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农圣> 第658章 农学院毕业新生的任务

第658章 农学院毕业新生的任务

  关中的改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现下的大唐,已经不是几年前可比的了,学堂遍布每个州县,认字的百姓已经超过一成以上,报纸上面的消息一发出来,就会形成全民热议,最关键的是,模仿九垸县的地方产业开始做起来之后,全民论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人家九垸县就是这么干的,普通百姓如果有好的提议和想法,直接可以跑去衙门投建议信,甚至直接跟县令唠叨,所以,去九垸县学习的官员们,非常理解,甚至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因为,九垸县许多好的东西,都是百姓们想出来的。然之后,这些地方,就率先向朝廷提出了改制申请。
  而对于那些有企业合作发展产业的地方,更加是快速跟进,因为只有百姓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工商业,这些企业商会才好赚更多的钱,这才是他们的利益诉求,至于种粮食的事情,他们觉得,还是交给孙正明这样的神人去做吧!
  这个冬天,山南道要是再开辟出几个县的垸田出来,再把高产稻种往全国铺开,以后,大唐哪里还有什么粮食方面的担忧。
  然之后,一场在冬日爆发的农业大变革,从那些和股份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的州县开始,突然席卷了整个大唐,其势之大,其速之猛,吓的朝廷诸公全部都捏了一大把冷汗。
  而武将们在这个时候,也识趣的没有再提什么对外征伐的事情,要知道,如果明年再不开战,他们可都有五年多没有打过仗了,光是在安西大都护府训练的士兵,都在那边待了两年多了,所有武将的官职俸禄都得不到提升,那些文官却在这个州,那个县的人口不断发展壮大之下,不断的往上升级,这是会让他们犯红眼病的。
  然之后,武将退休制度,以及大唐军事学院的议题,终于在腊月,田地改革落下帷幕的时候,被提上了日程。
  这不是一点点小事,提出武将退休制度的,是萧瑀,提出修建大唐军事学院的,是太子李承乾,这两个人,受到的待遇,那是天然之别。
  萧瑀快要被军方将领骂死,论到年纪,朝堂上除了已经退居二线的虞世南,李靖,还真没有谁个比他的年纪还大的,他居然嚷嚷着要让武将退休,那你这个年纪最大的文臣,是不是更加要退休了?
  而李承乾,则是在侯君集的吹捧下,得到了诸多军方将领的拥护,因为,所有人都是有利益诉求的,武将们,在沙场上拼命,搏的就是个封妻荫子,这个军事学院的提议,可是早前好多年就被提出来,却一直没有落实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是为大唐培养后备武将人才的地方,他们就等着开设起来之后,让自己的子孙进去学习,将来好接自己的班呢!
  唐初武风盛行,武官的社会地位,一点也不比文官低,在有战事的时候,甚至还能高出一头,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未来权力接班人的培养,由大唐未来的接班人提议培养出来的未来武官将领,鬼都知道,会是未来站在朝班之上的武将,现在给他们一个提前占位置的机会,他们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而武将退休年龄怎么设定,和以什么样的方式退休,在朝班上吵的简直是不可开交,不管怎么样,这事落定下来之后,提出这个建议的萧瑀,恐怕是又要从相位上下来了。
  倒是军事学院,在朝廷今年的税收都收上来了,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率先就开始修建了起来,地点是龙首原,大明宫左侧区域,这里也算是长安附近少有的一块清净,人少的地方,正好适合保密要求比较高的军事学院。
  在九垸县的孙享福,对于长安的消息,是有些滞后的,在客厅里喝着腊八粥的他,正津津有味的翻看这前段时间全面落实的关中农业改革的情报。
  仅仅是一个关中,就退耕了五百万亩田地,全国算下来,至少会有超过三千万亩的田地被朝廷收回来,不过,全国范围落实下来的速度,肯定不可能像关中那样一两个月就快速解决,孙享福估计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具体落实。
  到明年,大唐的耕地面积,恐怕会下降到一亿亩之内,这还因为安西大都护府那边和山南道这边会新开了不少田地的原因。
  用更少的田地,解决更多的人吃饭的问题,这就是新的压力,不过,好在他前些年做的各种准备,现在开始发挥作用了,在农部官员的带领下,大唐百姓的耕种水平,都有了不少的提升,现在,他们种的田地面积少了,即便让大家把田地打理的更精细一些,大家差不多也能够做到。
  今天家里有客到,而且,人数还不少。
