国文武百官原本就不如唐朝冗繁,哪怕是强绑也可以绑着曹皇后离开洺州,现在陈应大军距离洺州还有三四百里,举城撤退也有时间,偏偏像叫魂一样求援。
  事实上,仗还没有打。王小胡自认必败无疑。
  算是勉强交代完后事,王小胡率领人困马乏的八千余生力军,沿永济渠的河堤追击陈应。
  可是陈应的布置的恰恰是进攻中的两翼齐飞之阵,有罗士信与张士贵所部的上万名钩镰枪骑兵拱卫着陈应的中军。
  经过七八次的试探,反反复复,王小胡麾下却没有摸到陈应大军的边儿。八千余大军,被报销了三分之一,此时的王小胡头发蓬乱,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狼狈到了极点,兀自凶性不改,挺着脖子吼道:“进攻,进攻!”
  其实,在这个时候,王小胡所部根本就不像是在进攻,反而像飞蛾投火一般自杀。
  面对密集的钩镰枪骑兵,装备粗劣的王小胡所部,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取胜的可能。
  原本引有王小胡后援的董康买,实在看不下去的。
  “老王,你醒醒,打仗没你这种打法!”董康买看着浑然如同血人的王小胡吼道:“你看看,你现在还有多少兵,他们的死,没有任何意义!”
  “那你说怎么办?”王小胡红着眼睛,瞪着董康买吼道:“你说怎么办?”
  “陈应麾下的骑兵不能在城内冲锋,咱们就绕过陈应的大军,先一步进入洺州,跟陈应打巷战!”董康买忿忿的道:“我就不相信了,他陈应还能给骑兵插上翅膀?”
  董康买的话算是让王小胡清醒了过来。他感觉也非常有道路,勇猛悲壮无济于事,胜者绝对不会怜悯失败者,守住洺州,夏国还有希望。
  陈应接着夏军王小胡部撤退,罗士信与张士贵分别请示要不要追击?
  陈应出乎意料的道:“收兵!”
  这让众将领非常奇怪,不过鉴于陈应在军的威信,哪怕是这个不同寻常的命令,也没有人提出质疑。不过淮安王李神通却奇怪的问道:“陈大将军,这正是一举歼灭夏军的最好机会,你为何要放弃这个机会?”
  “钓鱼,总得有鱼饵,如果把鱼饵丢了,空钩子是钓不到鱼的!”陈应微微笑道:“如今洺州就是鱼钩,而王小胡与董康买所部就是鱼饵,只是把鱼饵把在鱼钩上,才能钓到大鱼!”
  事实上,陈应的用意很简单,那就是采取后世一个非常著名的战术——围点打援。
  这其实就是最好的一个点,洺州是夏国的都城,夏国军队不能不救,可是,一旦夏军前来解围洺州,那就正落入陈应的圈套之中。
  论野战,陈应所部的陌刀军也好,骁骑骑也罢,都属于冷兵器时代巅峰的军队,野战无敌。
  更何况,早在陈应北上之初,背嵬军已经前一步离开,分批潜入洺州,一旦形成需要,与刘统和寻相所部配合,陈应要拿下洺州易如翻掌。
  就在陈应大军还远在洺州三百余里之外的时候,整个洺州城已经暗流滚滚了。当然,暗流其实不止是洺州,而是整个河北。
  陈应用兵表面上平常无奇,可是暗地里的动作却不在少数。猛虎义从的细作,在河北开始宣扬董康买与王小胡大败的消息。事实上王小胡所部在未与陈应大军接触的时候,军队掉队多达十之八九。
  可以在细作的宣扬中,却变成了王小胡所部十万大军,被斩阵五万余人马,俘虏三万余人,仅王小胡所部五六千人侥幸逃跑。
  接着还宣扬黎阳刘雅举城献降,相州总管董康买弃城逃亡。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
  事实上刘雅并不是举城献降,而是看到夏国大势已去,刘雅被其亲卫心腹捆了送到李世绩帐前,李世绩兵不血刃,夺回黎阳。
  而相州则在董康买率部北上勤王的时候,董康买麾下徐钟向张怀威投降。
  ……
  瀛洲既窦建德的旧都,按说这里应该是窦建德人心基础最为雄厚的地方,可是窦建德虽然甚得民心,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天下就好比一张大饼,窦建德让百姓吃得多了,而世族门阀就吃得少了。
  瀛州总管卢士睿,本身出身七宗五望之一的范阳卢氏。
  在得知陈应大军马上兵临洺州城下的时候,便迫不急待的派出心腹给陈应送了一封密信。在密信中,卢士睿声称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只要陈应大军抵达瀛洲,他便举城易帜。
  当陈应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庆幸,又接到了毛州(今馆陶,黄河岸边城池)总管赵元恺也将献降信送到陈应营中。
  这个赵元恺同样也出身名门,乃西魏八大柱国大将军之一的赵贵之后,不过论辈份他还算陈应的表兄。赵贵的侄女,北周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之赵度的姐姐嫁于侯莫陈崇为妻,算起来。这个赵度就是赵元恺的祖父。
  陈应非常无语的是,不仅仅是赵元恺、卢士睿,还有观州(大致在如今沧州东光县)刺史雷德备准备易帜。看到这一幕,陈应不由自主的想到,南宋末年,各州府纷纷投降,根本就作像样的抵抗,明朝末年也是如此,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大部分地主士绅投降卖国当汉奸。陈应感叹:“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淮安王李神通却道:“此时伐交,胜于攻占,此时用缓,胜于用急。
  陈应又问李神通道:“什么意思?”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能,更是肉食者秉性!”李神通心中早就想好了应对,这时却还是再沉吟了片刻,才说道:“按照现在的天下大势,有很多事情,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交涉来完成。现在瀛州总管卢士睿、毛州总管赵元恺以及观州刺史雷德备投书,其实不过是投石问路,这既是示好,但大部分人都还只是还在观望而已,他们要看大将军如何处置他们这些降臣,一旦处置得法,情况就变了!不但是我们近在咫尺的河北各州县立即响应,山东与中州都有将帅投书,而是直接地表示愿意归降。”
  ps:现在距离最后的两天,求一下月票,这一章补更二十六号所欠的章节,还差三十七票,就可以再加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