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节

  “对了,今年春天的雨水其实算是偏少了,咱们这个茶园里,水源倒是不成问题,只是过去茶园少,大家可以挑水来浇园子,现在茶园多了这么多,光是挑水怕是不行了,浇了后面的前面又干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秀姑提出了困难。
  “这个可以从山上的的泉眼里引一些水管,沿着茶园分布,每隔一块茶园,设置一个水龙头,直接取水来浇,这样也挺方便的。”
  赵诗音设想道。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不是一劳永逸,我觉得可以装上喷灌设备来保证茶园的用水。从泉眼里引水管,喷头埋在每个茶园中,每天下午四点多就可以打开总开关,进行喷灌。开始时投资会大一点,但是后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就能收回来了。”
  赵文倩道。这是她的茶庄,她想用最好的管理方式来安排这里的生间,这种感觉也很痛快,少了许多做学术时的牵手绊脚。
  “妈,这个主意好,你有空就算算,埋地下水管的间距,需要的用量,咱们一次性把这个茶园做成一流的现代茶园。”
  叶秋桐重生前到外地旅游时,见过茶园这样的喷灌技术,其实很简单,就是合理铺设好地下管道就行了,但是在这个年代,这种技术算是很先进了,因为在工业、轻工业上可能进步了,但是农业上,基本上没有推进,还千年不变地靠天吃饭。
  因为见识过,所以知道这个方案可行,叶秋桐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支持。
  “姑姑,我去以色列见过这样的喷灌技术,别看以色列是个沙漠占多的国家,但是它们的农业可发达了,我观察过,也听导游介绍过说他们主要在农业上就是采用了喷灌、滴灌和大棚技术,我在国内倒是没见过把这些技术运用在农业上,没想到能在咱们自家的茶庄里开了先河。”
  赵诗音一脸兴奋,觉得自家人简直是国内现代农业的先驱者一般。
  “以后咱们也可以试种大棚蔬菜啊,到时候,自产自销,超市也可以开辟生鲜一角。”叶秋桐加入讨论。
  现在无上良品各地的超市还没有加入生鲜一角,主要是现在经济不发达,大家手头紧巴巴的,买蔬菜或者肉都会到菜市场里买一些廉价的,超市里的菜和肉,一般都进行了二次加工,收拾得光鲜漂亮,但是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成本,卖得肯定比菜市场上的贵,所以叶秋桐当初结合实际考虑,就暂时没有加入生鲜商品。
  “你们的发散思维真厉害,凡事都想到了生意上。看来,咱们赵家后续有人了。既然你们大家都不反对,我回头就设计好所有管线的路径,趁着春季施好工,夏季万一遇到干旱时就能派上用场了。”赵诗音。
  “秋桐,赵教授,你们说得好象很厉害啊,我都听不太懂,不过,我感觉这片茶园有希望了。”
  秀姑在边上托着腮,听得津津有味的。
  “呵呵,我们努力想办法给你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你要努力帮我们做出最好的茶来。”叶秋桐打趣道。
  正文 第七百三十二章新徒弟
  “做茶的事包在我身上。”秀姑一听制茶就有了自信,笑道,“之前和赵教授交流过了,到了制茶季她也会过来,要做什么茶王课题。”
  秀姑说不清楚,抬眼看了下赵文倩,好似在向她求教。赵文倩见状,便接过话题道:
  “茶王课题是以前我教书时就想做的,不过没来得及做我就赋闲在家了。
  这个课题源自于我的一项调查,我发现茶农制作水平十分不稳定,比如张甲今年能做出茶王来,但是明年可能就是茶农王乙了。但是你若是问张甲和王乙他们为什么今年能做出茶王来,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认为是一种运气。
  后来我发现,其实茶王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由于文化水平不够,他们不能对自已的制作工艺进行总结,所以造成了靠运气蒙出茶王的现象。
  我决心做的这个课题,就是对制茶过程进行严格的数据跟踪,这样,当一泡上品茶产生时,我就有数据为依据;大量搜集好茶制成时的数据后,经过归整,就能抽取出制出上品茶的规律。