  善阳农学院的首批学生毕业了,他们懂得各种常见作物最科学的种植方法,并且,有对植物生长,有较科学的认知,即便是不常见的作物,他们也能打理的八九不离十,孙得寿除了留一部分适合在学院教授新学生的人,继续扩大农学院的教学之外,其余的人,全部都由王富的儿子,农门弟子王乔,带到了九垸县,总共有近三百人。
  “掌门,我从长安来的时候,去探望父亲,他告诉我,工部研究院的王茂,研究出来了一种双翅削山犁,可以快速的将土山,开成梯状的田地,我去见识过了,果然好用,只是,现在百姓们都不愿意种太多地,这犁,只怕是无用武之地了。”
  所谓的双翅削山犁,孙享福已经见识过其图纸,说来,这个犁的改良,他还给工部研究院提了不少意见,在孙享福成长起来的时代,想要开梯田,直接有挖掘机,推土机。所以,他也并没有见过这种原始的开辟梯田的耕犁,但他的几何物理水平,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在原有的曲辕犁上,对其进行改进,难度并非是那么大。
  只需要在木犁面上,安两个小木板,长十五公分,宽六七公分左右,厚度有个四五公分,呈三角形状,固定在犁上,再用两个小型刮土板,长半米左右,宽十几公分,用合页,与小木板连成一体,成三十多度斜角,在刮土板上固定一条横木,支撑刮土板左右的活动,就能驱赶耕牛,把斜坡状的泥土山,削成平地,用完之后,把整个斜角刮土板取下来,犁一点也不损坏,还能继续耕地。
  “可不是这么说,有的地方的百姓,不希望种那么多田,可有的地方的百姓,却嫌田太少,不够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咱们国家天然适宜耕种的土地,与百姓居住地,分布不合理。
  比如云南,现在可是有两三百万人口,一年,要消耗掉两千多万石粮食,可是,他们那边到处都是山,根本没有那么多适合耕种的地方,百姓们需要靠大量的野生杂食过活,而由于山多,道路难行,从外地将粮食运过去的成本也高,运费上的支出,首先就将价格推高了一倍左右,再因其稀缺,贩粮者想要赚取更多,所以,那边的粮价,比长安的两倍还高。
  这还是中原地区产粮多,各路商贾不断的往他们那边运的缘故,所以啊!这犁,在云南那边,有大用,而你们这一批毕业生,我想分出至少三分之一,去云南那边,支援他们的耕种事业。”
  “去云南?那边,貌似没有什么家族企业过去投资搞开发啊!”
  “这就是那些世家短视的地方了,他们只以为下下届的运动大会会在广州城举办,就一窝蜂的去了南方沿海,而对于云南这样蛮荒之地,他们又缺乏了解,却不知道,云南之地,可处处都是宝,且不说那些价比金银的药材,你们知道,云南之地产的茶么?”
  “茶?”
  王乔带过来的学生听到这个字眼,顿时来了兴趣,因为,他们在农学院学习的时候,听老师们讲过好几种培植茶树的方法,要知道,自从贞观二年,北方平定,牧民百姓们解决了牛羊过冬的问题之后,北方的人口繁衍,也是逐年递增的,六七年下来,早已从原先的一百来万,增长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当然,这还只是善阳,定襄治下的人口,算上泰安,上齐,乌兰,以及整个薛延陀汗国的人口,光是国内,至少有五六百万人口对于茶叶有较强的刚性需求。
  所以,茶叶在北方草原卖的很贵,很紧俏,属于超高经济价值作物,来自善阳的学生都知道。
  孙享福到了山南道之后,很快就找到了本地的一个产茶地,君山。在他的推动下,君山银针已经成为了一个本地知名特产,而且茶树的种植范围和产量,也在不断的加大。
  但是,就目前来说,整个世界,也就大唐在产出茶叶,并且懂得将它制作成各种口味独特的茶叶,即便它现在的产量再扩大十倍百倍,也未必能满足的了市场。
  “没错,就是茶,这个东西,不仅咱们本土的牧民需要它,吐蕃高原,还有西方各国,都需要它,其未来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亚于其他任何经济作物,所以,咱们需要尽早的研究它的种植,扩大它的产量,先别人一步,入手这个产业。”
  闻言,王乔笑着道,“听您这么说,咱们去云南的任务还很重啊!既要帮助他们开梯田,教他们种植粮食,种药田,还要教他们种茶,采茶,制茶。这么艰巨的任务,只怕除我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了。”
  孙享福指了指他笑着道,“你这滑头,这么想可就错了,你们这批毕业生,我都有大用,除了分一批到云南之外,还有一批,我打算派去东北,黑水都护府那边。”
  众生闻言,一齐惊讶道,“又是蛮夷之地?”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嗯,咱们大唐内部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轨道,只需要时间累积,它就能变的越来越好,现在,该是到了推动周边偏远地区的发展的时候了,只有周边各个少数民族都发展起来,过上好日子了,咱们整个国家,才能更加安稳富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