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生活>谈个恋爱就火了> 第230章 227.

第230章 227.

  这人是个高手……苏未济一听夏余人开嗓,心底自然而然的浮现这几个字。
  单论唱功,完全可以和他媲美,甚至可能还要好一点。
  很接近萧言,王明德那种大佬级别的唱将的实力了。
  他道:
  “”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外化形式,是表现为患者对外部世界中任何稍稍类似于束缚的东西都极度敏感。正像所有观察者都知道的,这种过度敏感是常见的,这种敏感并不是完全发端于自我强加的压迫。通常有这样一种因素,即患者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那种对支配地位的偏好,因而忌恨不已。在孤独型人格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患者强迫性地捍卫他的独立,这种举动必然使他对任何外在压力都很敏感。患者把自己无意识中自我强加的束缚外化,这是一种掩藏得更深的病因,常常更容易被心理医生忽视。这是特别令人遗憾的,因为自我束缚的外化作用常常构成病人—医生关系中的一股颇有影响力的暗流。即使医生已经分析了造成他敏感的较为明显的原因,病人还是可能拒不理睬医生的建议。在这种局势中所发生的带破坏性的较量更为激烈,因为心理医生实际上就是想使病人发生改变,尽管他老实告诉病人,自己只是想帮助他们去进行自我矫正,去发掘他们自己的内心之泉。
  化。25人们一般用投射作用来描述这样一种行为:自己身上有自己讨厌的那些倾向或品质,却把它看成是别人身上的东西。比如自己有背叛、野心、支配、自大、卑微等倾向,便怀疑别人也有这类倾向。在这个意义上,投射作用这一术语用得完全正确。然而,外化作用是一种更复杂的现象,罪责的推卸只是一个方面。患者不仅把过失当作是别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当成是别人的。一个有外化倾向的人,会对弱小国家的被压迫者深感不安,但不能意识到自己感受的压迫。他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的失望,但对别人的失望却深有体会。在这方面尤其重要的是他意识不到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比如,他会感到某人对他的怒意,而实际上他是自己对自己发怒。或者他感到对别人的怒意,而实际上他是对自己的恼怒。不仅如此,他会把自己的坏脾气或好心情,失败或成功都归咎于外在因素。他把挫折看成命定,把成功看成是天成,连心绪的好坏也是天气的缘故。
  当一个人感到他的生活无论好坏皆取决于他人时,他自然一心想改变他人、改造他人、惩罚他人、影响他人,或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干涉。这样,外化作用导致的对他人的依赖——当然大不同于对温情的病态渴求所造成的依赖性。同时,它还导致对外在条件的过度依赖。他住在城内还是住在乡下,吃这种食物或是那种食物,早睡还是晚睡,是这个组织的成员还是属于那个团体——这些都变得异乎寻常地重要了。这样,他获得了荣格称之为外倾的那种特性。但荣格把外倾看作气质倾向的片面发展,而我却认为这是患者企图用外化作用消除冲突。
  外化作用的另一个不可避免的产物是,患者痛苦地意识到一种空虚和浅薄,但这种感受又一次放错了位置。他不是感受到感情的空虚,却是体验为肚肠的空虚,于是迫使自己多吃来驱除那种空虚的感觉。或者,他害怕体重不足会使自己像羽毛一样被风吹得立不住脚,狂风一来便会被卷走。他甚至会说,如果他的每一件事都被分析,那么他将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副空的躯壳。患者的外化倾向越是严重,他就越像是一片影子,随时可能飘浮不定。
  上述这些就是外化过程的内涵,接下来我们看看它是怎样有助于缓解自我与理想化意象之间的矛盾的。无论患者是怎样有意识地看待自己,这两者之间的分歧总留下无意识的伤痕。患者越是成功地将自己认同于理想化意象,他的上述表现就越是无意识的。最常见的是,患者表现出自我鄙夷和对自己的愤怒,并感到压迫,这些感觉不仅使他非常痛苦,还以不同的方式剥夺了他生活的能力。
  自我鄙夷的外化倾向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藐视他人,也可以是感到被他人藐视,通常两者并存。至于哪一方面更严重,或至少更有意识,这有赖于神经症的整个结构形式。患者越具有攻击性,越感到自己正确优秀,便越容易藐视他人,越不会认为受到了藐视,相反,他越具有屈从倾向,他因未能达到理想标准而产生的自责便越容易使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后这种感觉具有特别大的危害性,它使人变得胆小、矫揉造作、自我封闭;它使人得到一点点温情或好感也感恩戴德,简直到了卑微可鄙的地步。同时,对真诚的友谊他一点也不能接受,却昏然地将它当作投错了人的慈善举动。他在盛气十足者面前感到毫无自卫能力,因为他自身就有一部分与他们一致,他认为自己受鄙视是理所当然的。很自然地,这些反应滋养着不满情绪,如果这种不满受到压抑并积累起来,势必产生爆炸的能量。
  尽管如此,通过外化形式体验自我鄙夷却有一个特别的主观价值。要患者感受到他对自我的藐视,那会摧毁他仅有的假自信,把他推到崩溃的边缘。相反的,尽管受人鄙视是痛苦的,但患者觉得总有希望改变别人的态度,总有可能以德报怨,或总可以在心中暗地里认为别人不公。而如果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连这一切都得不到,没有任何可以求助的余地,患者无意识中感到的自己的无望状态会明显地突现出来。他不仅会开始藐视自己的弱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