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汉末高顺> 第234章 蔡邕来访

第234章 蔡邕来访

  周飞和房良与两位长公主的婚事结束,卢植和蔡邕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闲暇无事,便来醉仙阁打秋风。
  洛阳城的人都知道冠军侯现在财大气粗,富可敌国,销售的美酒和马匹便能获得巨额财富。
  更重要的是蔡邕要来感谢高顺,否则的话他还在吴地避难。
  高顺想保持低调,没有去拜访洛阳城内的高官,每日闷在醉仙阁,生活非常无聊,卢植等人的到来,令他非常激动,立即命令厨房安排酒菜宴席。
  卢植道:“哈哈,伯喈有口福了,今天务必尝尝醉仙阁的美味菜品和上谷佳酿,绝对令人回味无穷啊。”
  “先生请上坐!”
  “君侯毋须多礼!”蔡邕从进门之初,便不住的打量着高顺,传言不虚,果然是一俊俏少年郎。
  高顺也仔细打量了一下蔡邕,对其外表真不敢恭维,五官非常特殊,真不知道如此面貌之人,如何生的貌美如花的蔡琰?有机会一定要见见那位大才女。
  厨师非常利索,冷热菜品快速上席。
  酒过三巡,卢植道:“君侯大才,事后老夫得知君侯又写了一篇《咏梅》,立意更是深刻,境界更高,老夫佩服。”
  蔡邕道:“君侯的诗词,篇篇都是佳作,不过老夫最欣赏的还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战场血风腥雨的经历,没有忧国忧民的仁慈之心,是写不出这样名垂千古的名句。”
  高顺谦虚道:“哈哈,两位先生过奖了,来,今天以喝酒为主,不醉不归。”他可不敢在卢植和蔡邕面前卖弄文字,否则很容易露出马脚,他对经书可是一窍不通。
  卢植刁难道:“君侯,美酒佳肴俱全,没有佳句诗篇,何以下酒?”
  蔡邕道:“君侯文采,成名已久,多有佳作面世,老夫荣幸,今天便一睹为快。”
  高顺谦虚道:“顺本一武夫,立志保卫边疆,所谓佳作,无非妙手偶得,当不得真。”
  卢植笑道:“君侯谦虚了,此前传出的名篇可都是立赋而就啊。”
  “哈哈,形势所迫尔。”
  蔡邕道:“无诗何以为席?君侯就不要推辞了。”
  见推辞不过,高顺说道:“启程来京前,顺偶有感触,写了一篇,请两位先生斧正。”
  “哈哈,好,君侯快快道来。”
  高顺起身,沉思一下,吟道:“《边塞·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北雁南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胡琴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蔡邕忙起身在旁边的书桌上记录下来。
  卢植连续吟诵两遍,赞道:“好诗,悲壮的气概令人荡气回肠。”
  蔡邕道:“君侯,老夫有一建议,把名字改为《秋思》,写的是秋思,而整篇词都未出现“思”,却令人感觉到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哈哈,好,便以先生之言。”
  蔡邕又道:“好词,浊酒一杯家万里,当浮一大白!”
  “谢过先生赞誉。”
  高顺忙奉上酒杯,三人一饮而尽。
  蔡邕说道:“君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呵呵,先生赞誉了!”
  卢植道:“君侯不仅战功武略了得,文采飞扬,且热情支持教育,连朝廷请不动的郑康成都担任了君侯的博士祭酒,老夫佩服啊。”
  高顺道:“民乱四起,郑先生带领弟子流离多地,难道我大汉就放不下几张书桌?顺于心不忍,只为郑先生和众学子提供了微薄之力,愿他们能安心读书,为朝廷培养优异人才。”
  卢植道:“君侯仁慈!”
  “顺恳请两位先生举荐优异先生前往历山大学教书育人。”说着,高顺对两人一礼。
  蔡邕道:“不用他人,若君侯再写出令老夫满意的诗篇,老夫便亲往历山大学任职,如何?”
  “当真!”高顺疑惑的看着他。
  蔡邕坚定的说道:“当真!”反正他现在在京城无事,不若去任教清闲。
  高顺心情大好,笑道:“前几日顺出洛阳,触景生情,写了一篇,请先生斧正。”
  “好,君侯速速道来!”
  高顺吟诵道:“《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蔡邕接连吟诵几遍,赞道:“哈哈,好词,君侯大才,果然不虚,纯朴、自然、精练,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其意境之高远,必为千古传唱的绝世佳作。”
  高顺忙问道:“先生过赞了,先生可愿意前去历山大学任职?”
  蔡邕想了一下,摇摇头,刁难道:“君侯错意了,这《秋思》虽为佳作,却不是“梅花先生”的最佳之作,既然君侯号称“梅花先生”,必然要以梅花为题方可。”
  高顺为难道:“先生,此刻为深秋季节,何来梅花可吟?”
  蔡邕笑道:“何以无梅而不能吟梅?”
  高顺非常为难,他记忆中关于梅花的优美诗词已用尽,现有江郎才尽的感觉。
  卢植和蔡邕笑嘻嘻的看着他。
  高顺在冥思苦想,突然计上心来,笑嘻嘻的说道:“哈哈,有了。”
  卢植赞道:“哈哈,君侯果然大才,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有新意的诗词。”
  高顺吟诵道:“《咏梅·赠蔡夫子》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卢植笑道:“此诗最为贴切,果然难不倒君侯。”
  蔡邕激动的起身,对高顺一礼道:“谢过君侯赞誉,老夫会尽快前往历山大学,绝不负君侯所托。”
  高顺也非常激动,若此,便保护住蔡邕免受伤害,且其女也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流离异乡,飘零半世。
  卢植问道:“君侯,给伯喈提供何种薪俸?可不能让伯喈为难。”
  高顺忙答道:“按照顺的计划,大学提供宅院住宿,蔡先生享受八百石薪俸,若是不足,可随时增添。”
  蔡邕忙说道:“谢过君侯了,这么高的薪俸足够了,毋须再添。”他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以他的性格,确实不便于久居京城,若是在历山大学任职,以后与泰山郡羊家便可经常走动了。
  卢植面带微笑,满意的点点头,认可了高顺的意见;为老友有了稳定的生活而感动高兴。
  见事情已成,高顺立即派人去请房良前来,希望当面把事情交代清楚。
  当天,高顺接连写出的3首诗词迅速传遍洛阳,众学子和文人争相吟诵;高顺文采斐然,其诗篇备受推崇,连皇宫内都有人在传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