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春秋我为王> 第235章 晏平仲

第235章 晏平仲

  “啧,范鞅这只老豺,还真是阴险毒辣,一面要辅佐晋侯与我齐国争霸,一面又和我暗通款曲。皇考在世时,曾与之交好往来,还嘱咐我说,一定要多学范伯,今日方知所言不虚。”
  临淄陈氏府邸内,年近五旬的齐卿陈乞看罢简册,嗤笑了一声后,将其放在了一旁。
  陈氏的先祖乃是陈国公子完,因为内乱逃到齐国后,出任齐桓公的大夫工正,这个氏族在之后百年里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五十年前,陈氏才在崔、庆之乱里悄然崛起,经过陈文子、陈桓子、陈武子,陈乞三代人四位家主的发展,终于挤入了卿族行列。虽然地位仍然不如国、高二上卿,只能与鲍氏并列,但现在俨然已经掌握了齐国高唐与东莱两地之政,有车百乘,兵甲过万。
  到了陈乞做家主时,陈氏专鱼、盐、木材之利,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广收民心,齐国的猛士虎贲也争相投靠。
  他又说道:“不过范鞅此人好用阳谋,余虽然知道他是在利用吾等,但我乃此次争霸的首倡者,这事对吾等未来的谋划极其有利,所以不得不做。对了,国夏伐鲁之师凯旋,君上在社庙为其举行饮至之礼,汝可去观礼了?”
  侍候在旁的,是位眉清目秀的弱冠少年,正是他的儿子陈恒(田常)。
  陈恒与赵无恤年龄相仿,闻言后垂首回答道:“小子去了,场面极其热闹,君上和高张、晏子都亲至社庙,观三军解甲献俘,又为有功之人舍爵策勋。”
  陈乞说道:“晏平仲聪慧,看出我陈氏鼓动君上争霸的意图,此次他为国夏说项,让这孺子取代我为伐鲁主帅,其意不言自明。所幸晏子垂垂老矣,国夏有小智而无远谋,高张也是一庸碌之人。君上则是个奇人,一会明白一会糊涂,贤臣用着一批,奸佞小人又养了一批,哪一方都舍不得丢弃。否则,这硕大齐国,哪里有我陈氏立足之地?”
  他露出了一丝冷笑:“何况,国夏虽然当了伐鲁主帅,但他在军中并无威望。那些军吏们,都是我陈氏族人司马穰苴练就的精兵,谁没有受过陈氏大斗借贷,小斗收债的恩惠?再说司马穰苴虽死,还有陈氏小支田开疆在,其余公孙接、古冶子二位勇士也早已向陈氏委质效忠,他们立功越多越大,陈氏在军中的势力就越强!”
  陈恒犹豫了片刻,踱步上前,在陈乞耳边说道:“此三人似乎越来越骄横了,前日的饮至礼,晏子过而趋行,三子竟然不起身还礼!当时高张愠怒,晏子却一笑而过,还劝君上说,此役三士立下了伏击大功,败季氏、阳虎,故今日在宫中路寝之台上,专程为三士召开宴饮,晏子亦去陪坐。”
  “哦,还有这等事?”
  陈乞不由得皱起了眉,觉得这不太像晏婴的风格,他当年在崔氏之乱里,能够顶着崔杼的利剑,公然祭拜被弑杀的齐庄公;又能在出使楚国时,面对蛮横乖戾的楚灵王刁难,依然能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如今,却为何会对三个匹夫低头?
  过了一会,陈乞才暗道不妙,猛地一拍案几,站了起来。
  “吾子速速进宫去!晏子此举,绝非善意,他虽垂垂老矣,但杀人却不必用剑,用那条三寸不烂之舌即可!”
  ……
  齐国宫殿位于临淄城西南角,以小城的形式嵌入大城,内部建筑台榭高大,气势雄伟,装饰得富丽堂皇。
  齐地富庶,而齐国历代君主又是喜欢美宫室的,尤其喜欢建造高台。在齐桓公时,便有梧台、环台、遄台,到了齐侯杵臼(齐景公)时,又建“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床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涂”。
  “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群材不散。”
  这是齐侯杵臼,和他的奸佞群臣梁丘据等人大建宫室的理由,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利用公室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拉动临淄的经济消费和物资流动。
  而一向主张廉洁的晏婴,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此时此刻,高冠裘服的齐侯杵臼正在攀登路寢之台。这高大的台榭,阶梯足足有数百道,齐侯也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前段时间还千里迢迢去了趟卫国主持盟会,来回舟车劳顿,如今竟是累得连台榭都攀不上去。
  于是齐侯在寺人服侍下,坐在半道的台阶上休息,扭头望着才爬了一半的高台,他忿然而作色,抱怨道:“工匠为何要造这么高的台子,累煞寡人也!”