  到时候,我可以把这些关键数据直接提供给广大茶农,他们文化水平哪怕低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知道在揉青时需要什么温度、摇青时要摇几下为宜、茶叶发酵的时间控制在什么程度,精确到几分钟,这样他们就能制出普遍性的好茶。如此一来,茶农们脱贫致富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赵文倩道出了自已的课题理念,邱伯第一个反应过来,惊喜地道:
  “赵教授,你这是给茶农们送致富经啊?太好了,我代表广大茶农支持你。秀花啊,你今年一定要认真做茶,到时候让赵教授给你好好总结一下制出好茶的成功方法。”
  “嗯,赵教授这么一说我也明白了。往年我制茶其实也没有明确的数据,靠的就是自已的经验和直觉,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豁然开朗,如此一来,我的制茶水平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秀姑神采飞扬地道。
  这时候的秀姑,完全象一个痴迷投入的学生一般,一扫早前叶秋桐第一次在虎邱看到她时的无助。
  叶秋桐心里有莫名的喜悦,那是帮助了别人之后,看到别人获得新生,心头自然产生的一种美好情绪。
  第三天,赵文倩便没有和叶秋桐她们一起去劳动,而是叫上秀姑作为助手,帮她丈量茶园,同时进行埋设管线的相应数据测算,一直忙了一整天。
  等入夜叶秋桐和赵诗音捶着小腰,把锄头扛在肩上回来时,赵文倩前期埋设喷灌系统的理论工作已经做好了,她喜孜孜地把一本写满了数据的册子递给叶秋桐看,道:
  “算出来了,工程量还不少,投入的资金也不少,至少需要八万元。不过,如果喷灌系统做好了,以后也不用担心春旱、秋旱了,这片茶园的产量和质量就有保证了。”
  “厉害了,赵教授。”叶秋桐对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看册子上娟秀、认真的小字,叶秋桐就知道母亲已经全心投入到黛色茶庄的建设中来。她心想,接下来山上的小别墅也要开始兴建了,以后这里可以成为她们的私家后花园,时不时来这里休闲放松,也是美美的。
  “姑姑,这么大的工程,采茶季前能完成吗?”赵诗音瞥了眼数据,只觉得一阵头晕眼花。
  “没问题,我让秋生多叫些熟练工人上来,把建别墅和做喷灌系统一起开工了,还有黛色的山门也要做起来。”
  叶秋桐思量着道。
  “秋桐,别忘了还有制茶的车间。”秀姑提醒道。
  “那肯定不会忘了,这是配套的建筑,茶叶车间到时会做成观光式的,制茶时,客人若是来参观,直接站在走廊外就能看到。”
  叶秋桐设想是把制茶车间做成流水线式的,和客人之间隔着一道透明的玻璃幕墙,客人来茶庄玩,还能参观制茶过程,还可以另外辟个小车间,让客人过过制茶的瘾,形成参观和diy一条龙的休闲旅游农庄。
  这个计划其实已经和三十年后无缝对接上了,叶秋桐知道自已太超前了,可是她既然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没有理由把自已困在眼下大家习以为常的格局中吧?
  叶秋桐就着母亲的计划,描绘了一下自已设计的大体蓝图,把赵文倩听得心驰神往,赵诗音也觉得表妹这个设计一点也不输国外,自然也是点头表示支持。
  到了今天,加速开垦茶园的计划都基本实现了,剩下一些扫尾工作,赵文倩便交给了秀姑去办。
  叶秋桐看到秀姑跟着母亲,寸步不离,一脸虔诚,就象母亲以前带的学生一样,不由对秀姑道:
  “你不如直接拜我妈为师好了。我想她也不介意再多收一个学生。”
  “我正有此意。”秀姑听了叶秋桐的话,又惊又喜地道。
  赵文倩听了,也乐了,道:“行,你就当我的关门弟子吧,我这一身学问,到了退休能有一个传承人,我也满足了。”
  秀姑本是高中学历,考大学只差了几分,这个时候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秀姑即便没有考上大学,也是女秀才一枚了,资质比后世大学扩招时的三本、二本的学生还要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