  身材矮小,白发垂垂的晏婴也攀得喘气,他拄着鸠杖,在竖人搀扶下坐到了齐侯边上,揉着自己的腿脚。
  听见齐侯抱怨,晏婴便嘿然一笑,说道:“这难道不是君上之命?君上希望省力就不要建这样高的台榭,缘何能怪到工匠头上?古时圣王建造宫室,能便利生活即可,不追求奢侈,所以自身也能省力。到夏后氏之衰时,夏桀背德,造美玉之室;殷商之衰时,帝辛造顷宫、灵台。所以,夏桀商纣的工匠们造台,建得卑狹低矮有罪,建得高大则有赏赐。”
  “现如今君上您更过分,建低了有罪,建高了也要受责,甚于桀纣矣!民众穷尽气力,还不能免于罪,我晏婴害怕在如此下去,国之将亡,而君上不能再享血食矣。”
  晏婴虽然是七旬老翁,口齿却如年轻时一样伶俐,齐侯无话可说,便晒然笑道:“善!寡人自知费财劳民,无益于国,又因此抱怨工匠与民众,是寡人之罪也。若非夫子教诲,寡人这些年来,如何能守住社稷。”
  他朝晏婴拜了两拜:“等今日事毕,寡人再不登台,再不造台!”
  齐侯所说的“今日之事”,却是在此台榭上,宴请在攻鲁西鄙之役里,立下了战功的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三人。
  前日在社庙“饮至”时,晏婴过三士面前小步趋行以示尊敬,但三士却傲然无视了矮小年迈的大夫,坐而不起。
  晏婴心中微怒,但更担心的,却是这三人在军中的势力在一天天壮大。
  田开疆乃是陈氏族人,公孙接乃是齐国公族,古治子则是市井匹夫。三人的共同点,就是都受过陈氏恩惠,并在陈武子,以及陈乞手下效忠了很长时间,他们只买陈氏和齐侯的帐,对国、高、鲍三氏和晏婴都视若无物。
  虽然晏婴警惕陈氏,力劝齐侯用年轻的国夏代替陈乞为伐鲁主帅,但国夏麾下的众人却依然偏向于陈氏。偏偏这三士又立下大功,若是势大,陈氏削弱公室的行为就会越发肆无忌惮。
  “此三人不可不除!”在国夏也向他告知,在伐鲁过程中,此三人一直我行我素,不听调遣后,晏婴便下了决心。
  他自知性命无多,只求在死之前,能够延缓陈氏的阴谋。
  说来也可笑,晏子当年与陈文子乃是知己好友,还极力向齐侯推荐陈氏族人司马穰苴。谁想这个温顺谦和的家族在陈桓子无宇执掌权力时,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他们贪婪、阴险、狡猾,让晏婴不寒而栗。
  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舌头,说服齐侯动手。
  这时,一君一臣两位老人,终于登上了路寝之台。
  居高临下,看着远处壮丽的临淄城,齐侯登时忘了劳累,也忘了方才对晏婴的承诺。他坐到了蒲席上,感叹道:“美哉宫室,我之将老,日后不知将被谁据有?”
  齐侯本是无意一说,然而,晏子的回答却句句诛心说:“如君之言,陈氏将执齐国之政乎?”
  齐侯勃然变色:“陈氏?他们一向对寡人恭敬,为了齐国求霸一事,也尽心尽力,夫子此话何意!”
  晏婴淡淡地说道:“君上赋税甚多,民有三分收获,便取其两分。陈氏虽无大德,却有恩于民,他们以豆、区、釜、钟计量,大斗借出,小斗收回,取之甚簿,予之甚厚。如此一来,民心自然倒向陈氏,其爱之如父母,则归之如流水。”
  “《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陈氏的施舍,民众牢记在心,愿意为他且歌且舞。君上在时,或许无事,一旦山陵崩,后世国君稍有怠惰,姜姓之齐国,便要化为妫姓之齐国矣!”
  齐侯听罢,心中顿生警惕,脸上阴晴不定。但略一思量后,却又发现陈氏的势力已经遍布军中、民间,枝蔓繁盛,无法拔除。
  其实十年前,国、高二卿便对出自陈氏的司马穰苴十分忌惮,在陈桓子去世后刻意打压他,让这一名将怨愤而发病死,其徒孙武也逃窜到吴国去了。然而陈氏本体却在蛰伏后,丝毫未损,反而越发壮大起来。
  于是齐侯便无奈地问道:“夫子之言善哉!但陈氏根茎已深,为之奈何?”
  晏婴见自己的进谏有了效果,心里松了口气,但他也知道齐侯的性情,除了对争霸念念不忘,孜孜不倦外,对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热乎劲。亲政之初还能虚心纳谏,改善国政,但年岁越大,就越发奢侈荒唐。
  若是今日不再接再厉,恐怕明天又会被陈氏和那些佞臣一蛊惑,再度痴迷于霸主的大梦了!
  于是晏婴指着路寝之台下,那健步如飞的三名猛士身影说道:“君上,欲除陈氏,必先杀此三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